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我們知道,昨天,有一個姑娘去世了...
真相未明,關於「網絡暴力」的聲討已在路上,關於「潛規則」的猜想正在萌發,死者的名字上了熱搜,生前的照片廣為流傳,關於她曾經的花邊新聞、私人生活、人際關係,被眾人討論,被反覆咀嚼...
不瞞各位,有時候,我深以自己所處的行業為恥...
今天,我要重發一篇推送,雖然它無法幫到死者,但願它能有助生者...
我知道,我遲早要寫一篇關於抑鬱症的推送。
有時候,我甚至覺得,這是我的宿命:《丈夫得了抑鬱症》
2011年,日本,東京。
高野干夫和妻子小晴,是一對平凡小夫妻。
丈夫高野,在一間網際網路公司工作,敏感纖細,性格溫和...
妻子小晴,是一個不賣座的漫畫家,大大咧咧,毛手毛腳...
[高野干夫]由[堺雅人]飾演
[小晴]由[宮崎葵]飾演
結婚五年了,兩口子相敬如賓,恩愛有加,過著安寧的小日子…
直到有一天,高野出現了一些奇怪狀況:
失眠、沒食慾、提不起精神、頭痛、腰背疼痛、還想自殺…
有一天,高野站在家門前的垃圾桶前,呆呆看了很久...
他忽然有一種感覺:這些沒用的東西,和我一樣…
醫生對高野說:你得了抑鬱症。
什麼是抑鬱症呢?
簡單的說,其實,每個人都會有憂鬱的時候,但是,普通人轉換一下心情,釋放一下壓力,就能從憂鬱中走出來…
如果,你無論如何也走不出來,可能就是抑鬱症了...
醫生說:抑鬱症,又被稱為心靈感冒。不需要太擔心,但必須重視,治療時間起碼需要半年以上…
為了治病,高野辭去了壓力山大的工作,小家庭失去了經濟來源,夫妻倆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他們漸漸知道,要戰勝這種疾病,需要很多很多的勇氣…
這部《丈夫得了抑鬱症》於2011年在日本公映,豆瓣8.1分,為了不出現醫學硬傷,攝製組請來了著名精神病學家擔任顧問…
有網友評論道:真的是被感動到,眼淚嘩啦啦往下淌,好多細節我都懂,一個人躲在浴室里大哭…
有影評人寫道:用一部電影來介紹抑鬱症,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但這部電影用它的坦誠,打動了觀眾。
這部電影的動人之處在於,它真實在再現了,當一個家庭面對抑鬱症的時候,是怎樣一種境遇,應該如何應對…
和很多抑鬱症患者一樣,高野在剛剛確診的時候,不被身邊的人理解...
上司說:這年頭,誰不憂鬱啊?別發牢騷了,快打起精神來!
這話背後的意思是:你太軟弱,太矯情了!不就是心理問題嗎?堅強點就挺過去了!
事實上,這些都是對抑鬱症的誤解...
抑鬱症是由於遺傳、大腦老化、壓力、人格等多重因素導致的病症,由生理和心理雙重作用引發...
請注意:它不會因個人意志堅強與否,而得到緩解或轉移!
也就是說:抑鬱症與一個人堅不堅強,軟不軟弱,沒什麼關係!它是一種病,需要治療!
坦率的說,大約在四年前,我的母親也患上了抑鬱症...
剛開始,我和父親也錯誤的認為,是母親「想太多了」「瞎操心」「心理素質不好」…
但隨著對這種疾病認識的加深,我們才逐漸了解母親的痛苦,才逐漸了解,那不是「堅強」或者「想開點」就能夠解決的問題...
抑鬱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在中國的患病率在3%~5%之間...
而且,由於我們國家對抑鬱症的認知不足,醫院對其識別率不足20%,只有不到10%的患者能夠被準確診斷,接受相關治療...
另外,抑鬱症的自殺率很高,復發率也很高,極難治癒,這些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因此,一旦確診,患者和患者家屬,都必須做好長期抗爭的準備...
在電影中,小晴陪丈夫去公司辦離職手續...
