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9月28日 · 九江十大特色小吃

2022-09-28     馮曉暉

原標題: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9月28日 · 九江十大特色小吃

2017年9月28日,九江發布十大特色小吃。

地點:

九江

類別:

飲食

發布會現場 圖源:九江大江網

為傳承和創新九江特色飲食文化,推廣特色餐飲文化品牌,加快商旅文融合發展,助推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9 月 28 日,九江舉行 2017 十大特色小吃發布品鑑會暨潯城美食記憶展,現場發布了蘿蔔餅、油糍、糍粑、修水哨子、蒸米粑、炒米粑、豆粑、桂花年糕、燒麥、艾米果等九江十大特色小吃。

資料來源:中國江西網

前些年筆者寫過不少談飲食的文章,有一百五六十篇,合計十來萬字,其中最長是《尋味中國》系列,介紹了全國各地近百個城市最具特色的飲食,其中大多是小吃。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筆者的公眾號,翻閱已發布的文章。或者搜尋引擎中輸入「馮曉暉+尋味中國」,查查我是否寫過您家鄉的飲食。

九江的飲食也寫過幾篇,卻一直沒有寫過小吃。今天借這次評比,也來點評一下九江的特色小吃。

四姐妹煎餅店 筆者攝於潯陽區,2020 年 5 月

所謂地方特色小吃,評選原則有如下幾個:其一是獨特性,本地有別處無,或者發源於本地後興盛於外地,最低標準是多處都有就看誰的名氣更大;其二是當地民眾的認可度,應當受到廣泛的歡迎並被認為是家鄉食品;其三是廉價便捷性,小吃應滿足早餐或簡餐的需求,普通人吃得起,店家上桌快。比如九江小吃中最受歡迎的小籠包子,滿足二和三,無法滿足一,就算不得九江特色小吃。

以此原則,我們來看看 2017 年評選出來的十大特色小吃:

1. 蘿蔔餅

九江蘿蔔餅 筆者攝於潯陽區,2022 年 8 月

九江最具特色的小吃,當仁不讓地排名第一,完全滿足以上三個標準。各地以蘿蔔餅為名的小吃有很多,但九江的做法獨樹一幟,準確地說它是油炸蘿蔔餡麵餅,口味酥脆香辣,蘿蔔的清香正可減少油膩感。蘿蔔餅也是九江可以樹立品牌的小吃,四姐妹蘿蔔餅無人不知,雙峰路口的老店值得排隊等候。關於蘿蔔餅,可以討論的話題很多,本篇不述。

2. 油糍

炸油糍 筆者攝於馬回嶺鎮,2022 年 3 月

以麵粉、豆腐、韭菜等調和成麵糊,放入鐵皮模中油炸至金黃撈出。它符合標準二和三,尤其是受歡迎度,不僅在市區,它是九江周邊鄉鎮最常見也最受歡迎的小吃。然而它完全不符合標準一,油糍廣泛流行於中國南方,不僅是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筆者在福建、兩廣甚至東南亞都吃過油糍,做法大同小異,無非叫法不同。

3. 哨子

修水哨子 筆者攝於修水縣義寧鎮,2021 年 10 月

按照修水當地的寫法,「哨」應為「飠」字旁而非「口」字旁,字典中並沒有這個字。修水哨子是必須以產地命名的絕對特色食品,它以本地的山芋、紅薯粉製成麵皮,包餡料蒸製而成。說它具有絕對特色在於以山芋、薯粉為麵皮別處沒有。從研究地方小吃來說它是個很有趣的樣本,以後有時間單獨寫篇文章。修水哨子太獨特了,且絕對依附於產地,也造成它在別處無法流行。

4. 艾米果

永修艾米果 筆者攝於永修縣渣津鎮,2015 年 5 月

也是修水、武寧一帶的特色飲食。以艾草熬出碧綠的汁液,合糯米粉為麵皮,加餡料蒸製而成,有甜、咸兩種。艾米果是上古流傳下來的食品,被認為有辟邪功效,可敬神,類似於粽子的角色,在清明前後食用,因此也被稱為清明果。江西各地山區,以及皖南等地都有艾米果,算不上是九江特色。艾草有小毒,這東西在清明少吃點也算是過節,平時可別多吃。

