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預製菜,將要幹掉誰

2022-04-22     快消

原標題:千億預製菜,將要幹掉誰

文丨焦逸夢

近日,預製菜上市概念股的持續走強,再次引發了討論熱潮。同時,據中國預製菜產業聯盟發布的《2022預製菜行業白皮書》,預計2023年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將超過五千億元。風口當下,關於「面向C端的預製菜到底是不是偽需求?」的爭論成為行業熱點。

先講兩個快消君的生活場景。

1,有段時間我在北京居家辦公,想趁著午休2小時在家做飯吃,結果經歷了買菜、洗菜、切菜、炒菜,終於能吃的時候,發現炒的菜並不好吃,此刻1個半小時已經過去了,這時冰箱裡的一小盒預製菜肉絲拯救了我,幾分鐘加熱,配上米飯,一頓心滿意足的餐有了,雖然午休時間已經折騰沒了。

2,坐標武漢,我在街上吃完晚餐覺得沒吃爽,突然想吃八爪魚但又不想再去餐廳買,便在一家火鍋食材店,花17元買了一袋速凍八爪魚,回家配上芥末、醬油,一頓簡單的八爪魚大餐就有了……

快消君後知後覺,突然發現這不就是預製菜在C端的消費場景?

那麼,從消費者個人角度來看,這是偽需求嗎?妥妥的真需求。從市場規模的角度,像我這樣的顧客有多少?能撐起一個TO C的預製菜市場嗎?

TO C預製菜的利在哪兒

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下預製菜行業的相關背景。

在艾媒發布的《2022年中國預製菜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中,將預製菜分為四類:如銀鷺八寶粥、牛肉乾、無骨鳳爪等即食食品;如速凍水餃、速凍丸子、方便麵等即熱食品;將食材搭配好需要加工如冷藏宮保雞丁等即烹食品;以及分切包裝好的凈菜,需要自行烹飪調味的即配食品。

本文所重點討論的預製菜是第三類——即烹食品。

我國的預製菜市場主要分為兩類,BC兩端。

B端市場一般是指,把預製菜賣給連鎖餐飲、零售企業,再由這些企業賣到消費者手裡。而C端市場指的是把預製菜直接賣給消費者。可見,兩個市場最大的區別就是有沒有「中間商」了。

再通俗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真功夫、和合谷、吉野家、永和大王、老鄉雞、麥當勞、肯德基這些快餐連鎖品牌,其實都是預製菜的大客戶。只不過,它們中有些用的是自家中央工廠的預製菜,有些用的是第三方預製菜品牌。

目前,我國預製菜市場B端和C端的比例為8:2,預製菜的「主戰場」還是在B端。

那,在這種情況下,又是什麼原因讓一眾品牌不約而同轉向了 C端?

自然是有利有前景。

古老的生意要講新故事很難,資本市場也急需新鮮的項目和賽道。2020年的疫情加速了家庭對預製菜的採購需求。預製菜又通過抖音等視頻電商和直播渠道傳播,吸引了終端消費者的注意力。

再加上,TO C預製菜比TO B預製菜毛利更高,而預製菜TO C基數小、增長空間更大,種種原因讓TO C預製菜充滿了想像空間,也吸引了資本的高度關注。

從2014年外賣行業蓬勃發展開始,預製菜行業也從極少數品類增至現在的多品類,客戶從B端企業拓展到C端消費者,預製菜行業的盤子似乎正一點點攤大,可它真實需求到底如何?

C端預製菜品牌小窺

要看C端預製菜是不是偽需求,最直觀的是從消費者角度去看,從門店角度去看,因此本文挑選了有線下門店的幾家C端品牌。它們分別是A股上市企業味知香、陸正耀創立的品牌舌尖英雄、完成數千萬元B+輪融資的珍味小梅園。

1.味知香

成立於2008年底的味知香,主打半成品菜肴,於2021年上半年上市,據官網數據,味知香產品數量達數百種,主要有牛肉類、水產類、家禽類、豬肉類、小炒類五大產品線,全國開店1600餘家。

味知香門店主要有菜市場店中店、獨立社區店。門店放置幾個臥式大冰櫃,門頭多體現股票代碼、加盟電話。部分社區店櫃檯寫著「A股上市企業,品質更有保障」,有的門店會在門頭最顯眼位置,反覆輪播預製菜烹飪過程的畫面。

除了冰櫃里包裝好的速凍菜肴,味知香也有散裝陳列區,顧客能看到實物、也方便挑選。散裝陳列區,多採用傳統標價制,一般都是手寫的XX元/斤,其中黑椒牛排24.5元/250g。味知香的視頻號內容,基本都圍繞一個核心內容,那就是教顧客烹飪預製菜。

2.舌尖英雄

舌尖英雄的操盤手陸正耀,同時也是神州租車、瑞幸咖啡前期的操盤手。該品牌也是主打預製菜,今年1月面世。

最近,中國預製菜產業聯盟正式成立,在活動現場,舌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李穎波介紹,作為預製菜行業的創業者,舌尖英雄在全國門店意向簽約已達到6000多家,覆蓋了30%的地級市及全國主要的大中型城市。

