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太擔憂兒子挨餓,為三智障兒留3缸大米,為自己備下棺材

2023-12-31     古今記實1

原標題:九旬老太擔憂兒子挨餓,為三智障兒留3缸大米,為自己備下棺材

在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中,有一句膾炙人口的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句詩深刻地表達了兒行千里母擔憂的真摯感情。母愛,如山崇高,如水綿長。從古至今,母親們為了子女付出了無數的辛勞,讓人感慨不已。

我們翻開歷史的篇章,有著一位令人敬佩的母親,她的名字叫孟阿香,享年92歲。這位了不起的母親,在過去的60多年裡,默默地照顧著她三個智障兒子。這份母愛之深沉,令人感動至心。

孟阿香的人生起伏頗多。1924年,她在湖北的一個大戶人家誕生。年輕貌美的她,嫁給了表哥,並生下了三個女兒和四個兒子。然而,命運的捉弄在於她的三個兒子天生智力殘疾,使得原本寬裕的家庭逐漸陷入窮困之中。丈夫因病去世後,照顧三個兒子的責任便全部落在了孟阿香的肩上。

生活變得越發艱難,一家人擠在山腳下的小木屋裡,唯一的電器是一盞照明的電燈泡。儘管四兒子時常回家探望並提供一些幫助,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孟阿香努力耕種四畝田地,省吃儉用,每天都在為三個智障兒子的起居操勞。她的善心和勤勞也換來了鄰里的幫助,這些艱辛的歲月中,村民們紛紛給予了她一些食物,緩解了她的生活壓力。

然而,孟阿香並沒有停止她的努力。為了確保兒子們在她離世後能夠生活自理,她每天都在教導相對聰明的二兒子一些生活技能。這種母愛的深切,讓人為之動容。儘管孟阿香的身體逐漸惡化,她依然堅持為兒子們存儲糧食。每頓只吃一碗飯,有時甚至只能靠野菜、玉米糊充飢。這種母親的堅持和付出,真可謂感人至深。

不僅如此,孟阿香的熱心腸也讓她成為村裡的賢良淑德。她幫助有困難的村民,從不吝嗇自己的助人之心。多年來,鄰里感恩她的善良,有餘糧的人都會分給孟阿香一些食物。近年來,國家的政策優待也使孟阿香和兒子們享受到了低保,緩解了她的經濟壓力。

然而,生活中的坎坷並未終結。在喪失丈夫和三兒子後,孟阿香心靈遭受了沉重的打擊。然而,政府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為他們提供了免費的樓房,並給予了適當的喪葬費用。這一善舉,對於仍然堅守在生活最底層的孟阿香一家來說,無疑是一份及時雨。

最終,歲月無情地奪走了孟阿香,她安詳地辭別了人世。在村民的幫助下,四兒子為母親辦理了喪事,將她與父親一同合葬。然而,厄運並未放過這個家庭,三兒子在半年後也生病離世。失去親人的打擊讓家中僅存的老四備受折磨。

政府的關愛並沒有停止。為了讓孟阿香的遺產得以傳承,他們提供了新的住所。這座樓房成為了老二未來生活的依託,也算是對孟阿香母愛的一種回報。

在觸龍說中曾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孟阿香深知自己年邁,不能永遠照顧兒子們。因此,她想方設法教導二兒子一些生活技能,以確保他們在她離開後能夠自給自足。這份母親的愛與智慧,值得我們銘記。

歲末到家,母親常常叮囑千里之外的子女多照顧自己。然而,漂泊在外的子女,難以述說自己的辛酸。孟阿香的故事,讀罷令人傷感。母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力量。在歲月的長河中,這位母親為了子女,默默奉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母愛的偉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87c8eeb8b27cbe461bd82f2d02789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