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2023年的阿童木

2023-11-15     觸樂

原標題:觸樂夜話:2023年的阿童木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小羅

最近,網飛動畫《冥王》(Pluto)終於上線了。這部動畫改編自浦澤直樹的漫畫,而漫畫則脫胎於手塚治虫的「阿童木」(又譯「原子小金剛」)系列,可謂是一部Buff疊滿的經典。能在2023年看到這樣的作品,本身就讓我充滿了懷舊濾鏡。

其實《冥王》的主題非常簡潔,大概又是機器人產生了情感,並分化出憎恨與愛、邪惡與善良的套路。放在60年前手塚治虫的時代,乃至20年前浦澤直樹的時代,這個主題都能稱得上新鮮,可惜在2023年,觀眾早已百毒不侵、波瀾不驚。但從動畫上線後的反饋來看,還是有很多人被狠狠賺了一把眼淚——這也說明,在一些時候,故事的內容並沒有講故事的形式重要,而浦澤恰好很擅長形式。

脾氣古怪的老人與性格淳樸的機器人管家也算是經典搭配

距我上次讀這部漫畫已經過去了好幾年,很多細節和劇情早已淡忘,但它給我留下一些具有震撼力的瞬間久久揮之不去。動畫幾乎1:1還原了這些場景——比如天空中的歌聲,以及阿童木和天馬博士吃飯的畫面。僅僅從動畫表現上來講,《冥王》的素質已經很高了。

2023年的阿童木還是這麼可愛

不過就和浦澤直樹的另一部名作《怪物》(Monster)一樣,動畫的素質再高,也讓人很難看到特別突出的優點,因為原著漫畫基本上把圖片敘事這種媒介形式的優點發揮到了極致。浦澤的分鏡雖然具有很強的影視感,尤其在描繪對話時很有鏡頭推進的感覺,在動作場面和情緒激烈時人物的面孔會變形得非常誇張,但這種張力被恰到好處地限定在頓挫的漫畫格子中,甚至讀者閱讀實體漫畫時「翻頁」這個動作也是敘事的一環,往往帶來猝不及防的衝擊。正因如此,當它被改編成另一種形式時,動畫哪怕把「忠實原著」做到了極致,還是很難達到同樣的效果。

浦澤標誌性的特寫鏡頭真是百用不膩,尤其是在製造情緒上的懸念時

我在學生時代非常喜歡這部漫畫,無論如何都想買到實體版,並且認為閱讀實體版的體驗才是完整的。在當年購買引進版(我都不記得有沒有)和日版都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我做了一件稍微有點滑稽的事:去美國旅遊的時候,在當地漫畫店挑了最喜歡的一卷(英文版)買了回來。

不過浦澤直樹這個作者多少有點「爛尾」的名聲,《冥王》因為有原著兜底,狀況不太嚴重,但結尾還是略顯疲軟(動畫改得更疲軟了,一個沒有壞人的世界終究是無趣的)。主要是因為他樂於在前中期勾勒出非常宏大的主題,比如戰爭和幕後陰謀,還總是以東歐這種複雜的地緣背景為舞台,卻在收束劇情時經常顯得捉襟見肘、筆力不足,最後落入被一部分人詬病的「情感拯救一切」的套路。

但在我心目中,浦澤屬於那一類「手法大於內容」的漫畫家:都畫得這麼好了,比起看他具體畫了什麼,更在意他是怎麼畫的。所以我總能原諒他在收束劇情時一些粗糙的處理。只可惜漫畫大部分時候的高水準導致優質動畫化的難度頗高,從2004年的《怪物》到2023年的《冥王》,我們等了19年。那麼要等到何時,才能看到《20世紀少年》的動畫版呢?

《怪物》的漫畫在我心目中難以超越,結尾的對峙也相當震撼,被詬病的主要是開放式結局……

最後,為了讓這篇夜話能和遊戲扯上關係,我會放上一個《匹諾曹的謊言》中明示致敬的場面。這復刻程度也是沒誰了……

「這就是心嗎,阿童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5176b84036991ac4ba13f86ec5c1c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