她跟丈夫在上班高峰期擠進地鐵,她立刻感受到了丈夫每天上班的痛苦…
小晴說:這些年,辛苦了,謝謝你!
眾目睽睽之下,丈夫突然失聲痛哭...
那是被理解之後的情緒釋放,也是被理解帶給人的幸福和滿足...
高野離職後,家庭失去了經濟來源...
又懶又任性的小晴,不得不拿起畫筆,扛起了家庭的重壓…
結婚五年來,因為丈夫拚命工作,小晴從沒被錢的問題困擾。
但現在,情況不同了,她必須振作起來。
任性貪玩的她,對雜誌編輯說:我丈夫得了抑鬱症,請給我工作,拜託了!
一邊承攬下堆積如山的工作,一邊照顧情緒時好時壞的丈夫...
這邊稿子還沒畫完,那邊丈夫又在洗手間裡上吊自殺了…
這雞飛狗跳的生活,並非編劇的臆想,而是抑鬱症患者的真實日常…
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漫畫家細川貂々與丈夫的真實經歷,很多細節,都是細川貂々的親身經歷...
電影和真實事件,似乎在告訴我們:戰勝抑鬱症,無法一蹴而就。只能相互扶持,以愛溫暖,持之以恆。
在醫學界,有一種說法:重度抑鬱症,無法被徹底治癒。
但是,在澳大利亞,重度抑鬱症患者格雷姆·考恩寫了一本書:《我戰勝了抑鬱症》
他在書中寫道:重度抑鬱症無法被治癒,是一種非常不負責任的說法,它剝奪了重度抑鬱症患者的希望。
為此,他走訪了4064名抑鬱症患者,用事實證明:重度抑鬱症,也能被治癒。
在《我戰勝了抑鬱症:九個抑鬱症患者的自愈故事》這本書中,她用9個嚴重的抑鬱症患者治癒的真實案例,詮釋了自己的觀點...
而在這9個故事中,最為震撼的,是作者格雷姆·考恩本人的故事...
2004年7月14日,他第四次試圖結束自己的生命,主治醫生認為:格雷姆·考恩是他有生以來,見過的最嚴重的抑鬱症病例。
在長達四年時間裡,格雷姆·考恩每天都盼望著死神的來臨...
在2004年7月14日,他在割腕自殺前,他給父母寫了一封長長的遺書,詳細描述了這些年來他內心的苦痛...
當母親抱著他滿是鮮血的身體時,有那麼一個瞬間,她打算讓自己的兒子順其自然的死去,不想尋求幫助(幸好,想拯救自己孩子的本能,最終占了上風)…
格雷姆·考恩在書中寫道:母親是一個基督徒,所以她還是叫來了救護車,把我的生命交到了上帝手裡,她覺得上帝會做出正確的決定。
最後,格雷姆·考恩活了下來...
他不僅活了下來,還訪問了4064名抑鬱症患者,寫了一本關於抑鬱症的書籍...
並且總結出幫助抑鬱症患者自愈的方法:情感支持、心理治療、調養身體、有意義的工作、藥物治療。
這其中,建立親密關係,獲得情感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這部《丈夫得了抑鬱症》講述的正是一個靠著情感連接治癒抑鬱症的故事...
這個鏡頭被認為是電影中最溫暖的一幕
據說,到了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疾病...
可以預見,這種病症將會困擾更多的人,甚至奪走更多人的生命...
但是,無論是這部電影,還是格雷姆·考恩的案例,都在告訴每位患者,以及他們的家人朋友,正確應對抑鬱症的方法:
1、積極就診,接受專業的心理和藥物治療。
2、家人理解,情感支持。
3、扛住復發,保持希望,抑鬱症並非不可戰勝。
就像小晴說的:要堅信,再長的黑夜之後,總會有黎明。
據說,很多抑鬱症患者都有一種相似的描述:像是走進了一條漆黑隧道,怎麼走都走不完,看不到一點光。
那麼,我們每個患者身邊的人,則要把自己化成一道光...
回復 抑鬱症獲取觀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