據觀察,舌尖英雄的門店一般都離地鐵口不遠,大多為社區店。據舌尖英雄的工作人員稱,年輕人和中老年人的客群比例為5:5。

門店多以檔口小店為主,幾個豎式冰櫃一字排開,面向正門口。冰櫃里放著各式速凍預製菜菜肴,可自提可外賣。舌尖英雄沒有散裝陳列區,看不到實物,顧客進店也只能通過APP購買。

選品有速烹菜、即熱菜、預製食材、主食小吃、火鍋食材等多個類目。價格上,從下圖來看,開店6.5折,折後價格從每9.1元/365g的肉片炒杏鮑菇,到33.8元/280g的預製黑豬排骨段不等,性價比尚可。

同樣,舌尖英雄的抖音官方號、視頻官方號,也都是在教顧客如何用預製菜做飯,還有一部分內容為明星劉儀偉的宣傳視頻。

3.珍味小梅園

成立於2019年的珍味小梅園,近期剛完成B+輪融資,最新兩輪融資累計金額過億元。

最初,消費者對C端預製菜是沒有認知的。於是,珍味小梅園前期通過大主播的推薦去大量引流,比如它先後登上薇婭、李佳琦、 交個朋友等頭部主播的直播間。

截至現在,珍味小梅園也主要在上海及周邊地區設立了 30+ 個線下社區專營店。同樣,門店也多開在地鐵口附近,這也是一種高舉高打、快速培養顧客心智的路徑。

其中,門店類型包括店中店、社區獨立店等形式。門店主要由幾個臥式冰櫃組成,也有散裝陳列區,可展示實物。

選品從早餐的點心預製菜到各種肉類預製菜,價格從8元到40元不等。從珍味小梅園的天貓旗艦店看,大多數單品售價區間也在 20-39 元。據了解,在珍味小梅園的50多個SKU里,老上海蔥油餅、金湯酸菜魚、宮保雞丁、魚香肉絲等前十的單品貢獻了70%的銷量。

而珍味小梅園的微信視頻號和抖音官方號,也主要是在教消費者做菜。

預製菜到底能幹掉誰?

以上3個預製菜品牌,除了都是面對C端外,還有很多共同點。

比如,選址都是社區店,說明主要受眾都是社區客群;可能就像珍味小梅園創始人浦文明洞察到的,C端預製菜的客群可能不是單身年輕白領,而是30-45歲的寶媽。

因為,外賣主要解決的是「吃飯」問題,而預製菜是需要開火做的,解決的是「做飯」問題。一線城市單身年輕白領的主要吃飯場景還是外賣,而寶媽想給家人做一頓精緻的餐食,方便快捷的預製菜就成了一個選擇。比如,以上三個品牌均通過線下廣開門店、線上同步銷售,用自媒體教消費者做菜等多種方式培養顧客心智。再比如,和顧客去餐廳吃飯相比,這些預製菜的價格好像也沒便宜多少。

預製菜C端門店目前已初具模型,那TO C預製菜到底能不能跑通?

如果說預製菜的主客群是寶媽,那這部分願意用預製菜做飯的客群到底有多廣?他們能撐起一個多大的市場呢?

實際上,現在的預製菜還有很多問題,比如口味的還原度還不夠,中國人喜歡吃新鮮菜、對速凍食品保質期1年無法接受,價格似乎也不是很便宜……

以價格為例,預製菜的價格到底應該和什麼對標?目前來看,人們可能還是會對標餐廳里現做的菜品。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考量,如果是快餐,自然希望價格比餐廳便宜些,因為快餐預製菜的口味並不稀缺。顧客購買預製菜回家動手做,和去餐廳享受服務、空間,這種心理預期也是不一樣的。

從預製菜C端品牌角度,珍味小梅園創始人浦文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我們預製菜品牌的定價必將擯棄餐飲思維,回歸零售思維。因此毛利率也會比餐廳更低,比如多數餐廳能做到60%的毛利率,我們只能做到40%。」

從這個角度上說,預製菜的售價一定要比顧客去餐廳吃一頓現場烹制的菜品更低,這樣這種模式才有可能跑通。

如果是正餐,顧客主要考慮的就不是價格,而是預製菜的口味。這也是那些老牌正餐品牌的機會。廣州酒家相關負責人就曾透露:「目前廣州酒家預製菜產品接近十幾個品種,廣式預製菜肴如鹽焗雞、豉油雞等菜品最受歡迎,其他方便處理的預製菜如燒汁雞扒、適合家庭團聚的佛跳牆也賣得比較好。」

快消君認為,一個新生事物出來時 ,我們總喜歡拿它去對標已有的事物,動輒以會替代誰的視角去看問題,其實不然。預製菜真的能幹掉廚子、外賣或菜市場嗎?可能一個都干不掉,對消費者而言,它只是多了一種選擇。

小結:

預製菜確實是中國食品工業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而目前兼具想像力和爭議的TO C預製菜賽道,仍然處於行業初期的混沌中,未來走向到底如何?尚看不清,所謂機遇與風險並存,這就是商業發展最有意思的地方,且拭目以待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9663b54e6d16f7f8af24f6f36a776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