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起死回生」的百草之王,你對它真正了解多少

2022-01-05     本草世界

原標題:被譽為「起死回生」的百草之王,你對它真正了解多少

在很小的時候,就聽到有爺爺經常講人參和何首烏的故事。據說這兩個東西都是可以長成人形的,而在古時候,也時常有人將這兩味藥當作起死回生和長生不老的神藥。那時候聽著故事,倍感神奇,多麼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根人參和一個何首烏啊。

後來才發現,其實人參和何首烏都沒有故事裡說的那麼神乎其神,而是兩味卻有良效的治病中藥,不過人參的確有起死回生之效。在《藥性歌括》中也是認為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的作用,尤其是有一個很獨特的方子,名喚獨參湯,就是可以治療血脫脈微的危急重症。

人參是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名貴藥材,由於它的功效獨特,自古就作為滋補的上品,被譽為「中藥之王」、「百草之王」、「能治百病的草」,所以以前被人們大量採挖,以至於現在是瀕危物種,目前,人參與水杉、銀杉、桫欏等珍貴植物一起,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

人參從唐朝開始就有人工栽培,但藥效最好的還是野生人參。由於野生人參對生長環境要求比較高,它伯熱、怕旱、怕曬,對土壤要求也較高,唯有土壤疏鬆、肥沃、空氣濕潤涼爽才行,所以多生長在長白山海拔500~1000米的針葉、闊葉混交林里。一般每年七八月正是人參開花季節,紫白色的花朵結出鮮紅色的漿果,十分引人喜愛,不僅是一種治病良藥,也是可供觀賞的奇珍。一般野山參在深山裡生長相當慢,一般60~100年的山參,它的根也只有幾十克重,所以極其珍貴。

人參不僅根能治病,它的葉片也是一種良藥。中醫認為,人參葉味苦、甘,性寒;歸肺、胃經;具有補氣,益肺,祛暑,生津等作用;適用於氣虛咳嗽,暑熱煩躁,津傷口渴,頭目不清,四肢倦乏等症,一般用量為3~9g。

無論是在使用人參還是人參葉,根據十八反的理論,一般不要與藜蘆同用,根據十九畏的理論,一般不要與五靈脂同用。由於人參和人參葉都具有補氣的作用,所以比較適合虛證,但對於實證、熱證而正氣不虛者,都應忌服。

後世醫家還認為,在服用人參時,不宜使用五金炊具,最好用砂鍋;在使用人參時,最好不要與蘿蔔、萊菔子同用;在服用人參時,不宜喝茶與吃葡萄。另外,人參不要濫用,如誤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導致閉氣,而出現胸悶腹脹等症。還有不要覺得人參大補,在食用過程中就火力全開,一定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過量服食。

【本文及圖片由「本草世界」新媒體原創出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使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04277598_448112-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