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投資者信心 要重視對IPO四大問題的解決

2023-10-10     皮海洲

原標題:提振投資者信心 要重視對IPO四大問題的解決

為貫徹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的「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精神,管理層在推出系列政策「組合拳」收效不大的情況下,終於在今年8月27日晚打出重拳,決定「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

「階段性收緊IPO節奏」是現階段「提振投資者信心」最有力的舉措,也是在高層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後投資者最期待的舉措。雖然「階段性收緊IPO節奏」與投資者期待的「暫停IPO」在表達上有所不同,但「階段性收緊IPO節奏」的表述更符合註冊制環境下的表達要求,而且「階段性收緊IPO節奏」在具體內容與操作上,也可以是階段性暫停IPO,也可以是在一定時期階段性放緩IPO節奏,總體上可以根據市場情況作出具體的安排。

「階段性收緊IPO節奏」對於A股市場的短線企穩是有積極意義的。不過,從歷史上的「暫停IPO」救市來看,「暫停IPO」並沒有改變股市的中長期走勢,以至A股市場最近十幾年來多次上演「3000點保衛戰」。為此,有輿論甚至排斥市場暫停IPO的做法,表示「以暫停新股發行來救市不可取」。

輿論方面有上述看法並不令人奇怪,畢竟「暫停IPO」的作用只是階段性的。而當下管理層提出的「階段性收緊IPO節奏」對於市場的影響其實也只是階段性的。而從中長期來看,要提振投資者信心,要讓股市健康發展,還必須著力解決IPO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過去的「暫停IPO」救市,重視的是市場的短期效應,而很少著手解決IPO本身所存在的問題,所以這才有了過去的「暫停IPO」對市場中長期影響不大的情況出現。而從當下來看,要避免歷史重演,在「階段性收緊IPO節奏」同時,還必須重視對四大IPO問題的解決。

首先是新股高價發行的問題。隨著註冊制的實施,新股發行取消了23倍發行市盈率的限制,於是不少新股出現了高價發行、高市盈率發行。而這種高價發行、高市盈率發行,極大地透支了股票的投資價值,也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投資風險。以至新股上市後的破發成為一種常態,不少新股上市後高開低走,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動搖了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

其次是新股發行的高超募問題。這個問題與高價發行相對應,正因為高價發行,所以導致了新股發行時的大量超募,以至高超募成了新股發行的一種常態。而這種高超募,不僅導致了股市資源的大量浪費,同時也加劇了大盤的失血,成為加速股市低迷的重要因素。

其三是問題公司混進市場的問題。因為新股上市帶來的巨大利益誘惑,許多有問題的公司也都是想通過弄虛作假等手段混進股市。這個問題在A股市場始終存在。而註冊制放寬了IPO公司的門檻,這就給某些問題公司的上市提供了可乘之機。甚至有符合退市條件的IPO公司堂而皇之地上市。這種公司的上市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動搖著投資者的的信心。

此外,有些不差錢公司也到股市裡來撈錢,完全把股市當成圈錢的場所。如今年8月有一家不差錢公司在股市裡成功上市,募資212億元,結果上市只有半個月的時間,就擬拿出210億元的資金進行理財。這是對股市資源的巨大浪費,同時也嚴重損害了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所以,從中長期的角度,要提振投資者的信心,在IPO環節就必須正視上述問題,並儘可能地解決上述問題。當然,要解決這些問題,還必須從制度上加以完善。

比如,完善詢價制度。雖然註冊制放開了23倍發行市盈率的限制,但註冊制並不是高價發行的代名詞。實際上,同樣是註冊制,2020年9月發行的上緯新材,發行價只有2.49元,對應的市盈率只有12.83倍。可見當時的詢價制度是合理的。是後來對詢價制度的修改導致了新股發行走向高價發行。因此,可將新股詢價制度恢復到2020年9月時的新股詢價制度。

又比如,限制券商對超募資金高額保薦費用的徵收。新股出現「三高發行」,出現高超募現象,與券商對高額保薦費用的徵收是密不可分的。超募越多,券商收取的高額保薦費用就越高。因此,應限制券商收取高額保薦費用的行為,將券商保薦費的收取比率控制在3%以內,超募資金更應減半徵收,或超募越多,收費比例越低。

再比如,對IPO公司上市門檻從嚴把關,嚴禁符合退市條件的公司上市,嚴禁不差錢公司上市。同時嚴格市場的追責機制,對於騙取上市資格的IPO公司及保薦機構等責任人,均從重查處。該退市的公司必須退市,該賠償投資者的必須賠償投資者,該吊銷從業資格的必須吊銷從業資格。在嚴把股市入口關的問題上,決不能縱容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449a746965a6b2a875df7b4180254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