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快落了!
我的快落都是姐姐們給的!
所有姐姐們的場內場外,明里暗裡,開麥閉麥,花絮直拍,宿舍日常,我!都!要!
這節目,沒開播前就全網討,開播後哪哪都是姐姐們的帖子,有討表演的,有解讀微表情的,語錄也大規模出圈#我們的粉絲吐槽群都感覺在過年#
要不是熱搜停了,大概真是
經歷了第一期張雨綺和王麗坤搶歌名場面,我對那些充分折射娛樂圈生態鏈的小劇場的期待值,熊熊燃燒#我願意開兩個月的連載寫##不同意淘汰杜華!她是劇情發展的重要工具人##黃曉明可以換#
那,每周,在《姐姐》沒有更新的165個小時里,我能看什麼?
《了解的不多也無妨,是一家人》挺好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要被海報騙了,這絕對不是一部溫情脈脈的家庭劇
秋瓷炫 主演,之前我們就說過, 她和老公於曉光的魅力是在對方國家限定的——回歸韓劇,演技就被其他演員吊打。
劇剛上那會,老公於曉光也在微博里各種打call
但這一次,歐尼的演技呢,肉眼可見的有進步
兜兜轉轉,她最拿手的還是【品如】,還是【出軌】這個話題,只是這次更狗血!
故事發生在金家,有五口人,秋瓷炫飾演的金恩珠是大姐。
大姐嫁到了一個醫生世家,但一直和老公貌合神離。
備孕五年,流產一次,夫妻關係冷淡到已經分居,但自尊心很強的她並沒向家人透過底
種種細節表明,大姐好像出軌了。
和一個男咖啡師非常曖昧
大姐夫還暗戳戳地吃過醋
然鵝,在觀眾認定她出軌時,編劇又甩出了重磅炸彈!
出軌的是老公!
他不僅出軌還出櫃!#追劇的時候,姐姐還沒播,我絕對沒有套白冰的劇本#
妹妹,有一個交往九年的男友,聚少離多,結果被綠。
窗口期五年後,她和公司空降的副社長一夜情了
曾怨恨男友劈腿小三的她,明知副社長也有一個交往九年的女友,但還是當了小三
爸媽的情況更複雜。
人到中年,媽媽突然提出卒婚
所謂卒婚,近年來在日韓相當流行,說的是在不辦離婚手續的情況下晚年分居。
卒婚近在眼前,老爸卻因為事故失憶了,只記得老婆,其他人都不認識。
他的記憶停留在了22歲——他結婚的那天
失憶梗
因為爸爸記憶缺失,大姐身世浮出水面——二姐常埋怨爸爸最愛大姐,誰曾想大姐並不是爸爸親生的。
當年,還是大學生的媽媽失戀後發現自己懷孕了,下嫁給開貨車的爸爸
未婚先孕梗和接盤俠梗
更反轉的是,這對夫妻好像還雙雙出軌:爸爸有個同事都知道的「私生子」,媽媽也偷偷和別的男人約會
全員出軌?全員惡人?
這樣一部人設和劇情都狗血的劇,我們拍,很可能被罵出翔,它怎麼就8.9了呢?
其實吧,我們有時候反感狗血,是因為這些狗血潑得突如其來,毫無鋪墊
國產劇話題時代的到來,劇方為了完成熱搜kpi,拼湊堆疊、使勁塞梗,情節推進缺少邏輯,性格發展沒有合理性,為了狗血而狗血,觀眾看了只有問號三連。
靳東老師打破精英形象出演的《如果歲月可回頭》,孫儷老師的《安家》,以及 最近在播的黃景瑜迪麗熱巴的《愛情高級定製》都是如此。
人物只是工具人, 編劇強行把出軌、誤會、絕症等套路堆積到一起, 只是為了製造話題上熱搜
《一家人》不一樣,狗血很高級。
一是,每個角色適配的狗血值都有個度,絕不過量;
二來,每個反轉的邏輯是通的,情節里還暗藏伏筆。
編劇張弛有度地給每個角色安排了看似俗套的人生故事與困境,又通過大量細節鋪墊讓一切都變得合理化。觀眾看完反轉後能迅速聯想到前面某個情節,還會情不自禁發出「怪不得」的感嘆,宛如在看懸疑片。
比如,大姐夫的出櫃,編劇埋下大量伏筆。
細節一:
大姐控訴他「對自己沒興趣,甚至對這個世界都不感興趣」
細節二:
男咖啡師特地警告過大姐夫,自己知道他出軌,要挾他與大姐攤牌
細節三:
大姐夫在一個名為 「CLOSET」(柜子)的聊天室聊天
細節四:
丈夫最後逃去 紐西蘭出差,還拒絕了妻子跟從
紐西蘭,或許是他內心的嚮往
甚至,編劇好像還給咖啡師和大姐夫埋下了感情線。
兩人對話時,這氛圍,暗流涌動
大姐夫去紐西蘭之前,好像還特地去送了機票(?)
