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21年8月夏末的「熱帶神遊放映會 」 嗎?
鹽田保稅區珠寶工廠的「打工二代們」?
擠滿荒廢的房屋的城中村?
跟隨旋律跨越時間的女孩兒?
藝術家 譚荔潔通過影像,將城市、個人的思考融入了一個個夢與現實的異想故事中。
本次 飛地藝術空間將繼續跟隨藝術家 譚荔潔的腳步,從她的鏡頭中探尋現代都市的隱秘角落。除了回答「什麼是深圳人?」、於香港中文大學落下帷幕的《簕杜鵑》部分展覽作品,還包括由攝影和大漆共同組成的「神遊」主題作品,均已一一上架「 一條藝術」。
從左到右分別為:
光,此在-海浪,光,此在-海上明月,光,此在-三隻野豬
銀鹽攝影,伊爾福紙基,暗房放大,20.3×25.4cm,2022
|點擊圖片進入收藏連結|
簕杜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TC101空間,2022.5.01-06.25
展覽現場
光,此在 / Light, Dasein
CBD樓的鏡面折射城市中的光,在某個時刻,陽光照射在辦公樓中折射出強烈而耀眼的光,瞬間,在眼球中,瞳孔受到刺激,迅速的變化光圈,而在視網膜形成劇烈反差,產生過曝的影像。那一刻,腦部也應急反應,具有暈眩感,仿佛時空凝滯,從而全身包裹於一體,感受著這道光芒。
從遙遠時空中到來的光,又將照映到更遠的地方。我所感受到的光,穿越時間,從古代深圳作為番禺的一個縣,古鹽場曬著大片的海鹽——作品中的顆粒狀晶體;明末清初,防止鄭成功反清復明而全面停止沿海工作(捕魚、曬鹽),撤退至內陸幾十公里地區,從此,「鹽田」對於深圳只是一個行政區區名。
我恰好住在鹽田區,這是自然資源及其豐富的地方,野豬帶著小豬拱剛開完派對,人們仍在門口的殘羹剩飯、或者在高爾夫球場閒逛,三隻黃鼠狼排成隊越過林間環山公路,呆若木雞的野雞出現在汽車的後視鏡中。而從近代鹽田漁民的又述史中得知,他們常年在海上漂泊,岸上無家,夜晚就將船舶停靠在風浪平靜處,平日吃喝拉撒需要遮蔽時,都靠布來遮擋;附近有鯊魚經過,聞到逃港人在海中流的血,會異常興奮從而傷人。
當暗房中放大機從頂部射下來一束均勻的光,透過膠片、穿透無數晶體狀的顆粒鹽,落在感光塗料的紙基上。暗房對於絕大多數人只是考驗熟練操作技能的地方,與我而言,是一場繪畫。別人拿的是畫筆顏料,我擁有光與影。照片由記錄性工具衍生為想像空間的引導,在紅陰陰、濕漉漉的子宮裡孕育著靈光。
歷經時空的光此在與我們相遇,並將傳遞到更遠的地方去。
——譚荔潔
從左到右分別為:
漫長的圈-𨑨迌桂圓路1,漫長的圈—沙灣檢查站4,漫長的圈-𨑨迌桂圓路3
銀鹽膠片,數碼輸出,60×60cm ,5+1ap,2017-2022
|點擊圖片進入收藏連結|
簕杜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TC101空間,2022.5.01-06.25
展覽現場
漫長的圈 / The Endless Circle
「1 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一個『圈』 」。那個「圈」就是二線關。
2015年,一條人為割裂開深圳特區內外32年的鴻溝——二線關政策被廢除了。四年後,我在原關口的位置上拍下了八個關口的歷史痕跡以及與新舉措疊合的消融過程,觀察城市被長期分割之後的彌合狀態。在這種復合氣息中,試圖探討這個政策對我和我的家庭,以及以及千千萬萬居住和關注這個城市的人們的影響。
——譚荔潔
從左到右分別為:
簕杜鵑的故事——媽媽的姿態-11-14
即顯相紙,縫紉線,手工漆噴於鋁合金框,
7.3×5.3cm,20×20cm(帶框尺寸),2022
|點擊圖片進入收藏連結|
簕杜鵑的故事——媽媽的姿態-14,細節
簕杜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TC101空間,2022.5.01-06.25
展覽現場
簕杜鵑的故事——花有自己的家-1,伊爾福紙基相紙,手工放大,縫紉線,手工漆噴於鋁合金框,51×61cm,62×72cm(帶框尺寸),2022
簕杜鵑的故事——母親的姿態 / 花有自己的家
The Story of Bougainvillea
——Mother's Posture / Flowers Had Their Own Homes
在搜集「二線關」資料的時候,我無意翻出一張家庭照片:在我出生,也是父母來深圳羅湖火車站附近的第一個家裡,媽媽把我抱在懷裡,在陽台上的合影。身旁一隅,竟是一簇盛放的簕杜鵑,盛放的姿態和炙熱的顏色仿佛它才是照片中主角。而如今,幾次搬家之後,家裡的陽台上也依然有許多簕杜鵑。
1992年 家庭照片
《母親的姿勢》中,家庭相冊中母親作為邊檢站的官兵穿著綠色的軍裝,而姿勢總是雙手背在筆直的身後,微微頷首。
簕杜鵑不僅伴隨了我的成長,或許也貫穿了深圳的歷史。在鄧一光的《深圳在北緯22°27』-22°52』》中收錄了短篇小說《所有的花都是梧桐山開的》: 「 多好的花木,最後成了一山花漿子,蓮塘河滿河漂著花屍首。 」文中逃港客在花開漫山遍野的梧桐山中逃竄,混亂的人群將山間盛放的花朵撞的滿地都是,不小心摔落的人幾乎要被厚厚的花泥掩埋。也許是視覺經驗的積累,在潛意識中,我總覺得這片花泥就是簕杜鵑。《花有自己的家》創作基於此,模糊了植物與人物,指向慌亂的歷史瞬間中飽含信念的人。
總覺得,我之所以會如此喜歡一種花,除了生活環境上的親近,也是因為性情相投。簕杜鵑花開燦爛,皮實不嬌嫩,顏色奔放,非常熱情。這與似乎不太習慣在北方生活的我的性格有不少相似之處。據說在簕杜鵑的原產地——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地,當地的婦女也會用簕杜鵑花做頭飾,來與她們的豪邁奔放、熱情似火的風格相配。而對於城市,它燦若驕陽,生命力旺盛,也是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的特區寫照。
