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止上市,別讓福華化學成了「冤大頭」

2023-11-08     皮海洲

原標題:終止上市,別讓福華化學成了「冤大頭」

牆倒眾人推,因為先分紅後試圖通過IPO補血而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的福華化學終於在11月1日終止了其IPO歷程。當天,深交所發布關於終止對福華化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主板上市審核的決定稱,日前,福華化學申請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文件,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二條,本所決定終止對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主板上市的審核。

終止福華化學上市,這顯然是順應了投資者呼聲的。因為在IPO之前的兩年,也即2021年、2022年,該公司巨額分紅33億元,其中僅2022年就分紅26億元,基本上將當年的凈利潤揮霍一空。而在該公司的IPO募資計劃中,公司擬募資60億元,但其中最大的一筆資金27.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償還銀行貸款的金額不超過17.585億元。

福華化學這種先分紅後補血的做法,明顯有通過巨額分紅來掏空公司的嫌疑,然後又通過IPO來補血,這其實就是把股市當成了提款機。而福華化學實際控制人張華的一家四口成了最大的受益人,這一家四口人持有福華化學89.12%的股權,通過巨額分紅將公司大約29.41億元的分紅收入納入囊中。其實控人的這種做法,吃相未免難看,因而被輿論推向風口浪尖。深交所終止福華化學上市堪稱是民意的反應。

不過,差不多就在深交所終止福華化學上市的同時,上交所卻恢復了和特能源、新湖期貨、湖州銀行、東方科脈、鴻星科技、聯亞藥業6家企業的IPO審核。而這6家公司中的鴻星科技則被稱為是福華化學的翻版。這家公司在上市前同樣是採取了分光公司凈利潤的極端分紅政策。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6月,公司分別實施現金分紅20528.08萬元、22047.80萬元、5500.00萬元,累計分紅約4.81億元。而同期該公司實現的凈利潤分別只有15290.22萬元、20732.22萬元及11609.06萬元。而鴻星科技作為一家家族制企業,家族控股超過88%,其極端分紅的結果,是企業的利潤大量流向了家族的荷包。

不僅如此,還有今年9月25日被上交所受理擬科創板上市的恆達智控,同樣也是一家先分紅後尋求IPO補血的公司。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該公司實現凈利潤分別為4.20億元、5.23億元、7.33億元。而這3年的分紅達到了14億,其中,2020年分紅3.5億元,是同期歸母凈利潤的83%;2021年分紅3億元,是同期歸母凈利潤的57.36%;2022年分紅7.5億元,是同期歸母凈利潤的102%。而該公司卻擬募資25億元,其中安排2.50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由此可見,在IPO公司在先分紅後通過IPO尋求補血的公司顯然並非福華化學一家,但因此而被終止上市的卻只有福華化學一家。尤其是在深交所終止福華化學上市的同時,上交所卻恢復了鴻星科技的IPO審核,如此一來,福華化學豈不成了冤大頭?畢竟就目前的IPO審核來說,IPO公司先分紅後補血並不在IPO的禁止範圍之內。雖然這種做法市場影響惡劣,但卻並不違法違規,福華化學卻因此被終止上市,這難免有錯殺的嫌疑。

當然,福華化學的終止上市是由於該公司自己主動申請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文件而引發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福華化學還是一個「好孩子」、「乖孩子」,或者說福華化學是一個膽子比較小的孩子,所以面對輿情,該公司主動撤回了申請。如此一來,IPO審核反倒變成了嚇退膽小的,撐死膽大的一場遊戲。這對於福華化學來說,其實是有欠公平的。

實際上,就IPO審核來說,有必要一碗水端平。對於福華化學這種出現IPO前極端分紅的公司,不只是輿論要對其說不,就是交易所的審核也需要對其說不。不只是要對福華化學要終止上市,對鴻星科技、恆達智控同樣也需要終止上市,要保持審核標準的一致性。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在IPO制度上對這種先分紅後補血公司說不,不能讓福華化學成了「冤大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4a597577cc515443327f0eddbaefc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