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小紅書方面召開了「萬物皆可種草」2024WILL商業大會。以往一年一度的這這一活動,卻在2023年一反常態地開了兩次,由此也足見小紅書對於推動商業化進程的熱切。而在此次WILL商業大會上最為引人矚目的,莫過於小紅書推出的「1+3」開放產品矩陣,也標誌著其放棄了以往「閉關鎖國」的策略,轉而嘗試「小紅書種草、全域轉化」。
如今,種草儼然已經成為了第三類營銷範式,它也被認為能創造消費需求、進而影響到用戶的消費實踐。然而作為將「種草」一詞發揚光大的平台,小紅書此前卻可謂是讓商家又愛又恨。愛的自然是種草可以實現品宣,恨的則是在小紅書上種草的轉化效果難以量化,投放的種草內容在觸達用戶後到底帶來了多少消費者,則一直是個謎。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其實很簡單,由於小紅書的自營電商「發育不良」、同時也不願意將數據開放,所以導致在這個平台上種草在商家眼中幾乎變成了「玄學」。如今小紅書上線的「1+3」開放產品矩陣,就包含數據聯盟「種草有數」,以及升級版靈犀、種草全域達和搜索直達三個產品解決方案,目的自然就是要將「玄學」變為「科學」。
據小紅書技術副總裁風笛介紹,加入「種草有數數據聯盟」的品牌和合作夥伴,可以實現小紅書的種草數據和各平台轉化數據的直接打通。目前,已經加入的合作夥伴包括京東、唯品會、得物、去哪兒、美團等平台,以及超過1000家品牌。有了數據作為支撐,商家就能知道在小紅書上種草的效果到底如何,以及如何針對性地調整面向用戶的種草內容,讓種草實現有數據可依。
事實上,小紅書此次不僅僅是「數據開放」,就連「流量」也開始對外部平台開放。比如,「搜索直達」功能可以讓用戶在小紅書上搜索相關商品時,直接跳轉到其他平台的店鋪商品購買頁面。這個功能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其實在抖音、快手此前還沒搭建好電商體系時,就是這樣給淘寶、京東、拼多多輸送流量的。
在流量紅利不再的當下,擁有流量池的平台敝帚自珍其實才是常態,小紅書此前也是如此,對於站外連結、跳轉站外等行為也是嚴厲打擊。現在小紅書在搜索領域允許流量流入站外,這無疑是顛覆性的。要知道,搜索往往是用戶主動發起,同時也帶有強烈的目的性,因此促成交易的可能性也更大。
根據小紅書方面在此次活動中公布的數據顯示,42%的新用戶在來到小紅書的第一天就會使用搜索功能,70%的月活用戶有搜索行為,搜索也已經成為小紅書用戶的日常使用習慣。在每天小紅書用戶的海量搜索中,高達88%為用戶主動發起。而這一數字,也證明了用戶通過小紅書搜索來完成付費轉化的可能性極高。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么小紅書會選擇開放呢?答案可能是開放才是小紅書當下的最優解,既能夠兼顧商業化,又不會傷害到作為核心競爭力的社區氛圍。
事實上,抖音和快手已經是珠玉在前,在站內已經完成了從種草到消費、從內容到交易的閉環。儘管小紅書此前也確實是這樣做的,但「小綠洲」的失敗讓他們清醒了,進而也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小紅書說到底還是一個社區,核心優勢是內容,通過優質的筆記和直播內容促成購買應該是更適合小紅書電商的生長模式」。
說一千道一萬,內容至上的理念此前成就了小紅書,但反過來也限制了這個平台,社區氛圍和商業化的平衡在過去數年一直都是小紅書的心病。買手電商這個概念的出爐,就標誌著小紅書內部路線之爭的結束,「回歸社區」成為了的主題。
小紅書這樣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畢竟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的市場環境已經是商品過剩、平台多元,但需求卻相對有限。
以種草聞名的小紅書,現在選擇數據開放、流量開放,也就意味著將消費者的購買需求開放給合作夥伴,這又怎會不讓它成為電商眼中的香餑餑。雖然在站內完成業務閉環、實現用戶價值的最大化,才是網際網路廠商的最優解,但縱觀國內各大網際網路廠商,真能做到這一點的其實寥寥無幾。
當然,小紅書打造的開放生態也很脆弱,在贏家通吃的網際網路世界裡雙贏往往非常困難,更何況實現三贏。第三方電商平台和商家其實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例如商家想搞私域、電商平台想要獲取完整的用戶數據,而小紅書想必也不會甘於只做一個流量的搬運工。所以這個聯盟究竟能否按照小紅書規劃的路線前進,就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了。
但不管怎麼說,降低自己的天花板換來度過寒冬的真金白銀,如此現實主義的操作確實是最適合當下的小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