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珠江流域近期或發生較重汛情,可能出現大洪水,形勢不容樂觀

2020-04-11     胖福的小木屋

河水在一年會有規律地顯著上漲,而這個時期則稱之為汛期,汛期(主要指伏秋大汛)起止時間的劃分,一般用該時段洪水發生的頻率來反映。以超過年最大洪峰流量多年平均值的洪水稱為「大洪水」。汛期時段的確定,是要保證90%以上的「大洪水」出現在所劃定的時段內;主汛期則以控制80%以上的「大洪水」來確定時段。



汛期不等於水災,但是水災一般都在汛期,往常我國平均入汛日期都是在4月1日左右(珠江流域進入汛期),水利部依據我國入汛日期確定有關規定,宣布今年我國入汛日期為3月28日,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提前4天。

據氣象專家預測,2020年我國氣象水文年景總體偏差,極端事件偏多,澇重於旱。進入汛期意味著進入了強降水集中期,降雨將強度更大、歷時更長,突發洪澇災害事件隨時可能發生。

根據3月25日8時至28日8時的氣象統計來看,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6省(自治區)出現強降雨,累積降水量50毫米以上的籠罩面積為23.2萬平方公里,有17條中小河流發生超警洪水。



正是基於目前的氣象情況,氣象專家預測,長江、珠江等流域可能發生較重汛情,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颱風個數較常年略偏多,登陸中國的颱風個數略偏多,強度偏強。

在更早之前,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就表示:今年以來,受厄爾尼諾影響,長江流域水文氣象年景偏差,汛期(4~10月)流域降水總體上正常偏多,但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澇重於旱;其中,長江上游降水基本正常,中下游降水偏多。主汛期(6~8月)長江流域降水偏多,其中,長江上游降水正常偏少,長江中下游降水偏多,中下游幹流附近及偏南部分地區偏多2成以上。



長江流域降水總體偏多2成,其中,長江上游偏少1成,長江中下游明顯偏多,偏多幅度達到3成。

特別是兩湖水系近期持續陰雨,降水明顯偏多,多條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3月6日,湖南、江西提前進入汛期,較常年提前26天。

受此影響,區域性暴雨洪水和乾旱可能重於常年,極端氣象水文事件可能多發。進入3月下旬,長江中下游幹流及以南的兩湖地區降雨過程較頻繁,受其影響,一些支流出現明顯漲水過程,再加上多年不來大水,有可能發生大洪水,或者一個流域或者幾個流域同時發生大洪水。



厄爾尼諾是什麼呢?受高低緯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影響,赤道南北兩側常年刮的都是偏東風。但每隔2~7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的偏東信風總會突然減弱一下。風一減弱,就讓被風吹著往西太平洋流動的表層溫暖海水失去了西行的動力。溫暖海水接著開始向原本偏冷的太平洋中部和東部回流,並阻擋了此處深層冰冷海水的上涌,最終導致這塊區域海溫的異常偏暖。這種現象被稱為厄爾尼諾。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是影響我國汛期雨帶分布的主要推手。一般來說,4、5月位置偏南,我國雨帶位於華南一帶,這就是華南前汛期;6、7月加強北上,雨帶推到長江中下游一帶,這就是梅雨;8月繼續加強北上,就到華北、東北,這就是北方的雨季;到了9月,副高回撤!

正常年份我國汛期雨帶與副高位置移動示意圖

這個副熱帶高壓的主體正好位於太平洋上空,一旦厄爾尼諾出現,經過海氣相互作用,這個進程就會被「攪亂」!研究表明,厄爾尼諾容易讓副高加強、西伸,促使大量的水汽從海上輸入我國。這些水汽與南下的冷空氣相遇,產生大範圍的強降雨,有時又會使副高容易穩定在某一區域。

雨帶走不動,降水一集中,洪澇就發生了。而在雨帶無法抵達的地方,就會發生旱情。

而且這種影響往往有一定的滯後效應,雖然在春季厄爾尼諾本身已開始消退,但其作用可持續到夏天,從而給季風氣候的我國帶來嚴重的洪澇災害。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地形、地質特性差異很大。如果沿著400毫米降雨等值線從東北向西南劃一條斜線,將國土分作東西兩部分,西部地區的洪澇災害主要由融冰、融雪和局部地區暴雨形成。此外,北方地區冬季可能出現冰凌洪水,對局部河段造成災害。

東部地區的洪澇災害主要颱風帶來的暴雨和沿海風暴潮形成,因為中國距離西太平洋很近,西北太平洋是地球上最溫暖的一片海域,並且垂直風切變也比較小所以非常有利於颱風的形成是世界上熱帶氣旋活動最活躍的海域。

這也讓我國東部經常受西太平洋颱風影響,出現洪澇災害,2019年,西太平洋度過了2013年以來最活躍的颱風季,不僅這一年有29個颱風生成,生成個數為2013年以來的新高,而且直到12月28日還有颱風在南海內活動,給我國帶來了史上最晚的颱風雨。

根據歐美氣象數據顯示,西北太平洋地區再次迎來了新颱風胚胎,那就是93W。93W颱風胚胎位於2.5°N 152.8°E ,最大風速為10 kt,最小中心壓力為1008hpa。GFS的超級計算機模擬反而比較看好這個颱風胚胎,也就是說大機率會形成今年的1號颱風。而目前這個颱風胚胎是否會對我國產生影響還未可知。


以今年泉州為例,泉州市氣象部門預測,泉州今年汛期形勢複雜、降雨偏多,影響泉州的颱風偏多且強度偏強,夏季有1—2個颱風登陸或嚴重影響泉州,,晉江可能發生中小洪水,不排除發生大洪水的可能。

如今,中國全面開啟防汛備戰模式,搶抓長江流域水旱災害防禦主動權。目前,水利部已經要求所有大江大河和重要支流、有防洪任務的縣級以上城市都要編制超標準洪水的防禦預案。同時保障水庫的度汛安全、加強山洪災害防禦。

但是,目前我們面臨防洪工程體系不夠完善、防禦應對大洪水能力不足等不利因素。總的來看,形勢不容樂觀。



2020年,對全球人民來說,都註定不是好過的一年。大家一定要做到科學的防禦,這樣才能夠完美的避免自然災害所帶來的影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KHJa3EBrZ4kL1ViIwf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