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eVolo競賽獲獎結果新鮮出爐

2023-05-16     UniDesignLab

原標題:2023eVolo競賽獲獎結果新鮮出爐

eVolo官網公布了2023年的獲獎作品!

其中,ZOO競賽營有兩組作品獲獎

努力付出的大家都收穫很好的作品!

以下視頻來源於

ZOO建築設計事務所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

視頻詳情

建議在Wi-Fi條件下點擊播放,收看ZOO競賽營5年回顧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2023完整獲獎列表

一等獎

First Place

遊牧都市

Nomad Metropolises

作者:Chufeng Wu, Chang Lu, Bozhi Zheng, Duo Wang, Shuxiao Zhang

地區:中國

我們未來的居所將嚮往何方?

自2000年起,過度集中的城市化和人口爆炸導致全球主要城市的房價飆升,這不可避免地導致中產及其以下階級的住房負擔能力嚴重下降,並對我們的環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

今天,我們大城市的大多數外來者,通常是那些年輕的移民,只居住在一小塊區域。然而,由於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預計到2100年,全球沿海城市總面積將減少17.9億平方公里。那麼,他們未來的居住地將通往何處?

隨著交通的發展,人們在城市之間的流動性越來越強。工作機會和資源驅使人們遷移,因此國內和國際的移民活動將越來越頻繁。遷移的動機一定是好的,但遷移的過程總是對個人財富和心理健康施加壓力。頻繁遷移定居點也意味著資源的浪費和可持續性的降低。

這個項目展示了我們未來居住的全新模式。一個新陳代謝的聚集,可以形成各式社區,可以放置在租戶想要的任何地方。

旋轉膠囊

現有的房價計算以建築面積為唯一的計量單位。然而,通過將四邊摺疊在一起,並允許房屋旋轉,我們可以在僅一層的空間內享受四倍的面積,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節省75%的預算。在這種設計中,膠囊被分成固定部分和可旋轉部分。像廚房和衛生間等功能被安排在固定的部分來連接管道系統。其他生活區位於可旋轉部分的4個側面,用戶可以自定義其功能,如臥室、書房、會客室等。家具設計精良,滿足可旋轉的需求。例如,櫥櫃可以旋轉以保持水平,而一些沙發和桌子可以二維使用。

遊牧站

為了解決遷移過程中的問題,我們必須探索不同城市之間的通用框架。遊牧家庭可以接入每個站點,這將極大地方便遷移的人們。他們不需要買新房子,重新裝修;他們可以帶著自己的家,所有的財產和歸屬感來到新城市。

人類文明聚水而興,許多大城市都發源於河流和海洋。通過在水邊建立遊牧家園的站點,我們可以低成本地承載自己的家園,在遊輪之旅中快樂地航行。家庭單元的有限尺寸也適合卡車的內陸運輸。

遊牧站的設計基於新陳代謝和可持續性理論。每個街區由居住模塊和服務模塊組成。通過不同的組合,模塊可以服務於不同類型的群體。該模塊被設計成可拆卸的,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更換。不同的街區連接到垂直交通核心,大大減少了集群的占地面積。可以適應城市擴張中的交通用地、林地和耕地,也可以應對海平面上升等災害。

Nomad Metropolises

eVolo 官網

二等獎

Second Place

海洋填海摩天大樓

Ocean Re-clamation Skyscraper

作者:Dennis Byun, Harry Tse, Sunjoo Lee

地區:紐西蘭

幾十年來,太平洋大垃圾帶和全球石油泄漏一直在太平洋積累。近年來,這種環境災難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有報道稱,死去的海洋生物被衝到岸上時胃裡裝滿了塑料垃圾。

雖然為減少塑料廢物和石油泄漏做了許多努力,如回收計劃和使用可生物降解塑料,但我們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新想法,將塑料回收利用提升到新的高度。

這座摩天大樓將成為創新和可持續建築的光輝典範,既解決了塑料污染問題,又促進了生物多樣性和野生動物保護。該建築的外立面將完全由來自海洋廢棄物的回收塑料製成。但這一想法的真正創新之處在於將垃圾重塑並轉化為一種新的建築材料。曾經危險的小塑料碎片將被塑造成一個固體結構,從而為海洋動物和自然重新創造一個更安全的環境。

該塔被設計成隨著垃圾帶移動,以便收集和回收。環流的運動主要是由洋流和風驅動的,因此如果位於任何主要的垃圾環流附近,有機立面和弧形的塔會自然地隨著水流移動。所有的垃圾都被分類並運到材料工廠,重新用於塔樓建造。隨著塑料鳥巢塔的不斷建造和海洋的清潔,這座塔與時間同步運轉,讓一度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重新大規模繁殖。

總之,擬建的摩天大樓是一個富有遠見的項目,展示了將想像力、創新和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結合起來的無限可能。

Ocean Re-clamation Skyscraper

eVolo 官網

三等獎

Third Place

K8森林升空

K8 Forest Lift Off

作者:Ahmad Hafez, Hamzeh Al-Thweib

地區:德國

亞馬遜雨林是全球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通過光合過程產生了世界上20%的氧氣。可悲的是,近年來,受人類活動的影響,雨林的生物數量和生物多樣性一直在快速下降,例如伐木者和牧場主採用的「刀耕火種」策略,以及政府優先考慮經濟發展而不是保護的政策。雖然氣候變化是一個促成因素,但大部分破壞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

