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同學小林在省城重要部門上班,單位領導私下裡就高看我一眼,當然不是看我的面子。這事兒也怪我,因為我經常吹噓小林是我的「鐵瓷」,領導拐彎抹角地想利用我牽線搭橋。
小林在市裡的時候,還經常參加同學聚會,晉升到省里要害部門之後,就再也沒見她參加過同學聚會。小林上大學時家庭遭遇變故,性格變得孤僻,我經常明里暗裡幫助她,關係一直不錯。小林去省城之後,我作為市裡的一個小科員,跟她的聯繫越來越少了。
單位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需要找小林所在的部門「溝通」一下。單位一把手張主任私下找到我,讓我幫忙牽線搭橋,想方設法請小林吃一頓飯,盡一切可能讓她幫助運作一下,解決這件難題。
故事虛構,圖文無關,下同
我覺得這件事情對於小林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於是爽快地答應了領導。我給小林打了幾遍手機,她都沒有接。我查詢到她的座機,打了座機,她立即接聽了電話。我自報單位之後,她才聽出我的聲音,還責怪我怎麼不打手機。我忍了忍,沒說我打你手機好幾遍你也不接呀,只是陪著笑解釋道,害怕打擾你開會討論大事呀。
我把張主任遇到的難事說了一下,小林仔細打聽了張主任的職權範圍情況,於是約好了吃飯的時間地點。張主任非常高興,叫上幾個有實權的朋友,立即趕往省城。我把小林的手機給了張主任,張主任在車上給小林打電話,顯示出高超的為人處世的技巧。
張主任給小林說,你們省府的人都比較謹慎,現在要求也嚴格,你放一萬個心,今晚是我私人請客,完全自費,絕不報銷,堅決不留任何後遺症。沒有哪項規定不准許私人自費小聚吧。我帶的幾位「陪客」,雖然都是各單位一把手,但今天大家都是朋友,私人聚會,敬請放心。
飯局之上,小林和幾位領導寒暄幾句之後,就開始把酒言歡。難怪小林能升到省城,作風潑辣、做事幹練、酒風過硬,很快跟幾位市縣來的領導打成一片。我倒是像一個外人或秘書,實在插不上話,只能忙著給領導端茶倒水。
小林跟幾位領導聊的事情,跟我都不沾邊兒,大意是小林請張主任他們幾位領導給她的親戚辦什麼事,她幫張主任他們幾個解決各自的難題,將來有什麼資源再互通有無、互相幫忙,推杯換盞之間就把幾件事兒談妥了。
張主任暗示我出來買單,再多買兩份高檔的海鮮禮盒,領導的一個眼神兒,我自然心領神會。我結帳後準備回包廂時,在門口聽到他們說話。張主任給小林敬酒說,多虧了你們同學牽線,否則我們都坐不到一張桌上喝酒呢?小林大笑,我可是看在您的面子上才出來的,將來咱們互相關照。
我聽到這些對話,當場愣住了,也渾身釋然了,頓悟三個道理:
【1】同學之情已經敗給了利益關係。同學走上社會之後,三五年就開始分化,七八年之後就是天壤之別了。我們這一幫混在基層的同學已經跟混在高位的同學拉開了差距,同學之間的交往已經不再平等。我給不了小林利益,已經失去了價值,這幾位實權派人物手裡才有互相交換的價值。
【2】融入社會圈層的底層邏輯是等價交換。我作為同學,表面上看是牽線搭橋的人,實際上從飯局開始,我就成了局外人,同學的面子、同學情誼,在利益面前一錢不值。所以,沒有等價交換的價值,不要強融人家的圈層,只會自討沒趣。精簡無效的社交,埋頭打造自己的實力,只有等你有價值的時候,那些所謂的圈子自然而然就融進去了。
【3】坦然接受人性的變化。有一首歌詞寫得好,越長大越孤單。再好的同學,走著走著就散了。青蔥歲月、純真友情,如同手中的沙子,握是握不住的。也別埋怨同學,人各有志,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只能把有限的精力和情感投入到利益最大化的交往之中。再好的同學也會變的,再單純的友情也是有保質期的,友誼長存、地久天長,那是不可能的。坦然面對世態炎涼,好好修煉自己,過好自己的日子才是王道。
PS:本文是虛構的職場故事。有什麼類似的經歷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