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到一個熱帖,文字間不由得感受到了題主的落寞和心寒。
題主之前與媽媽多次的閒聊中,得知媽媽很是羨慕身邊人有一個金鐲子,自己也想要一個。
於是,題主便回家和丈夫商量在母親節給媽媽買一個。
收到禮物的當天,題主母親自然高興地合不攏嘴。
但出乎題主意料的是,不過個把月時間,當題主再一次回家看望媽媽時,卻發現自己送媽媽的金鐲子早已戴在弟媳婦手上。
那一刻,題主內心五味雜陳,有疑惑,有失落,更有寒心。
題主見母親並沒有主動提及此事,便把此事壓在心裡。
儘管題主的丈夫多次安慰,但題主始終能感受到內心的那份不舒服,
帖子曝光後,評論區一片唏噓。
網友十分不理解,對於女兒送的貴重禮物,為何作為母親,會願意把它轉送給他人。難道這位媽媽一點都沒有考慮過女兒的感受嗎?
溝通大師吉拉德曾說:
「當你認為別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樣重要時,氣氛才會融洽」。
同樣的,對於他人而言,只有在相處中把你的感受放在心裡,彼此才能愉悅地相處。
可惜的是,總有人漠視他人的感受,那麼只能將身邊的人一點點地推遠。
2
網友前段時間正式收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按耐不住不住內心的激動,第一時間便撥通了家人視頻,迫不及待想要分享喜悅。
手機這頭,網友激動地表達著自己的欣喜,然而手機那一頭,網友媽媽卻漫不經心地打斷了她:
「你試也考完了,總得找男朋友了吧。」
彼此在一旁的網友姐姐大約察覺到網友微妙的表情變化,連忙開玩笑地說不用著急,可以再努力出國見見世面。
不曾想媽媽當場就沉下了臉色:
「這是要讀一輩子的書嗎?」
網友見狀不願再順著母親的話聊下去,便趕忙轉移了話題,不料網友媽媽自顧自地說到:
「我已經和別人講了,以後就靠你養老了。」
聽完媽媽的這些話,網友的心情瞬間低落到了谷底,之前收到通知書的狂喜隨之煙消雲散。
那是一種喘不過氣的難受,自己考上北大的喜悅竟在媽媽的言語間不斷地被強推到了心裡的一個角落,這個角落越來越小,幾乎快要消失。
帖子曝光後,太多網友對題主的經歷感同身受。
但可惜的是,題主生命中最重要的母親,卻看不到題主的內心。
知乎網友alice總結了這類父母的共同特點:
「和他們分享快樂,快樂就會消失;
向他們傾訴煩惱,煩惱就會加倍。」
短短兩行字,讓人看得心酸又無奈。
明明是自己最在意的人,偏偏卻說著刺痛人心的話。
3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油放太多了!」
妻子見狀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不用你指指點點。」
丈夫平靜地回復道:「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如果你能把對方感受看成和你的一樣重要,當你覺得別人在你耳邊喋喋不休很不爽時,將心比心,你就不會在別人耳邊喋喋不休。
如果你不能把對方感受看成和你的一樣重要,你也就很難產生共情。
說到底,與人交流時,你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然後放下自己的想法,站在他人的立場。只有這樣做,你才能感受對方的感受,體會對方的難處。
記得有句話說得極好:「所謂事故,換一個視角看,或許就是故事。」
多一句讚賞,少一句責備;多一些換位,少一些自以為。
當你把目光只聚焦在自己身上時,你很難看到他人內心的渴望。只有變換角度,你才能發現不一樣的故事。
要知道,高情緒價值,永遠是人際交往最好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