受Lynne Cherry在《偉大的木棉樹:亞馬遜雨林的故事》中描繪的高聳的木棉樹的啟發,K8體現了象徵亞馬遜生態系統的繁榮和進化。正如木棉樹為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和植被提供食物、庇護和支持一樣,K8致力於保護生態系統免受人為破壞,同時提升生物多樣性並改善鄰近社區的生活條件。

作為一座摩天大樓,K8聳立於森林之上,並延伸到三維空間,在沿河的八個國家傳播其保護的理念和保存的信息。 通過解決導致破壞性城市化存在的根本問題,K8試圖展示一種新的城市發展模式,優先考慮生態系統的健康性和生物多樣性。

基於無人機技術,監測、探測和研究生物多樣性,以遏制和應對破壞性的人為活動,同時還整合了水資源管理和分配方面的被動干預措施。我們不只是在設計一個建築,而是在建造希望的燈塔和變化的象徵,努力深化人類對亞馬遜雨林的認知,讓K8成為優先考慮保護和可持續性的城市發展新範式。

K8 Forest Lift Off

eVolo 官網

榮譽獎

Honorable Mention

高架塑料摩天大樓

Elevated Plastic Skyscraper

作者:Anissa Le Scornet, Andrea Battistoni

地區:美國

2050年,將有4億人生活在非洲的城市中,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城市挑戰之一。在2022年的報告中,世界自然基金會列出了塑料污染對非洲的影響。因接觸有毒排放物和攝入塑料元素,人類和野生動物的健康受到威脅。隨著微塑料入侵農田和漁場,生態系統瀕臨崩潰。水道和城市排水系統堵塞造成的城市洪水,以及海灘垃圾堆放對旅遊業造成損失。在非洲,由於廢物管理系統低下愛的效率,人們深受其害。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西方國家還會把自己的垃圾送到非洲的垃圾填埋場處理。

本設計倡導環境主義和可持續性發展。在這座塔中,科學家、政治家、氣候活動家和當地人聯合起來,實現塑料垃圾再利用的願景。

第一步是評估將用於建造塔的當地塑料垃圾的成分。隨著塑料垃圾收集的進行,先前被污染的土地將會回收並開始再生過程。首先建立塑料回收廠並面向當地社區進行人員招募。然後,塔的其餘部分由回收的塑料建成參數化充氣立面和斜肋構架。這座塔的完工將隨著現代集市的開放而達到高潮,這是一個討論塑料污染危機和策略的民主空間。這座塔將成為全球回收戰略和機遇的象徵。隨著氣球通過使用可再生能源(風和蒸汽)向該地區傳播可持續倡議,這座塔將延伸到生態責任建築網絡中。漸漸地,植物和動物將在重生的生態系統中茁壯成長。

Elevated Plastic Skyscraper

eVolo 官網

自建空中醫院

Self-built Air Hospital

作者:Yang Xiaopeng

地區:中國

2022年爆發的俄烏戰爭震驚世界,該戰爭很快導致數千名烏克蘭平民喪生,烏克蘭的國土上滿是鮮血、淚水和破碎的家庭。戰爭造成的傷亡迅速耗盡了烏克蘭的醫療資源,另一個嚴峻的問題是傷員的運送問題。面對資源短缺的現狀,最好辦法就是建造模塊化的臨時醫院,採取部隊傷員分級救治制度。

自建空中醫院旨在通過模塊化進行快速生產和建設,通過自建升降平台減少所需施工機械和現場作業時間,通過直升機平台和配套設施提升空中急救運輸效率,以摩天大樓為載體在市中心獲得更好的配套資源。

整個摩天大樓由外部框架支撐結構、模塊化病房單元、膜外牆、帶天車的升降平台、直升機平台和機庫組成。摩天大樓施工時,先組裝升降平台,由升降平台上的吊車完成首層的外框支撐結構,再填充模塊化病房單元,最後將在整個單元結構的外立面覆膜,並根據單元數量進行調整。一層完成後,升降平台的機械臂爬上框架,騰出底部空間,重複上述過程進行下一層的施工。最後根據所需病房單元數量確定摩天大樓醫院的高度,必要時可利用升降平台的吊車進行樓層的擴建和拆卸。

Self-built Air Hospital

eVolo 官網

螺旋農業摩天大樓

Spiral Farming Skyscraper

作者:Artha Krisiantara

地區:印度尼西亞

Covid 19讓我們認識到傳統農業的諸多不足。同時,Covid 19的影響和國家之間日益激烈的地緣政治局勢對糧食供應鏈產生了巨大影響,這可能使世介面臨大規模饑荒的威脅。在這方面,垂直農業通過提供分散的農業中心、高效的產量並通過環境控制系統將氣候影響降至最低,以期克服這場迫在眉睫的危機。由此產生的問題是,在當前的能源危機和未來能源可能枯竭的情形下,垂直農業承擔這一重大責任的有效性和準備程度如何?

