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兩次稱帝,做了3件大事,2件被世人唾罵,臨終前1件名垂青史

2023-12-04     康康歷史

原標題:此人兩次稱帝,做了3件大事,2件被世人唾罵,臨終前1件名垂青史

此人9歲稱帝,一生做了3件大事,1件讓他名垂青史,2件使他遺臭萬年

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囊括了太多太多的逸聞趣事,有極其嚴謹、肅殺的正史傳記,也有詼諧、風趣的百家野史。如同中國古代那些讓人如痴如醉的詩詞歌賦一樣,有高大上的陽春白雪,也有不入流的下里巴人,正所謂「雅俗共賞,相得益彰」。

今天,我們的故事主角是一位皇帝,說到中國古代的皇帝,相信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一定感觸頗深,皇帝又被稱為「天子」,顧名思義就是上天的兒子,是中國古代唯一一個能夠掌握乾坤、主宰萬民的職業。非大智大勇、大賢大才之人絕對無法勝任。

帝王之術作為指導皇帝唯一的一門學科,絕非一般常人所能理解,讀懂了帝王之術,你就是一位稱職的皇帝,就可以施展平生所能開疆拓土、澄清寰宇,以建立千秋不朽之功業,而後流芳百世被萬世敬仰;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智慧,對帝王之術一竅不通,那你就是屬於那種帝王中殘次品。

雖然,你僥倖成為了一國之君,也無法阻擋你成為權臣的傀儡、奸臣的棋子,無論你如何的折騰,上竄下跳也避免不了你那遺臭萬年的悲慘命運。正如中國古代一位皇帝那樣,在剛生下李4個月就被立為了太子,9歲繼承大統當了皇帝,一生卻只做了三件事。

其中有一件足以使他名垂青史,不過可惜的是,他另外做的兩件事卻註定了他必將遺臭萬年,被後人唾罵?那麼問題來了,此人是誰?他做了什麼事情能夠讓他遺臭萬年?他又做了什麼事情讓自己名垂青史了呢?

此人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明朝第六任同時也是第八任皇帝明英宗朱祁鎮,明英宗朱祁鎮生於宣德二年,也就是1427年。因為他是皇后孫氏所生,所以在他出生後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就被明宣宗敕封為了太子,在1435年明宣宗突然病逝,年僅9歲的朱祁鎮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繼明宣宗之後大明帝國的又一任皇帝。

由於,當時朱祁鎮只有9歲,容易給人一種主少國疑的錯覺,因此很多大臣都紛紛上書表示,要求當時的太皇太后張氏垂簾聽政。雖然這種要求被張氏給斷然拒絕了,可是朝廷大權依舊是張太皇太后在掌控,即使當時朝廷裡面著名的「三楊內閣」也都紛紛表示沒有異議。

就這樣,朱祁鎮在無憂無慮中度過了自己最為寶貴的童年,漸漸的養成了吃喝玩樂的懶散習慣,因為在明英宗朱祁鎮看來,國家在自己的祖母張太皇太后以及三楊內閣的治理下國泰民安、井井有條,並不需要自己多事。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正統五年楊榮去世,正統八年張太皇太后駕崩,年輕有為的朱祁鎮被推到了歷史的前台。不曾想在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卻聽從了宦官王振的挑唆,倉促之下調集數十萬明軍宣布對瓦拉御駕親征。

於是,就有了堪稱明朝歷史上最恥辱的一場戰役——土木堡之變,該場戰役直接導致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財產損失不計其數,五十萬明軍精銳全軍覆沒,同時也造成了北京門戶大開,直接暴露在瓦拉大軍的攻擊之下。

後來在瓦拉軍營中被囚禁了數年的明英宗,經歷了千辛萬苦又回到了大明,而且陰差陽錯的又成功的發動了「奪門之變」,再次登上了帝位。不過,再次登上帝位之後的明英宗朱祁鎮不但沒有反思,反而誤聽讒言誅殺了在北京保衛戰中護國有功的千古忠臣于謙,明英宗做的這兩件事情足以讓世人認為他是一個徹頭徹腦的昏君,遺臭萬年是歷史的必然。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明英宗在臨死之前還做了一件被萬民稱頌的事情,那就是廢除了自明太祖朱元璋開始的宮妃殉葬制度,以至於後代的史學家和現代的專家紛紛認為,拋開其他不論,單單明英宗這一舉措,說他萬古流芳並不為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6c11f7f1ee37ca5081d6683a8fc7a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