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滅鐘鼓樓?

2019-11-20     貞觀

1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和應急管理部聯合出台了《進一步加強文物消防安全工作指導》,其中明確提到了「文物建築上不得直接安裝燈具搞『亮化工程』」,這是我國第一次從文物安全角度對文物建築的夜景照明燈光提出了詳細的指導意見。

提起文物建築的「亮化工程」,西安人都很熟悉。

西安作為旅遊城市,凡是叫得出名字的景點,十有八九和古建築、文博有關,最有名的幾個文物建築景點,各自都擁有不同程度的美觀亮化工程。

01

這次《指導意見》中,特意指出燈具不得直接和文物建築接觸,格外看重文物建築中電路燈光的消防安全問題,這也許跟近年來國內外不少文物建築發生火災有關。

今年4月15日,始建於1163年的巴黎聖母院失火;10月22日,義大利皇家馬廄與馬術學院遭到大火;10月31日,位於日本沖繩縣那霸市的首里城深夜又發生了火災。

在國內,財新網整理過近20年來被火災損毀的歷史古建和文物:2017年四川綿竹靈官樓著火、2015年雲南大理拱辰樓著火、山西太谷圓智寺著火、貴州鎮遠報京大寨著火等等。

這還只是一些不完全數據,據國家文物局通報,僅2017年一年,我國文物火災事故就發生了17起,其中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起(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文物局對不可移動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護級別)。

2018年初,國家文物局監督司陳培軍曾明確說過,全國文物建築中電氣火災隱患突出。據媒體統計,2010年到2017年間全國重點文物建築火災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電器原因所致。在這樣的情況下,和電氣線路息息相關的燈具「亮化工程」,引起了警惕,而西安在「亮化工程」上,幾乎算是一個「過曝」城市。

02

西安文物建築照明情況究竟如何?據從業17年,並參與過西安鐘鼓樓燈光亮化工程的資深照明設計師丁建設講:就目前陝西古建的案例來說,存在著三種照明模式。

  1. 通體打亮,反映莊嚴肅穆的宮殿式的照明。
  2. 勾輪廓,反映建築輪廓的剪影式的照明。
  3. 屋頂洗亮,檐下重點照射斗拱與彩畫的重點照明。

亮化行業在我國其實也是一門新興產業,有研究考證不過20年。西安文物建築照明的標杆——鐘鼓樓的照明歷史跟亮化行業發展的趨勢大致一樣,也經歷了4個階段。

2000年以前,像鐘鼓樓這類單體古建築的照明形式均是在屋頂邊緣用輪廓燈或點光源去勾勒,樣式呆板,用行業內的話說叫做「跑馬燈泡」。後來,伴隨照明設計手法的不斷成熟,開始運用了泛光照明的方式。今天的LED作為第四代光源,功耗低,高亮度,不發燙、低壓燈等原因,幾乎替代了市面上所有傳統光源對建築屋頂的照射,成為當前文物建築照明的主要用燈。

但即使再適合文物建築的照明,要達到最佳亮化效果也是需要在建築屋頂進行大面積的鋪設管線及燈具,而這自然就會對建築主體造成一定的破壞。

我國關於建築照明設計的標準性綱領文件正式出台在2014年,但其中並沒有具體的執行細則,導致各個單位在執行時依據的標準參差不齊。

但丁建設表示,相較而言,行業內部約束標準往往高於國家標準,對於純古建築的照明設計更是謹小慎微,比如古建照明行業內部默認宋代以前的純木質古建築不做任何燈光設計,諸如鐘鼓樓的照明也是有著極高的防火等級。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傳統建築設計研究所所長蘇海龍,也關注到了此次出台的國家政策。他提到了古建築保護界的一些觀點:不讓燈具直接上古建築,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因為電器帶來的隱患。

西安古建築主要分三種類型,大雁塔這樣的純磚石結構、以瓦石為基礎的古建,不管是本體光,還是泛光照射,影響都不是很大大;最敏感的則是第三類,鐘鼓樓這種木磚混制結構,下台基作為磚石是絕緣的,可以做本體燈,或者從台子四周打光達到亮化效果,但上層純木結構就很不適合。

文物建築亮化問題,歸到底是技術問題。隨著技術的完善,「打投影」也可以達到照明設計要求,只是效果或許會有折扣。但這無非是美學習慣的養成,隨著文物建築照明詳細規定的出台,改進人們的欣賞習慣,燈具不直接上古建築,也是一件好事。

對蘇海龍這樣的建築從業者來說,鐘鼓樓其實是有點稍微過度亮化了。

需要強調一點,這次的燈具照明僅限制於文物建築。仿古建築不包含在其中,大唐不夜城這類項目並不會受到本次政策的影響。

03

2017年,西安提出了城市夜景亮化在平日、周末和節日的三種不同運行模式,這也宣告著西安正式進入城市系統亮化階段。

去年年底西安還提出了通過夜間亮化營造節日氛圍,從燈飾、樹飾、街景樓宇、市政設等各個角度入手,貫穿西安17個區、開發區和市級相關單位。雖然不乏人吐槽,但是亮著的西安城市已經不只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對西安的城市印象之一。尤其是夜晚亮燈的文物建築鐘樓和鼓樓,幾乎和西安飲食處於同等地位。

熄滅鐘鼓樓?

外地人對鐘鼓樓亮燈的執著,體現在他們孜孜不倦地在各類平台上提問「西安鐘鼓樓幾點亮燈」。一個亮不亮燈的問題,遊客們甚至變換著各種關鍵詞提問搜索,就怕來西安以後,不小心沒趕上發光的鐘鼓樓。

熄滅鐘鼓樓?

這完全可以理解,就像巴黎聖母院之於法國是一種精神符號,被「打光」的鐘鼓樓之於西安,也是一個無法從人們心中抹去的形象。鐘鼓樓作為西安的地緣標誌,一直是西安的「中心」,也是人們心中的西安「中心」。

而且,對人類來說,從火到電,燈光一直象徵著文明和進步,「不夜城」從來聯結著逍遙快樂。誰沒有過天黑後,坐在車裡行駛過鐘樓盤道,或是和朋友家人步行經過在開元門口的經歷?當那座古建築亮起燈,人們或是靜望遠眺,或是從眼前快速抽離,每一幀都組成了外地和本地人眼中關於西安的完整形象。

這次「文物建築上不得直接安裝燈具」的政策出台,西安作為擁有眾多古建築的城市,必然在古建照明設計上會出現新的問題:譬如鐘鼓樓還會繼續亮燈嗎?效果和過去一樣嗎?該用何種技術進一步平衡古建照明,甚至是城市燈光照明的安全和美觀?

熄滅鐘鼓樓?

2014年地球一小時 | 圖片來源:西部網 攝影師賀桐

這對西安城市照明來說是一種新的挑戰,當然不只是針對城市照明一項,從本質上來看,也許是要求西安城市規劃的審美和技術規範的前進。

  作者:鐺鐺、湯加

  貞觀作者

請關注貞觀新浪微博:@貞觀club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MMjm4BMH2_cNUgjjV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