傳統耕作方式給地球和生物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土地退化、農藥殘留、病蟲害抗性、生物多樣性減少以及因使用農藥而導致的農民健康問題等。垂直水培農業解決了傳統農業操作的許多問題。然而,如果垂直種植成為首選方案,那麼必須解決該系統能耗過高的問題。

問題分析

垂直農場的照明總是依賴於LED照明系統。這是由於垂直排列並互相遮擋的地板或托盤系統,阻擋了自然光,無法照亮農田的所有表面。

假設建築的地板作為放置垂直托盤的場地,也可作為農民將植物從一個階段轉移到另一個階段的流通路徑。如果縮短流通路徑,那麼就不再需要建築地板,可以用一個對陽光友好的系統來代替。

戰略

螺旋農業摩天大樓是一個由自然驅動的垂直農業系統。該耕作系統用彼此間有距離且對陽光更友好的農業生長系統,代替了效率較低的垂直地板系統。除了提供營養,該系統中的水流還充當蔬菜最大化光增益的驅動力。

Spiral Farming Skyscraper

eVolo 官網

開羅之門

The Gate of Cairo

作者:Chang Han, Cheng Qian, Yuxiao Yang, Rangrang Pei, Youjia Jiang

地區:中國

埃及首都開羅是非洲最大的城市,是人類文明的四大發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人口密度過大,水資源短缺,農業面積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開羅城市發展的最大因素。因此,開羅迫切需要尋求一種新的範式來全面解決自身的城市問題。

設計採用懸掛在兩座摩天大樓之間的張拉膜技術,通過收集空氣中尼羅河的霧氣,然後運輸、凈化和儲存,從而獲得水資源。捕獲的霧水資源用於培育沙漠藻類,替代人工肥料,防風固沙,並可灌溉周圍農田,供居民日常使用。張拉膜兩側的主體建築提供了可移動的生活空間、公共活動單元和垂直農業單元,為開羅市民帶來了更加舒適便捷的城市生活。

設計主體來自對埃及金字塔建築的解構。通過它的分裂和生長,形成了一扇空氣之門。該設計也可以沿尼羅河兩岸分布,作為充分利用尼羅河建立水資源捕獲系統的範例。其中,部分模塊化單元的形式呼應了埃及傳統民居的特點,是對當地傳統建築的一種繼承和發展。我們立足於埃及開羅當地的傳統文化,運用現代科技進行設計開發,為解決開羅的城市問題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

The Gate of Cairo

eVolo 官網

風力播種塔

Wind Seeding Tower

作者:Fang Huo, Xinxuan Li, Bingjie Wang, Qining Zhang

地區:中國

設計方案利用蒙古國特有的強風條件播撒草籽,解決蒙古國荒漠化問題,恢復國家的自然生態和國民經濟。蒙古的困境源於遊牧、過度放牧和缺乏綠地的惡性循環。牧場的缺乏導致許多人失業,被迫在首都工作,從而加劇了該國的人口分布不均問題。我們設計的風力播種塔利用拉瓦爾噴管的加速原理,僅改變橫截面就能使風速提高10倍,使種子能播種到1公里外的土地上。

同時,整個過程與蒙古固有的畜牧業相結合。我們設計了一種風阻小的種子膠囊,利用牛羊把種子踩進地里。當膠囊破裂時,膠囊中的營養物質可以使種子迅速生長,這樣,沙漠最終將成為牧場。系統檢測進風口風速,通過控制初始風速來改變播種距離,從而實現分區播種。播種區和放牧區交錯進行,形成播種、生長、放牧的良性循環,從而達到人工調控和計劃放牧的效果。整個過程由自然條件驅動,僅通過物理手段改變風速,其餘步驟由裝置自然進行,既實現了區域綠化的自我調節,又使人與自然達到動態平衡。

Wind Seeding Tower

eVolo 官網

城市回形針

Urban Paperclip

作者:Haoru Dai, Weitong Zhao, Zhengzheng Wang, Tianjiao Li, Wenqing Qi, Jiabao Chen

地區:中國

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摩天大樓成為了大都市國際化的象徵。但摩天大樓在安全、健康、環保等方面存在許多固有問題,同時,高層建築對外部空間的利用不足,互聯互通缺乏多樣性。當前,迫切需要一種兼顧經濟、生活、生態、安全等多元需求的理念,積極破解「大城市病」。

項目位於世界摩天大樓之都紐約曼哈頓,選址中心100 M範圍內的住宅數量很少,白天人口是常住人口的7倍,給當地交通帶來巨大壓力。為打破現有的垂直摩天大樓體系,改變當地收入不平衡、貧富差距、人口日夜變化的狀況,兩座摩天大樓之間用許多不同大小的軌道系統連接,在相應的高度有一定的距離,下面懸掛著一個7*5*5 m的立方體空間。同時作為生活單元和運動單元,減輕早晚尖峰時段對城市的壓力。繼續將軌道內的板塊劃分為公共服務平台,同時以植物為切入元素,還原摩天大樓之間的生活。在Z軸方向從另一個角度拓展城市空間,從空間上完善城市社區。