——譚荔潔
從左到右分別為:
物外之趣-3、4、7
大漆、宣紙、水彩紙,23×17cm,35×27cm(帶框尺寸),2019
|點擊圖片進入收藏連結|
物外之趣 / Mental Interest
工作檯上,我無意間發現不小心滴落在水盆里的漆,它在水面上形成發散的形狀,像人腦海里不斷蔓延的思緒,讓人想入偏偏。於 是我將更多的漆滴入在水中,漆像人一樣,永遠處於變化之中,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氣候,漆不同的乾濕度,在水面上形成永不重 復的隨機畫面。《浮生六記·童趣》中:「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 我細察其紋理,發現漆流中樹、人、神、水、鹿漂然於紙上,心神嚮往。
——譚荔潔
從左到右分別為:
漆園游影3、4、2、5、1、6
膠片攝影、高清數碼微噴照片、鋁合金邊框,60×38cm,2019
|點擊圖片進入收藏連結|
「漆息相關」——藝術家駐地計劃聯展,山中漆美術館,2019.09.28-12.01,展覽現場
漆園游影 / Garden Memory
記錄了在福州北峰山上漆園裡,和四個不同背景的駐留者一起學漆、做漆的兩個月生活。兩個月中,山上從炎熱高濕的夏季到乾燥冷冽的秋季;唐老師日復一日在漆園中勞作,兩者讓彼此漸漸甦醒;我們幾個人從完全不懂漆,歷經刻骨銘心的過敏,到開只有我們幾個人能懂的大漆玩笑,連做夢都在脫胎,醒來都在裱布髹飾的過程。它像是一部紀錄片的電影截幀,呈現了這兩個月從漆園中獲得的善良、勞作與思考。
——譚荔潔
點擊了解更多藝術家駐地信息:
我和漆的相遇:魔幻、自由且詩意 | 漆園駐留回顧
146期「漆息相關」上架,同名紀錄片元旦首映,一起來感受山裡的清風與流水
在山裡駐地兩個月,五位年輕藝術家帶來跨界創作聯展
60天駐地,他們把大自然與日常藏進大漆里,魔幻、自由且詩意 | 現場
記錄藝術家 譚荔潔漆園創作的 《HOMELAND》146期「漆息相關」 也已落地於「 飛地咖啡 Enclave Coffee」借閱處,歡迎大家到店閱讀。
關於藝術家
About the Artist
譚荔潔,1991年生於深圳,於2010年至2017年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獲得藝術碩士學位;2015年被校推薦赴倫敦金士頓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習。現生活工作於深圳。作為視覺藝術家,譚荔潔以其獨特的視角將影像的現實和對當下的思考結合,運用動物、植物、夢境、符號來血肉模糊的思考事情,通過影像創造一段懸置的時刻。她長期關注這個社會生活中終年被霧籠罩的地方,思考整個高速發展的陽性社會中無法割裂的附屬。
她所參與的展覽包括:個展:《簕杜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群展:中德實驗影像交流展,德國卡塞爾格林兄弟博物館、羅中立獎學金入圍展,四川美術學院、荒廢的觀察者-「舉重若輕」藝術電影展第十三季,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教學相長——第三屆學院實驗藝術文獻展,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新中國/新藝術:滬杭兩地當代影像展,英國諾丁漢大學、北京第十屆獨立電影節、巴黎青年短片電影節、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節等等。她入圍了2018年華宇青年藝術獎;31分鐘的短片《熱帶地區的鄂圖曼》入圍德國漢諾瓦Up and Coming電影節國際競賽單元,影像作品《世界》曾獲香港第十屆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創意獎(劇情)」,《熱帶地區的鄂圖曼》被澳大利亞白兔美術館收藏;攝影作品《未命名的身體》等被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浙江新攝影: 無盡的勘探和命名》。
Tan Lijiewas born in Shenzhen in 1991. She studied in The Inter Media College in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s from 2010 to 2017 and received her Master of Fine Arts degree in 2017. In 2015, as an exchange student, She went to the Kingston University to study in the art and design college in London. Now, she lives and works in Shenzhen. As a visual artist, Lijie combines the reality of the image with the thinking of the moment. She uses of animal, plant, dreams and symbols to badly mutilated thinking affair, creating a suspended moment through the image. Moreover, She has long been concerned about the place that is enveloped throughout in smog in social life, thinking about the subsidiary that unable separates from the whole fast growing and masculine society.