開個腦洞,大姐夫去紐西蘭是和咖啡師約會了哈#如果是,請給我把這對拍得甜一點哈#
另外,就算情節編得很狗血劇,但編劇還是在用心追求共鳴感。
市場上大多數狗血劇,從頭到尾都是拼接不現實的老梗,用了再用,誰都能用,看起來就假,譬如劉詩詩和佟大為的《如果可以這樣愛》。
女主老公和男主老婆雙雙出軌,殉情而死,被綠的兩位相愛後,男主的先天性心臟病發作,於是女主的另一個得了肝癌晚期的愛慕者,也就是自己亡夫的哥哥,把自己的心臟捐給了男主,成全了這兩位
兩倍速看完,也就發出「太TM狗血了吧」的感慨。
《一家人》,狗血得很現實。細節中隱藏著生活的真實、人性的複雜,各種情感直戳人心,觀眾慢慢都能理解每個人的狗血行為。
譬如被三又當了小三的二姐。
當小三毀三觀,但你看著看著又捨不得批判。
就像金宇澄所說,人性和感情都是複雜的,不是非黑即白。
她很清楚地知道副社長有問題,知道對方的渣
她也完全知道如何做才是最正確的
面對誘惑,她並不是沒有拒絕過,也不想當三
但偏偏,她又是一個習慣性逃避問題的人,所以,最後還是動搖了。
對面的副社長,也太難拒絕。
長得帥,多金,又很溫柔;和自己還有很多共同的愛好,一樣愛看書,家裡有她夢想的書架;很會誇獎自己,還能夸到點上
在她面前,他並沒有掩飾有女友,直接坦白,甚至承認自己的卑鄙。
副社長和女友在「慢慢疏遠中」,是用冷暴力分手的典型
放現實中,又怎麼選呢?
目前最有深度的,是「父母愛情」這條線。
一邊集狗血於大成,一邊又拍出了大部分夫妻的現實。
媽媽是下嫁,但兩人也和那個年代很多先婚後愛的人一樣,有過甜蜜的感情。
爸爸說,自己要做99分的丈夫,他對大女兒比親生女兒還要好
而媽媽,也會誇獎他的帥氣
但如今,生活磨完了熱情和愛,再加上一些沒說開的誤會,兩人對對方只剩厭惡。
當初,彼此會親昵叫對方小名,現在卻變成了「喂」、「這個」
生活中,只剩互相看不慣的爭吵。
「如果能用言語殺人,我們倆早就死了。」
老婆最愛吃水果,他卻一次都沒去過水果店
老婆感冒了,他只會埋怨對方把感冒傳給自己,就連老婆讓他吃個藥都要被罵:「這是想讓我開車的時候打盹麼?」
她因為更年期潮熱開風扇吹涼時,他不體諒她的處境,只會怪她:「你這是故意想讓我著涼吧。」
爸爸很過分,但,媽媽又有多好嗎?
爸爸也有過自殺的傾向
他是貨車司機,她卻一次也沒坐過他的車
這世界上根本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她嘴上說著「我知道你開車很辛苦,養大孩子們不容易」,但,看到爸爸每天累到拔火罐時,卻各種挑刺,各種不順眼
直到自己坐了大貨車,才真正體會到
而失憶的爸爸,或許是改變家庭契機。
當他的記憶回到22歲,當他重拾對媽媽的愛意,這個家庭好像也慢慢有了變化
所以,與其說這部劇融分手、出軌、私生、同婚、卒婚等狗血糾葛於大成,倒不如說導演通過這些問題詳細地展現了現實生活的情感糾葛。
每個人的問題雖然細碎,但又足夠細節,真的有被內涵到。
相愛的夫妻,會變成全世界最厭惡對方的人。
家人應該是最親近的,卻也是最陌生的人。
孩子知道朋友的愛好,卻不知道爸媽喜歡什麼
家中那塊家訓「用愛和睦的家庭」,帶著太多諷刺
媽媽自己婚姻不幸福,卻還是苦口婆心地讓大姐要個孩子,說孩子才是婚姻的穩固劑#那些對女性催婚催生的你可省省吧#
理性的大姐一針見血地懟了回去:您有三個孩子,但您幸福嗎?
二女兒眼裡只有工作。
媽媽打來電話,她會各種不耐煩,找各種理由拒接
其實,她很早就意識到爸媽之間有矛盾,也看到被爸爸怒吼的媽媽一邊切菜一邊抹眼淚。
但,她還是悄悄走開了,躲避性人格呼應了她處理感情問題的方式
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大,二姐很像爸爸,在愛情里總是卑微的那個。
得知男友出軌,比起罵男友,她把火力對準了關心自己的那個人:知而不報的跟男友同居的男閨蜜
導演權英日說,跟其他同類題材相比,他有意把這部劇拍得非常現實,甚至現實到可能讓人不舒服。
編劇用看似狗血的情節將社會生活的問題、人性的多面一一展現出來。
很多國產劇都標榜,自己的故事源於生活。
譬如《安家》,中國人最關心的房子,明明大多數故事都有原型。可惜,一盆盆的狗血哄抬了熱度,卻沒有探討精神,人物變得臉譜化,奇葩濃度實在過高
這是通病。
大多數編劇很會,把能引發公眾討論的話題,頻繁地編進各類都市生活劇,但 簡單粗暴,鳳凰男火就寫鳳凰男,樊勝美流行就寫樊勝美,姐弟戀受歡迎 就安排姐弟戀。
他們挑起了話題,熱衷切合網友的情緒做爽劇,但卻又不知如何將這些角色形象和問題,融入到更能感染大眾的故事中去,本質還是譁眾取寵
《一家人》的狗血不是為了毀三觀而來,它是充滿煙火氣、能戳中觀眾的——
世界上的是非、好壞都有它的因果關係,人性是複雜的,做錯事的人不是生來就不知廉恥。
我們同事做社會新聞報道的,都會下意識地去問一個為什麼?去溯源偶發性背後是否存在必然?再動手寫報道#很多司法新聞都相當狗血啊#
你們抄抄貼貼素材,計算幾分鐘產出一個話題的同時,能不能放寬眼界,多用點心深入探討一些角色的精神獨立面?如果就是要看個刺激的話,我單集循環姐姐就好啦。
pick張含韻的撰寫 | 何曉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P6pt3IBnkjnB-0zGyv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