Urban Paperclip

eVolo 官網

海上摺紙大廈

Origami-Scraper

作者:Yuxin Meng, Xiang Li, HaoYi Cui, Wenxi Yu, YiJing Zhang,

Weilin Xin, ZiJian Liu

地區:中國

斐濟是南太平洋中心的一個以旅遊為主的島國,受熱帶氣旋和其他災害影響,斐濟的土地面積不斷縮小,人們飽受洪水泛濫、糧食短缺、就業困難等問題。

「Origami-Scraper」,一個躲避熱帶氣旋、提供就業機會、進行氣象觀測、甚至配備鳥類棲息地的場所,將出現在斐濟海面上。一般情況下,在發展農業和漁業時它是平坦的。一旦熱帶氣旋出現,它會摺疊成類似燈塔的形狀,提醒人們暴風雨即將來臨。同時,增強人們逃離熱帶氣旋的能力,不僅為人們提供庇護,還可以利用太陽能等自然資源轉化為能源,降低系統的運行成本。此外,該設計可以根據海平面的上升而增加居住單元,讓更多的居民有居住的機會,農田的數量也會隨之增加,使居民能夠自給自足。

Origami-Scraper

eVolo 官網

PRIMUS:火星改造結構

PRIMUS: Mars Terraforming Structure

作者:Siyuan Liu, Yuchen Jin

地區:中國,美國

人類未來的庇護所在哪裡?

以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的有害影響為表現的地球環境的持續退化,對我們星球上的人類生存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人類被迫考慮其他途徑來尋求未來,外星居住即是一個方面。

火星,帶著浪漫主義的光環和神秘的性格,已經成為學術研究的主題和可行的殖民目標。然而,由於缺乏支持其可行性的具體證據,將紅色星球改造成適合人類生活的環境的假設仍然存在爭議。儘管如此,殖民火星的前景依然是一種潛在的戰略,可以減輕地球上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所帶來的風險,並確保人類文明在面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得以延續。

火星改造結構:Primus

2458年,人類提出一項開創性的議題,在這顆紅色星球周圍創造一個人造磁場,保護它免受太陽輻射影響。這個被稱為Primus的雄心勃勃的計劃設想建立大規模的工業結構,利用最先進的技術在幾個世紀內逐步改變火星環境,使其適合人類居住。

Primus的主體建築由六根支撐其主要結構的巨大柱子組成。該系統下方的內部空間被設想為一個棲息地,為火星居民提供居住區。居住區呈向心性布局,綜合服務設施位於中心,生活艙和設備等位於不同直徑的圓形平台上。這些棲息地將為火星探險者提供最初的住宿,以及繼續探索和最終擴張所必要的基礎設施。

外星光合作用技術

Rodriguez Well技術是一種利用火星冰下區域的手段,其利用水的連續加熱和再循環過程,形成大量液態水,並通過虹吸系統完成後續提取。為確保地球外生存的目標,提出了地外光合作用(EP)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將CO₂/H₂O轉化為燃料和O₂。

據估計,Primus將以每年95,000噸的速度向火星大氣層排放OCO₂,從而導致大氣壓力在100年內逐漸增加,超過24kPa。當火星的大氣主要由CO₂(一種強有力的溫室氣體)組成時,由於其絕緣作用,將有利於加熱。此外,隨著氣溫繼續上升,預計將有更多的二氧化碳從兩極的冰凍儲備中釋放出來,從而加劇溫室效應。到第200年,火星的大氣成分可能會發生變化,成為人類可行的第二棲息地。

PRIMUS: Mars Terraforming Structure

eVolo 官網

南極救援線

Antarctic Rescue Line

作者:Yufeng Lu, Junhao Chen, Jinming Gu, Hanye Lin, Xiaoting Zhao, Yue Wang, Sirun Li, Ruiqi Li, Yutong Jiang, Yuyuan Tao

地區:中國

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的數據,2023年南極海冰萎縮至191萬平方公里,為1979年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該大陸的冰川也在加速融化,海冰完全融化後,該大陸的冰川也處於危險之中。在我們對南極冰融化的研究中,發現南極西部的冰融化速度比東部快得多。

我們仔細研究了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南極洲西部有一個叫瑪麗·伯德地的地區,該地殼板塊較薄,僅17公里厚。來自地球內部的熱量突破地殼,釋放到南極西部冰川之下,導致它們融化得更快。軟流圈上涌的岩漿衝擊地殼,形成壯觀的裂谷系統。測量顯示,該地區每平方米釋放150毫瓦的地熱能。南極西部冰川的底部正在地球的高溫下融化,形成了壯觀的冰洞,其中最大的冰洞面積超過38平方公里。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地熱輻射對冰川的影響,我們計劃阻斷熱量的來源:地殼裂縫。我們從即將在沙烏地阿拉伯建造的The Line獲得了靈感,在南極設計的摩天大樓可以根據裂縫的長度無限延伸,並從裂縫中吸收熱量,並將其轉化為電能,然後在電池中充電。其他地區攜帶電池的潛艇會把空電池運輸到這裡,將充滿的電池運到其他地區使用。此外,建築頂部有製冰功能。建築物產生的冰由於浮力而上升。冰洞裡摩天大樓產生的冰會逐漸聚集在洞穴的頂壁上,加固和修復冰川。洞穴外摩天大樓形成的冰浮到表面,增加了海冰的範圍。

