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阿姨騎踏板,10年走遍大半個中國:「無齡感」的人,活得有多爽?

2023-04-16   精讀君

原標題:72歲阿姨騎踏板,10年走遍大半個中國:「無齡感」的人,活得有多爽?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25/2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471天

01

在你的印象中,一個中國的72歲老太太,應該什麼樣?

帶小孫子、跳廣場舞、還是身體欠佳疾病纏身?

這是世人對這個年齡老太太的刻板印象,也的確是大多數老年人的生活狀態。

然而,江蘇鎮江72歲的騎游愛好者明珠阿姨,卻打破了這種印象。

60歲那年,明珠阿姨的兒媳婦給她報了一個單車俱樂部,她跟隨隊友一起環太湖騎行,從此便愛上了騎行。

從江蘇鎮江出發,她相繼騎行到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江西、四川、新疆等多個省區,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

今年,是明珠阿姨騎行的第12年。

2021年底,她把單車換成了電動車,後來經別人建議又換成踏板摩托。

前幾天,有摩友在路上遇見她。

只見阿姨把露營裝備、鍋碗瓢盆、兩套被子綁在一輛踏板摩托上,踏板上還放著一箱備用油,就這樣在路上走了一年半。

阿姨說,前10年騎單車旅行的時候,每年都會回家,但自2021年底騎電動車出來後,她就沒有再回去過。

目前,她已經到了雲南芒市,打算體驗一把今年的潑水節。

一路上,她也遇到很多摩友,但是年齡像她這麼大的,只有她自己。

很多人覺得,明珠阿姨能大膽騎行,主要還是因為身體硬朗。

但其實,阿姨在開始騎行之前,也做過兩次手術,並經常發病,幾乎每周都要去醫院吊水,騎行以後身體反而好了很多。

女兒也擔心過她風餐露宿,吃住得不到保障,但騎行的過程中,只有一次意外生病,且問題並不嚴重,家人也就放心了。

視頻中,阿姨看上去精神矍鑠、意氣風發,的確一點也不像一個風燭殘年的古稀老人。

遇到她的摩友,也都以為她只有五六十歲的年紀。

新疆獨庫公路、中國66號公路、張北草原、九寨溝……這些曾都是明珠阿姨夢想著去的地方,如今她都一一實現了。

她表示,騎行是她生命當中的一束光

現在,她正沿著邊境線走,計劃走219國道,準備進藏。

02

明珠阿姨讓我想起英國的一名舞者Keiko Guest,也是72歲,有著25年之久的芭蕾舞齡。

平日裡,她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穿著短裙、梳著雙馬尾,和年輕人們一起跳舞。

70歲時,Keiko開通了TikTok帳號,憑藉驚人的舞姿和熱情,成為了一名坐擁406萬粉絲的網紅。

從她的日常分享可以看出,Keiko十分熱愛生活,心態也相當年輕。

她愛好運動,高難度動作也是說來就來,精準到位。

除了運動和舞蹈,Keiko的穿搭也十分年輕。

短裙、短褲、露臍裝、弔帶裙,都是她的時尚單品。

也有網友批評她服裝太過暴露,說她應該「穿得符合自己的年紀」。

後來,她發了一個視頻回應。

視頻開頭,Keiko穿著灰色的針織毛衣和長褲,推著一個助行器,顫顫巍巍地靠近鏡頭,問道:「72歲就應該像這樣嗎?」

下一秒,Keiko把鏡頭一轉,又恢復了以往的姿態。

她穿著一件低胸加鏤空的黑色緊身上衣,配上破洞牛仔褲,腳踩高跟鞋,像女王般對著螢幕前質疑自己的人說:「我更喜歡這個,你覺得呢?」

對Keiko來說,年齡不過是一個數字,真正與衰老掛鉤的,是心態。

她的這種心態,就是所謂的「無齡感」。

作家三盅這樣定義「無齡感」:

