東風本田一夜滑落二線,潘建新和他的靈悉品牌壓力有多大?(中)

2023-10-08     汽車扒一扒

用壯年遲暮來形容潘建新,我覺得相比臨危受命更合適一些。

兩個月前,東風本田內部人事大變動,中方「一把手」 鄭純楷調往發動機公司出任董事長一職,退居二線。

東風本田執行副總這一職位由潘建新擔任。

對於1970年出生的潘建新來說,在其53歲時出任東風本田執行副總一職可以說是喜憂參半,歡喜的是,在知命之年被委以重任,掌舵東風本田這個曾經的一線合資品牌。

憂鬱的是,按照東風公司在2020年制定的規劃,高管團隊58歲就要退居二線,在幕後幫扶企業,原執行副總鄭純楷就是到了年紀退居二線。

這個規則,潘建新同樣無法打破。

和鄭純楷的大好時代不同,潘建新遇到的是東風本田最壞的時代,數據顯示,東風本田8月份銷量5.9萬台,1-8月累計銷量34萬台,同比下滑幅度超27%。

這也意味著,53歲的潘建新掌舵時間最多只有5年,而其要用這短短五年時間,為東風本田做出自己的努力。

但東風本田已經過了自己的強勢期,2023年可以說是最壞的一年,相比於2019年同期49萬台、2020年同期44萬台、2021年同期51萬台、22年同期46萬台銷量。

今年1-8月的34萬台銷量,可以說是斷崖式的崩盤。

01 換防,千斤重擔給到潘建新

東風本田一直都是東風公司巨大的利潤奶牛,和遠在廣州花都的東風日產不同,雖然都是東風公司的巨大利潤來源。

但東風日產帶動的是廣州花都的發展,而東風本田帶動的則是大本營武漢的發展,所以對於潘建新來說,拯救東風本田下滑的銷量尤為重要。

乘聯會數據顯示,9月份電動化滲透率已經超過37%, 而東風本田體系內只有一台純電動車e:NS1車型,CR-V、INSPIRE 兩台PHEV車型。

從產品占比上來說,燃油車數量占比依然高達75%,並且在銷量上占到90%以上。

電動化產品數量不夠多、競爭力不夠強,是東風本田今年失策的核心關鍵,而為了拯救下滑的銷量,東風本田放棄了豐厚的利潤,多款車型開啟8折賣車模式。

比如說全新上市的INSPIRE、HR-V、CR-V折扣基本上都在8折左右,放棄利潤空間拯救市場銷量,的確是一種應對策略。

但想要盤活整個東風本田,需要有更強勢的電動化產品切入,才能在滲透率已經超過37%的電動化市場中搶奪。

根據規劃,東風本田第四工廠正在武漢經開區建設,預期將在2024年投產。

但在2023年的新產品規劃中,新能源車型只有一款,其它均為燃油車型,這也意味著大刀闊斧建設的「第一座新能源標杆工廠」,啟用後依然沒有足夠出色的電動化產品可以生產。

從競爭力來看,e:NS1的銷量讓人感到唏噓,自去年4月上市以來,過去一年累計銷量不足7000台,8月份銷量只有611台,且這是建立在終端降價幅度高達6萬的基礎上。

降價,仍然換不來銷量。

另外,東風本田規劃的「e:HEV強電智混」車系銷量同樣不樂觀,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不足7000台,足夠優秀的i-MMD動力架構沒人買單。

東風本田目前正在快速籌建的「第一座新能源標杆工廠」,在2024年投產怎樣的車型才能夠將其從深淵中拉回來。

的確,潘建新履新之後成為了中方一把手,但是從整個本田的體系中來看,東風本田只是本田在中國市場規劃的一家合資企業,東風本田的高層無法決定未來本田在國內投放車型、技術的方向。

給到潘建新時代的資源越多,那麼這位執行副總的壓力就會越大,東風本田的成本可以說是燃油車時代造就的,但是在電動化時代,從未有出色產品出現的本田,已經無法給東風本田提供巨大的推動力。

02 三把火燒出的靈悉品牌,能量多大?

9月21日,潘建新迎來了自己的首秀,東風本田推出了全新的「靈悉品牌」,在其看來,這是獨立於東風本田的電動化品牌,是東風本田未來發展的核心希望。

根據規劃,靈悉每年會推出一台新車,也就是說在2025年時,靈悉品牌將會有兩台新車登場。而在2025年,東風本田的電動化產品比例將會超過50%,截止到2030年將會推出10台以上的EV車型。

從規划上來說,靈悉品牌來的太晚了。

按照行業預期,2025年新能源滲透率將會超過60%,而東風本田規劃的是電動化滲透率超過50%,在東風本田內部看來,i-MMD同樣屬於電動化產品,但遺憾的是在國內市場被歸類為燃油車。

也就是說,東風本田截止到2025年的電動化產品,依然不會太多。

而另一個讓東風本田難以逾越的鴻溝是,自主品牌市場份額會隨著電動化的推進在2025年達到70%,那麼東風本田所處的市場總額將會被迅速壓縮到30%。

真正開始於2017年的中國電動化市場,在2023年迎來了井噴期,但東風本田的電動化品牌在2025年才會迎來自己的第二台車。

這也意味著,仍然以燃油車為主的東風本田生存空間還會繼續惡化,想要拯救惡化的環境,降價是一種最好的手段,另一個則是快速推出符合中國市場需要的電動化品牌。

但從9月21日的轉型大會上來看,東風本田的電動化產品想要落地,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東風本田在電動化時代顯然是壓力滿滿,執行副總潘建新也迎來了自己的人生大考,在最高的位置卻需要面對最壞的環境,按照本田的全球規劃,電動化產品競爭力並不突出,同樣並不多,剛剛發布的靈悉品牌,還沒有在產品型號、技術、價格上有所曝光。

而中國品牌的蠶食速度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去年1-8月還能銷售46萬台新車的東風本田,今年只能賣34萬台,按照銷量預期,東風本田今年的銷量大機率在55萬量級。

和主流賽道越來越遠,如何拯救一夜滑落至二線的東風本田,是擺在潘建新面前最大的難題。而這個難題想要解決,一方面是讓燃油車降價,另一方面是讓EV、PHEV崛起,但這兩條路似乎都不好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d2f33387a52acde9a6c58b805e98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