Antarctic Rescue Line

eVolo 官網

3D列印摩天大樓

Land Printing Skyscraper

作者:Di Zhang, Enda Zhou, Qi Wang, Yu Wang, Ruobing Du, Hanwen Huang

地區:中國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網絡技術的推廣,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人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藝術或自我,他們也有多樣化的渠道來確保他們的生活水平更加豐富。但這也對我們生活的星球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其中全球變暖是最值得人們關注的。在過去的150年里,氣溫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提高甚至引發海平面上升,斐濟正面臨著這個巨大的難題。未來20年,海平面持續上升將影響570個城市和800萬人的生存和生活,我們一半的土地將在500年內消失,這對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來說都是一場災難。

「我們能為後代留下什麼?」已經成為我們思考的方向。我們尋求快速、高效、功能性、適應性強的3D列印,實現快速的功能轉換,房子使用珊瑚的主要分泌物、海洋生物的屍體或分解的垃圾作為列印材料,來列印和構建我們未來的生活空間。我們將列印出來的身體稱為珊瑚骨架,然後將聚乳酸與天然橡膠、珊瑚粉等材料結合,構建出多個球形的生活空間,並置於珊瑚骨架中,形成人與動物共生的生活環境。最大程度滿足人們低成本、低能耗、綠色節能、高品質的生活。全球變暖的各種環境幾乎都離不開人類的存在。尋求和平解決衝突的方式,共同創建可持續穩定的經濟體系,有助於減少全球變暖因素。

Land Printing Skyscraper

eVolo 官網

漂浮的極樂世界

Floating Elysium

作者:Jiekai Wu, Zhihao Lu, Wenrui Yang, Jixiang Cai, Haozhe Zhang, Lijun Jin

地區:中國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軍隊進攻烏克蘭,兩國之間持續不斷的衝突正式轉變為全面戰爭,並迅速演變為二戰後歐洲最大的戰爭之一。到2022年底,這場戰爭已造成至少146748人死亡,並造成了二戰以來歐洲最大的難民危機,難民的大量湧入給鄰國帶來了經濟和政治問題。戰爭造成的損失也反映在農業上,隨著戰爭的持續,烏克蘭的春播面積減少了一半以上,造成了嚴重的全球糧食危機。戰爭給雙方的平民、歐洲地區和世界各地的人民帶來了難以估量的破壞。這是一個漫長的冬天,漫長而寒冷。因此,我們的重點是如何使烏克蘭人民能夠在這一過渡時期更安全地恢復其民主生活,開放土地耕種,有一個新的家園居住,並使文明再次繁榮。我們想為烏克蘭人民創造一個漂浮的極樂世界。

我們將農業生產單元和住宅、商業建築單元集中起來,通過懸索和結構支撐的方式將這些單元組織成一個整體結構,頂部的大量熱氣球將把大樓升到空中。此外,建築周圍的小單元可以降落在地面上,以便交換材料,為災後重建和浮動集群的更新提供生產資源。

一個由氦氣球、棉線和巴爾沙木片組成的模型被用來模擬漂浮極樂空間的發展。與城市的形成類似,初期的木板較少,主要用於居住。隨著盤子和氣球數量的逐漸增加,引入了更多的功能,一些孤立的地塊被合併成城市群,發揮了更綜合的作用。最後,完整的系統基本形成,一些氣球可以從系統中分離出來供應。

Floating Elysium

eVolo 官網

摩天大樓救援

Skyscraper Rescue

作者:Huiyue Xing, Weiqing Zhang, Wanjing Cheng, Huiqian Jia, Jiali Mao, Yang Yang

地區:中國

香港是世界上發展最快、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為了應對住房短缺、生活成本和人口飆升問題,香港擁有最多數量的摩天大樓。近年由於年久失修和維護不當,過去的摩天大樓已經破舊不堪存在隱患,甚至已經變成了危樓,發生了多起舊樓倒塌引發火災的重大事故。因此,舊摩天大樓的改造是香港這個高密度建築城市需要面對的問題之一。未來隨著香港經濟和人口的發展,香港摩天大樓的數量也將不斷增加,建築用地會急劇減少,到2030年,香港可用於建造新摩天大樓的土地將所剩無幾。

為了解決老建築的隱患問題,Ferris Rescue提出利用維修樓的外部空間,在老建築修復的同時,創造多個易於建造的復合功能模塊,為老摩天大樓的修復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本項目設計了一種裝配式建築,按順序安裝結構系統、外圍保護系統、設備及管道系統、機組包,待建築修復後拆除回收。