The exhibition she participated in included: Solo exhibition: Bougainvillea,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 Group exhibition: The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Video Art / From The Past to The Anticipation, Hangzhou;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in Zhejiang, Cipa Gallery, Beijing; Reciprocal Enlightenment, CAFA museum, Beijing; New China / New Art: contemporary video from Shanghai and Hangzhou, Nottingham University, United Kingdom.Her video The World got the Best Creative Award (drama) in Global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 Film in 2012. Her short film Haussmann in the Tropics has been collected by the White Rabbit Gallery in 2017. Untitled body has been published by the Zhejiang Press on「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in Zhejiang: Endless exploring and creating 」.
Related Readings
譚荔潔,簕杜鵑色的深圳夢丨飛地藝術空間
找尋城市被遺忘的角落丨譚荔潔:熱帶神遊放映及映後談回顧
飛地觀影會丨譚荔潔:熱帶神遊放映及映後談
藝術家和飛地藝術空間
以上內容由飛地藝術空間綜合整理彙編
排版:湯若冰
轉載請聯繫後台並註明個人信息
收藏諮詢請添加微信:Enclave_Contemporary
正在展出
What's on
空 擊
Shadow Boxing
蔣小余 Jiang Xiaoyu
展期 Duration
2022.6.5-7.16
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創意園北區B4棟1樓東
1F East, B4, North District, OCT-LOF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
關於飛地藝術空間
About Enclave Contemporary
作為飛地品牌旗下的全新畫廊,飛地藝術空間ENCLAVE CONTEMPORARY立足中國大灣區深圳,以輸出開創性的展覽與內容為核心己任,與今天的藝術家和觀眾共同探討全球語境和背景下的當代藝術如何參與社會與時代的激變和革新。除了為充滿活力與獨創性的藝術家們提供持續專業的代理、推廣與學術研究工作,飛地藝術空間也將積極為全球視野下的藝術機構與收藏家提供具有建設性和前瞻力的諮詢與服務。
As a new gallery under the Enclave flagship, ENCLAVE CONTEMPORARY, based in Shenzhen, an essential integral of the Greater Bay Area of China, whose core mission is to produce ground-breaking exhibitions and contents that explores the way in which contemporary art practices engage in radical changes and innovation in a global context, with the artists and audience.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ongoing professional representation, promo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for dynamic and unique artists, Enclave Contemporary will also actively offer constructive and forward-looking advice and services to art institutions and collectors with a global perspective.
Follow us
Wechat: 飛地Enclave
Weibo: 飛地Enclave
Ins: enclave_contemporary
點擊導航-飛地藝術空間 Enclave Contemporary
飛地藝術空間更新開放時間(試行)
周二-周日 10:00-19:00
(周一參觀提前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