5. 蒸米粑

彭澤蒸米粑 圖源:九江大江網

和艾米果一樣,蒸米粑也是以米粉為麵皮,加餡料蒸製而成,差別在於蒸米粑以秈米為原料,口感不如艾米果那麼軟糯。但各地秈米品質不同,加工工藝有差別,造成了蒸米粑的變化較多。蒸米粑是鄱陽湖周邊各縣的特色食品,在安徽東至、上饒鄱陽等地也都有,但彭澤應當是其發源地,蒸米粑以彭澤冠名不會有異議。

6. 炒米粑

湖口炒米粑 圖源:秀美湖口

炒米粑也叫包心粑,以秈米粉包餡料蒸熟,似乎和蒸米粑差不多。但炒米粑卻是先炒米再磨粉或者先磨粉再炒米粉,以此接近熟的米粉為麵皮。蒸熟後的炒米粑白亮滑潤,口感清香。炒米粑是絕對的湖口特色小吃,只是流傳不太廣。

7. 豆粑

炒豆粑 圖源:騰訊網

豆粑以秈米粉與雜糧(黃豆、綠豆等)按比例混合浸泡磨粉,將米漿倒入鐵鍋燙成大片的薄餅,類似於各地米皮、麵皮一類的做法,溫度更高,因此它也被稱為「燙豆粑」。豆粑粘度低,易碎,尤其是曬乾後,因此適合炒、蒸,不宜燉煮。炒豆粑最佳,因其帶有焦香。豆粑是個區域性較強的特色飲食,主要分布於鄂、贛、皖三省交界處,大別山地區也比較常見。豆粑可以稱為九江特色飲食,畢竟九江在這一片區的影響力最大,而且豆粑在九江城區及周邊特別流行。

8. 糍粑

手打糍粑 圖源:搜狐網

糍粑用糯米蒸熟搗爛後製成,質地綿軟,口感粘、韌、滑、香。可油炸,可咸可甜,糍粑在九江頗受歡迎。然而,臘月打糍粑是南方各地的習俗,日本、韓國、東南亞到處都有,九江糍粑的特色是什麼?

9 和 10 是桂花年糕與燒麥,懶得寫了,九江的桂花年糕和燒麥毫無特色可言,選這兩個完全是湊數。

特色飲食應當冠之以地名,最具特色的則以店家冠名,比如北京全聚德烤鴨、天津狗不理包子。總結以上,可以列出符合三條標準九江地區特色小吃如下:

1. 九江四姐妹蘿蔔餅;2. 修水哨子;3. 彭澤蒸米粑;4. 湖口炒米粑。降低標準加一個:5. 濂溪炒豆粑(威家炒豆粑)。艾米果和油糍不能算,別的不提了。

九江的早餐店 筆者攝於潯陽區,2022 年 9 月

去過不少地方旅遊的讀者可以發現,沒有哪個市縣有兩個以上特色小吃。筆者除了在潮汕、泉州這種少數的(變態)美食之城能遇到多種特色小吃外,一般的地級市,有三種就了不得,非要評選出十種,那就只能湊數。很多評比沒認識到一個簡單邏輯:評選是為了旅遊推廣,數量少才叫特色,一位遊客在本地的旅遊時間有限,又能品嘗幾種小吃?搞一大堆誰記得住?九江人自己都會搞糊塗的。

九江的蘿蔔粑 筆者攝於潯陽區,2022 年 9 月

這種投票更奇怪的是,九江最傳統特色小吃反而還有沒有上榜的,比如蘿蔔粑,九江之外似乎沒有,筆者認為,它的歷史顯然早於蘿蔔餅,或許是九江老城最傳統最具特色的小吃,可惜現在少有店家孩子做。還有湖口印子粑,尤其用本地高粱米做的,百分百地方特色,印子粑也流行於濂溪區,是菜場裡天天賣的最傳統的小吃,居然也評不上。

臘月做印子粑 筆者攝於新港鎮,2021 年 12 月

這說明,評選特色飲食,群眾投票並沒有多大意義,畢竟大多數人對飲食的了解不夠廣泛,也沒什麼深度可言,票數隻代表認可度,能評出最受歡迎的小吃,但無法鑑別飲食的獨特性。所以說要評選特色飲食,要請專業的飲食文化專家才對。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85c37a20845747d346d965472afe3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