Skyscraper Rescue

eVolo 官網

重生摩天大樓

Rebirth Skyscraper

作者:Liu Shijia, Liu Jieyao, Dou Han

地區:中國

海洋酸化是由於從空氣中吸收過多的二氧化碳而造成的pH值下降現象。受風的影響,大氣中的碳首先融化到幾百英尺深的海洋表面之下,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它逐漸擴散到海底的各個角落。人類活動正在加劇海洋酸化,威脅生物和生態系統運作,進而威脅到糧食安全、旅遊業、海岸保護和人們的生活。由於氣候變化、全球變暖和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造成的海洋酸化影響,海洋中的珊瑚白化現象變得越來越頻繁和嚴重。到2050年,全球超過30%到50%的珊瑚物種可能會滅絕。

設計選擇的地點位於大堡礁的沿海地區,這是世界上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有1500種魚類和4000多種軟體動物。然而在過去的30年里,珊瑚礁受到過度開發、水污染和氣候變化的威脅,大堡礁已經失去了近50%的珊瑚,並且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下降。

這是一個模擬珊瑚骨架的仿生建築。建築外表面是由藻類和珊瑚組成的人工生態珊瑚礁。海洋酸化可能有助於藍細菌固定氮並將其轉化為蛋白質,藻類還能吸收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產生碳酸鈣。它不僅有利於珊瑚幼蟲的附著和生長以及珊瑚的移植,而且有利於珊瑚礁生物的棲息地、庇護所、生長和繁殖。同時,珊瑚通過光合作用不斷吸收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達到珊瑚恢復和海水去酸化的雙重效果,從而形成一個獨立、完整、穩定的珊瑚礁生態鏈。利用二氧化碳、藻類和珊瑚的自循環系統凈化周圍水域,恢復海洋生態系統。生命起源於海洋,它不僅是珊瑚的重生,也是人類的重生。

Rebirth Skyscraper

eVolo 官網

冰川與森林的摩天大樓

Ice and Wood Skyscraper

作者:Sun Tengxin, Ma Rongzhao, Wang Xiaoyu, Zhang Yulin, Zhang Yue

地區:中國

古坦寧村位於瑞士阿爾卑斯山腳下,擁有豐富的森林和冰川資源。在這裡,人類的建築遵循當地冰川和森林的季節變化,融入自然,形成冰川、森林和人類居住的共同代謝。冬季,上遊河流的水被引導在山腳下凝固,形成人工冰川,成為人們居住和攀冰的冬居地。在夏季,冰川的自然融化孕育了當地的河流和池塘,灌溉了下游的森林。同時,為了平衡不同樹種的生長,砍伐的樹木將構成夏季住宅,這些木材部分將很快被拆除,燃燒為冬季的建築物供暖。

冰川與木材相結合,結合冬夏建築的交替,強調整個當地生態系統循環的動態調節,呈現了詩意居住的可能性。冬季建築單元的形式類似於愛斯基摩人的冰屋,而夏季建築單元的形式則源於「家」的原型。這兩種形式都旨在喚起人們對家的感覺,為他們提供舒適而詩意地居住在大自然中的體驗。建築在冬季水平生長,嵌入陡峭的山脈;在夏季水平延伸,成為山的延續。參考中國的榫卯和編織木拱橋,巧妙的可變結構設計實現了冬季和夏季建築之間的過渡。

Ice and Wood Skyscraper

eVolo 官網

鯨魚:珊瑚林

The Whale: Corallium Forest

作者:Jihyo Kim, Hyunhee Lee, Seungho Woo, Gyeonghyeon Choi, Yewon Jo

地區:

今天,塑料污染無處不在並且呈指數級增長。雖然塑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開始被廣泛使用,但迄今為止生產的塑料總質量已經超過所有動物總質量的兩倍。此外,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經進入海洋,海洋中積累了大約1.5億噸塑料。在這一點上,我們迫切需要對海洋塑料進行一些系統的全球改變。

海洋塑料往往會聚集在海水流量較小的回流區中心,因此水體污染會比較集中。因此,我們選取了最大的回流區GPGP作為場地,收集海洋塑料的方法主要分為地上和地下兩種。在地面上,有一個「拯救海洋系統」和「周圍清潔器」,創造了一個u形的人工海岸線來收集海平面上的垃圾和附近的塑料和人造氣泡。在地下,「R.jellyfish and R.fish」和「A.C. E System」收集遠距離塑料並近距離凈化微塑料,以這種方式收集的垃圾可以通過分類處理提供整個建築運行的能源。並且我們的建築——「鯨魚」內設置了「海洋之肺」,像它的名字一樣提供大量的氧氣創造良好生存條件,將被破壞的海洋生態系統改造成適合海洋生物生存的環境。

我們可以從在回流區GPGP中構建四座「鯨魚」開始,但是鯨魚可以存在於任何被海洋廢物污染的地方。通過「鯨魚」順應洋流流動的方向清除海洋塑料並增加改善環境的研究設施,共同改善被塑料破壞的海洋環境,並為海洋生物創造一個不受干擾的積極生態空間。我們為恢復被人類破壞的自然所做的努力創造了「鯨魚」。我們確信這將是一座摩天大樓,為更好的海洋生態系統帶來積極的變化。