人拋開自己年齡的約束,跟隨著自己的心意,讓自己保持並擁有一份與年齡無關的青春式追求的生活方式。

歐美國家由於思想更自由、開放,所以像Keiko這樣的人很多。

而大部分中國老人,就少有這種無齡感。

明珠阿姨則是個例外。

騎行環遊中國是她的夢想,她就立馬帶著行囊,踏上了旅途,全然不顧自己年歲幾許。

上一次因為無齡感上熱搜的中國老人,還是1936年出生的藝術家王德順。

他44歲學英語、49歲北漂研究啞劇、50歲開始健身、60歲學騎馬、79歲還憑藉著一身腱子肉上T台走秀。

後來,85歲高齡的王德順,竟然決定學開飛機。

經過3個月的訓練,他真的順利穿上了飛行服,坐上了飛機的駕駛艙,刷新了中國飛行員最高年齡的紀錄。

這個「中國最酷大爺」,憑藉對生活的一腔熱血和勇氣,一個人就活出了別人好幾輩子的人生,著實令人羨慕。

無齡感的人,從不迷信什麼年齡就該幹什麼事。

他們永遠是按照自己的步伐,積極向上地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03

在中國,「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是世人約定俗成的社會時鐘。

0-10歲:學習各項課外技能,不斷考級,逢年過節被家裡親戚要求才藝展示;
10-20歲:背書、考試占據了絕大部分時間,不允許談戀愛;
20-30歲:到處投簡歷,著急自己找不到工作,被催婚;
30-40歲:成為房奴、車奴;
40-50歲:為孩子的未來操心,省吃儉用,努力存錢;
50-60歲:終於有了自己的生活發現馬上要退休,又開始擔心退休後怎麼辦;
60-70歲:花費大部分精力養生,卻發現還要幫忙帶孫子;
70-80歲:可以安定下來安度晚年。

在這樣的條條框框里,大多數人都活成了社會要求的模樣,稍有偏差,就免不了被指指點點。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人越變越焦慮、越活越無趣的原因之一。

不少人每到一個年紀,就會給自己貼上一個標籤,來一個提醒:

結婚了,就不能常出去聚會了;
有了孩子,就得收拾起自己的興趣愛好;
退了休,整個人的心理都散發著一種暮氣:都這歲數了,還用得著打扮嗎?

於是,「人未老,形先衰」的樣子就出現了。

一旦從形體上先自行放棄,「衣垮身懈」就接踵而來,精神世界隨之變得保守,對周圍事物也不再好奇……

我想,沒有人希望自己像這樣老去吧?

2條建議,教你活出無齡感:

保持好奇心

好奇,就是對不熟悉事物的運行機理,有著濃厚興趣。

什麼樣的人這種特徵最明顯?孩子。

事實也證明,越是保持好奇心的人,越年輕

因此,我們要時刻像孩子一樣,勇敢嘗試新鮮事物,不抗拒任何新的變化,感受新鮮事物給我們身上帶來的激情和活力。

構建自己的時鐘

社會時鐘源於基於群體共識的社會文化,當社會環境改變,社會文化被重塑,個體意識進一步被激發時,社會時鐘也會被重塑。

比如,下圖就是美國的社會時鐘。

因此,不要覺得社會時鐘牢不可變

香港中文大學麥高登教授說:「社會文化在塑造人的思想與行為,現代社會中個體的選擇是自由的,過適合自己、經過審視的生活,現在有這樣做的機制與條件。」

如果我們善用這些條件,精進自身能力,就更有條件應對社會時鐘後面的群體壓力,活出自己想過的人生,不被外界帶節奏,構建自身生命節奏。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是:25 歲後的女生,你過上想要的生活了嗎?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25歲就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那後大半輩子怎麼辦啊?

的確,人生不是流水線,沒必要人人都活成一個樣。

只要按照自己的節奏,勇敢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讓自己變更好,就不算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