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棚病害怎麼預防?有哪些注意事項?

2019-12-21     惠農網鄧武傑

冬天來了,各地大棚種植戶朋友為了保溫而導致棚內濕度增加了不少,濕度的增加也會讓很多病害發生,這樣又會增加一筆買農藥的錢。病害的防治還是以預防為主為好,那麼冬季大棚病害怎麼預防呢?下面一起來學習。

一、注意時間、地點,提早發現病害

時間:拉棚後立即進棚觀察。

此時棚內濕度大,最有利於喜濕型病害的發現。一旦發現葉片上有水浸狀小點、霉毛等發生,就可以確定病害開始侵染,要注意做好提前防治。此時用藥,病原菌數量少,防治效果好,只需要噴洒1-2次保護性藥劑就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地點:抓住棚前臉和放風口下兩個關鍵地點。

入冬後,霜霉病、灰霉病、蔓枯病等均為喜濕型病害,開始發生時多在棚前臉處。菜農要特別注意棚前臉處,棚膜流下來的露水儘量引流到棚外,避免棚前臉處積水,造成濕度一直超標,容易誘發喜濕型病害。白粉病、病毒病以及部分害蟲多在濕度變化較大或乾燥的地方率先發生,也就是放風口下。

二、做好空氣消毒,預防效果突出

空氣消毒技術,切合「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效果突出,優勢獨到。空氣消毒可以在病原菌傳播階段就將其殺滅,特別適用於灰霉病、霜霉病、葉霉病等爆發性強且主要依靠空氣傳播的病害種類。使用無需專門器械,只需要溫水、水杯即可,相比常規防治技術更加省工省力。

相比煙劑熏棚、噴霧等常規用藥方法,空氣消毒片不是直接作用在蔬菜身體上,對蔬菜更加安全,正常使用不會產生氣害,第二天也無需單獨通風。而且,空氣消毒片發揮作用的是氣體,不會附著到蔬菜上,使用後無任何殘留,對蔬菜安全沒有影響。

市場上現有的空氣消毒片,每片約1.3克,每畝棚室每次熏棚應用30片左右。晴天通風正常時,病害發生較少,可每周熏棚一次,預防效果就很好。遇到陰天、澆水、病害發生時,應增加使用次數,可2-3天使用一次。

使用時,可間隔十米左右,在後牆附近設置一個反應點(用礦泉水瓶即可),加入50毫升30-50℃的溫水,然後投入4-5片空氣消毒片,即可看到空氣消毒片與水迅速反應,產生大量氣泡。擴散後起到空氣消毒的作用。空氣消毒片反應慢,難以保證效果。投放藥劑時,應從棚外向棚內依次進行,動作迅速,避免吸入消毒氣體。

三、減少病源,全面清除病枝爛果

冬季灰霉病、菌核病、綿疫病爛果多發,菜農防治過程中往往對症用藥也效果不佳,很大原因在於未清除病枝爛果,造成病菌持續傳染。要預防病害,還要特別注意減少棚內病原菌。

一是定期摘除殘花。晴天敲動吊蔓鐵絲,可震動植株,使得多數接觸不緊密的殘花落下,部分緊貼果面的殘花,應配合人工摘除。

二是摘葉後及時清理出棚外。茄子、番茄等蔬菜都需要大量摘葉,以確保通風透光,減少病害發生。但摘葉後,菜農要注意及時將其清理出棚外,避免病原菌繼續傳播。

三是做好地表滅菌處理,病害預防效果更佳。大多數的病害,都是在土壤中完成越冬越夏的,也是從土壤開始傳播侵染的,做好地表滅菌處理,可以從源頭上減少病原菌數量,大大減少病害發生。

目前,常用的地表處理方法有二:一是沖施或噴洒生物菌劑,抑制病原菌繁殖;二是地面噴洒殺菌劑,可選擇雙噴頭噴霧器,噴藥時植株、地表全部覆蓋。

綜上就是冬季大棚病害的預防措施,希望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大棚種植戶朋友,當然如果您還有更全面的技術願意分享,可留言告訴小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NoMMW8BMH2_cNUgXJi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