The Whale: Corallium Forest

eVolo 官網

1. 國內競賽

2022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城規一等獎作品合集

中日韓大學生風景園林設計競賽獲獎作品展

UIA-霍普杯2022國際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結果公布

競賽:北天府石亭江上的「橋」,召喚建築師為一座城市帶來「詩意」

第六屆「中聯杯」競賽獲獎作品展

9個方案 |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建築概念方案國際競賽結果發布

金獎作品薦讀 | 橋上的街市:舊鐵道橋改造【南通大學】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作品解讀丨「紫金獎 · 建築及環境設計大賽」獲獎優秀作品訪談(一)

金獎作品薦讀 | 今天你發電(運動)了嗎?【東南大學】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金獎作品薦讀 | 遊牧計劃【南京市第二建築設計院】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銅獎作品薦讀 | 城市充綠寶【蘇州園林設計院】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2021第20屆「新人杯」全國大學生室內設計競賽一等獎作品展示

銅獎作品薦讀 | 下個屋頂見!【江蘇政泰建築設計集團】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銀獎作品薦讀 | 蒸騰時光【中國礦業大學】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銀獎作品薦讀 | 為希望做頓好飯——共享廚房幸福的家【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第八屆紫金獎建築賽

2022 霍普杯競賽破題 | 從城市「不可能」的空間解構都市與鄉村之間的距離,完成摺疊景觀的挑戰

崖壁窯洞映斜陽,朱小地設計團隊繪製榆林恢弘圖景|榆林梅花樓片區設計大師邀請賽方案解讀

2022 Active House Award 中國區空間競賽開賽

Q-City品質榆林國際青年設計師競賽獲獎作品

2020第19屆「新人杯」全國大學生室內設計競賽一等獎獲獎作品

2021第20屆「新人杯」全國大學生室內設計競賽二等獎作品展示

2021穀雨杯建築設計競賽獲獎作品展

2021公園城市未來場景創意設計大賽獲獎作品

澳門濱水歡樂宮競賽獲獎作品

2021 年城市設計競賽:15分鐘城市獲獎作品解析

第五屆天華杯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三等獎:流動製造

2021公園城市未來場景創意設計大賽獲獎作品

希望小學建築設計競賽作品展與教育建築設計主題論壇

同濟仕院生|濟南泉道驛站設計競賽成果展

2021第二屆知遠書館全球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入圍作品

2020建築新人賽16強作品展

Covid-19紀念設計競賽,為活著的人設計!

「向海而築」佳兆業國際樂園生態建築設計競賽獲獎作品:漂浮的藍洞

開封競賽獲獎作品賞析:逸境

開封競賽獲獎作品賞析:清園春韻---「新宋潮「特色文旅體驗中心設計

開封競賽獲獎作品:開封時間 TIME ON/OFF

開封競賽獲獎作品賞析:移動創客營地

開封競賽獲獎作品賞析:游宋

Q-CITY·唐山獲獎作品:照亮回家的路

Q-City唐山獲獎作品:雲影之森——智慧公交車站設計

Q-City品質城市國際青年設計師競賽(唐山)三等獎作品:深夜食堂-模塊夜市

崇禮OOW競賽獲獎作品賞析:不止於居

崇禮OOW競賽獲獎作品賞析:西坡·歸去來

渭南競賽獲獎作品賞析:銀色田茂 情動預愈--全齡友好的村落式銀髮小鎮再塑

渭南競賽獲獎作品賞析:相見故里

2021年中國可持續設計大獎:最終獲獎名單公布!

2021成都·大學生主題花境設計大賽獲獎作品

2020年大學生鄉村規劃競賽獲獎作品展

2020FA青年建築師獎:用設計的力量持續推動鄉村振興

「新人杯」全國大學生室內設計競賽餐飲空間設計獲獎作品(上)

上海國際設計周中國設計獎2021系列首發

第五屆「紫金獎 · 建築及環境設計大賽」金獎作品

第七屆紫金獎建築賽銀獎作品 | 生活與生鮮——平疫結合的菜場改造:東南大學

第七屆紫金獎建築賽銅獎作品 | 圍牆5.0——健康社區神經末梢:悉地(蘇州)勘察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第七屆紫金獎建築賽金獎 | 移動城堡——平疫結合的療養院設計: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七屆紫金獎建築賽金獎作品 | 多維共生的模式語言:南京大學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八屆文科杯大學生景觀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展

XAA競賽方案 | 廣東省航運總部經濟大樓建築方案設計

盤點新銳中國設計獎那些有味的設計,你上榜了嗎?

「崑山之路·美好朝陽」 城市設計競賽街區更新設計項目作品展示

全球最佳學生建築作品,2020RIBA主席獎章獲獎作品公布

第28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學生設計競賽獲獎作品

2020第六屆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金獎作品賞——未來神仙城市設計

競賽匯總 | 競賽不來,寒假不嗨(建築篇)

