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人叫它「吸血珠」,常用來做門帘,如今成了世界禾本科之王

2023-08-01     怪羅科普

原標題:以前老人叫它「吸血珠」,常用來做門帘,如今成了世界禾本科之王

不知道多少人對這種珠子有印象,你們那邊又管它叫什麼呢?

我們這邊竟然一直流傳著它是「吸血珠」,受到這個名字的影響,我小時候對它有一種不太好的印象,不喜歡拿來玩耍。

不過這種珠子表面質地光滑,富有光澤,還天然有一個穿孔,這讓它經常被人穿成各種首飾,比如手鍊、項鍊之類的,一些人甚至直接用它來製作門帘,阻擋蒼蠅、蚊子進入室內。

這種珠子在我小時候還是比較常見的,印象中我家院前都有野生的,植株就像是玉米一樣,但是長大後就再也沒有見到了。

這兩年好像又開始返璞歸真,短視頻平台上經常會刷到這種珠子的相關視頻,它依然被當做手鍊、項鍊和門帘的原材料。

然而,當我刷到越來越多相關內容的時候,我突然發現,這種以前不怎麼起眼的珠子,現在已經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了。

如果一定要選一個人類最重要的植物類群的話,那一定是禾本科,我們種植的大部分糧食作物,包括小麥、水稻、玉米....等等都是這個科的,可以說沒有禾本科植物人類根本無法進入農業時代。

這種珠子竟然能在這些人類最重要的植物中脫穎而出,可見非同凡響,那麼它到底是什麼,現在咋就這麼吃香了呢?

中國種植6000年的農作物

我在網上看到,這種珠子在不同的地方確實有不同的叫法,但是它有一個學名叫薏苡(yì yǐ),這兩個字一些朋友可能會感到陌生,但如果寫作薏仁或者薏米的話,估計很多人就不會陌生了,特別是薏仁,它是八寶粥的主要配料之一。

圖:八寶粥常見的八種材料

其實無論薏米還是薏仁,都是指這個珠子,只是薏仁大多時候是指去皮後的薏米,它顯現白色的。

薏苡原產在東南亞,但是它的適應性很強,所以很早就在整個中國大地傳播開來了,自古以來,從東北到西北,從北方到南方都有種植記錄。

以前人們通常認為薏苡最早是以東南亞國家進貢的貢品逐漸傳入中國的,但是浙江餘姚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遺址中也發現了薏苡種子,這讓人們開始重新認識薏苡在中國的種植時間——中國人可能早在60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種植這種作物了。

作為禾本科植物,最早人們種植薏苡最主要的目的肯定是為了食用。

但是,薏苡種子並沒有像其它禾本科農作物那樣容易食用,所以它在中國各地都被發展成了手工藝品的原材料,而這可能也是它「吸血珠」名字的由來。

薏苡種子有著堅硬的外殼,如果誤食的話難以消化,容易引發一些健康風險,特別是小孩子誤食的話可能會囤積在胃部比較危險,而它又非常「好玩」容易吸引小孩子注意。

所以,長輩給它取了一些嚇人的名字,就是希望小孩子不要隨便把玩它,更不要誤吞它,我看到很多地方還叫它「來尿珠」,其寓意應該也是一樣的。

可能也正是因為薏苡不好食用,隨著大家可種植的農作物越來越多,它也就逐漸淡出人們的田地,大家對它也變得越來越陌生,印象中只剩門帘和首飾了。

為何薏苡現在被人重視?

薏米也和稻米一樣有糯性與非糯性之分,從記載來看,古時候的糯質薏米通常用於釀酒,而非糯質的通常被用於熬粥藥用。

你沒有看錯,薏米從古至今一直被當作藥食皆佳的糧食,古時候人們可能只是因為食用了之後發現對身體有幫助,所以覺得它有藥用價值。

但是,現在人們會去分析它的營養成分,薏米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以及各種微量元素,相對來說確實非常具有營養價值。

在日本,薏米甚至被列為防癌食品,可見它並不是浪得虛名,所謂「禾本科植物之王」也正是因為它的營養價值高。

雖然,薏米沒法像其它糧食一樣便於食用,但是現代人往往更加注重健康,而不是看它是否好吃,就像以前的人覺得黑麵粉(沒有去麩皮的)不好,而現在人給它做成全麥麵包卻是健康的象徵。

所以,這兩年薏米也開始火了起來,其價格已經賣到了10-15元一斤了,而作為門帘和首飾其實是少了,人家種起來那可真的都是為了賣錢和食用的。

在所有農作物中,薏苡也不算難種植,它們也是一年生的作物,外觀確實和玉米很像(不知道玉米傳入中國的時候是否有參考過薏苡的命名),植株也像玉米一樣高大,但有趣的地方是薏苡砍掉之後,它的根在來年會自然生長。

這可能就是為什麼以前有那麼多野生薏苡的緣故吧,因為不小心長出來後,它就一直在那裡生長了。

但畢竟沒有野草頑強,長期沒人去看管,自然也就變得越來越罕見了,不過隨著人們需求的增加,它以後可能又會變得常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cf452dab5d882a4bef51d92c7b08d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