2020城市活化·人文共生自然邦設計競賽獲獎作品展

陀螺體育公園丨凱州新城國際青年設計師競賽一等獎作品解讀

2020第七屆紫金獎建築環境設計大賽獲獎作品解析

台灣塔2030國際概念方案設計競賽入圍作品

2019第六屆紫金獎·金獎作品:船底之歌——船底人聚落空間重塑

2019第六屆紫金獎·銀獎作品:落腳·牆尾巷戲

2019第六屆紫金獎·銀獎作品:關懷:積木+群租房

2019第六屆紫金獎·銀獎作品:蔬菜、鄰居和好天氣

2019第六屆紫金獎·銀獎作品:第三幼兒園——住宅架空層遐想

2019第六屆紫金獎·銅獎作品:薦讀 | 巷世界——書院門巷景觀更新設計

2019第六屆紫金獎·銅獎作品:居在金陵,遇見橋上

2019第六屆紫金獎·銅獎作品:菜市不打烊

2019年AIM安寧金方鄉村公共空間設計競賽入圍作品:漣漪菜市場:水滴落入安寧的水面

2019年廣州人民橋北橋頭堡橋底空間設計第一名作品:紅色港灣

2020第七屆文科杯全國大學生景觀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展

渭南競賽獲獎作品賞析 | 多功能適老購物車:屬於老年人的便利購物方式

2. 國外競賽

全球第一個AI建築設計競賽結果公布:AI恐怖屋

COMMUNITY 2050競賽獲獎作品解讀

HONG KONG DRONE PORT 2022年香港無人機港建築競賽作品

2022 VELUX 國際威盧克斯學生建築競賽獲獎作品

2022SKYHIVE摩天樓競賽獲獎作品

2022 ASLA 學生獎圖紙大賞

競賽圖紙|ACSA/AISC 鋼結構設計學生競賽獲獎作品公布

被TUD選出代表學校參賽的建築優秀畢設:馬西洛穀倉改造

2021EVOLO競賽營優秀作品專訪丨The Fantasy of Eden 伊甸園狂想

ACSA/AISC 鋼結構設計學生競賽獲獎作品公布

RAC搭建項目《榭》斬獲亞太地區最高獎,同時入圍2022 Dezeen 設計大獎!

2021年 - 疫情下的疫苗輸送系統(100小時個人設計競賽結果)

B-Pro 城市設計銅獎丨歡迎來到元宇宙:請在遊戲中重建你的城市

2021 UIA-霍普杯二等獎:困境新生——香蕉的蒲隆地之旅

2021 UIA-霍普杯二等獎作品解讀:瘋狂種植城

2021 UIA-霍普杯二等獎作品解讀:2048鄉村奧運會策劃手冊

2021霍普杯一等獎「花枝瀰漫」來啦!項目視頻+高清圖紙+深度解讀/ UIA霍普杯專題

2021 RIBA主席獎全球最佳學生作品賞析

杜塞道夫北威州銀行新大樓建築競賽結果

韓國國家設計博物館設計競賽作品賞析

荷蘭議會擴建競賽 | 扎哈與庫哈斯合作的最後一個方案

2021DIA 數字經濟 (Digital Economy)優秀獲獎作品

布魯塞爾戒毒綜合中心設計競賽

赫倫塔爾斯聖母教堂設計競賽

Moontopia競賽獲獎作品

坦尚尼亞 Jorejick 家庭住房競賽

2021年德島文化藝術館設計競賽

科索沃普里什蒂納體育館(PRISHTINA SPORTS HALL)設計競賽

格羅寧格修道院藝術展覽空間擴建設計競賽

日本福山東警察署站前派出所設計競賽

Alison Brooks Architects 贏得劍橋霍默頓學院入口建築與圖書館設計競賽

韓國國立首爾大學文化中心國際競賽

奧斯塔聖貝寧修道院更新設計競賽結果

漢堡法學院擴建設計競賽結果

Tous Ensemble殘疾人福利中心設計競賽

華沙新音樂廳設計競賽結果

「帕普什沃公園」村落休閒區開發國際建築競賽結果公布

第57屆IFLA世界大會學生設計競賽獲獎作品

國際建築設計競賽獲獎作品:福建土樓(南靖)保護與活化利用

UIA-霍普杯 2020 國際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二等獎深度解讀——衍聚-倚巷折坊(10°空間)

舒適谷(Coziness valley)國際競賽獲獎作品—Moving Fish Park

UIA-霍普杯 2020 國際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三等獎深度解讀——迷宮城市(駱肇陽)

2021紙上住宅建築國際競圖結果出爐

2021普利茨克獎得主LACATON&VASSAL曾經的廣州博物館投標文本

由你重新定義「中國味」:荷蘭公共餐飲空間設計競賽

上海國際設計周未來之星中國設計獎 TOP 100 LIST 正式發布!

「趣村·港頭」國際青年設計師競賽獲獎方案

深度橫評 | 盤點國內外9家建築競賽平台

當代建築歐洲聯盟獎密斯獎30年:1988-2020

2020霍普杯一等獎解讀:《古城起搏器》,城市烏托邦

2020北京國際花園節設計競賽作品賞析

2020 城市設計學生作業國際競賽優秀作品展示

往屆8年霍普杯國際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一等獎作品賞析

2019年霍普杯國際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一等獎作品:霧隱瀟湘

2019年幸福古村泛博物館競賽一等獎作品:Below the river

2019年錦城公園國際建築設計競賽獲獎作品賞析

2019年塞內加爾KAIRA LOORO「和平館」國際建築競賽提案作品:同一個屋檐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4a0571e15ffeec4636caa734250af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