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醫療服務白皮書:投資放緩,融合、連續、可及的創新加快

2024-01-11     鈦媒體APP

原標題:2023醫療服務白皮書:投資放緩,融合、連續、可及的創新加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vb動脈網

文 | vb動脈網

2023年,醫療秩序恢復、供給效率提升、供給內容更加豐富。同時,醫療服務也面臨監管趨嚴、投資放緩等形勢。

無論外界環境如何,對行業創新而言,披荊斬棘、鍥而不捨是永恆的主題,以融合、連續、可及為導向的醫療服務創新腳步仍在加速。

為了更清晰地理解行業變革邏輯,本次白皮書結合2023年以來業內典型的創新舉措與成效,從模式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支付創新四大維度進行解讀,推選出十大創新案例,並詳解部分案例的創新路徑與價值,以期為行業提供參考。

數說2023醫療服務

全國醫療服務量整體增長,2023年無論是與2022年同期相比,還是與2019年及之前相比,都有明顯增加。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9月,我國醫療衛生機構總的診療人次達51.1億,同比增長6%,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2.4%。住院服務方面,1-9月醫療衛生機構的出院人次達到2.2億,同比增長18.9%,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6.7%。

近幾年醫療服務量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衛健委,蛋殼研究院整理製圖

一方面,非緊急危重的就診需求得以釋放,擇期手術需求增長,使得整體醫療服務量呈上升態勢。另一方面,醫療機構通過供給創新更好地滿足患者需求。線上醫療方面,以網際網路醫院為代表的線上醫療資源正持續增加,目前全國網際網路醫院已超3000家提供在線診療服務。

從醫療機構類型來看,2023年民營醫院復甦顯著,與醫院整體增長狀態同頻。

據國家衛健委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5月,全國醫院診療人次16.7億人次,同比增長3.5%,其中民營醫院2.8億人次,同比增長7.0%。

政策數據:醫院高質量發展、精細化管理迎更大挑戰

2023年以來,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等共發布醫療服務相關政策文件200餘條,從提升服務質量、醫療反腐、集采、DRG/DIP支付改革等方面對醫院高質量發展、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方面,多個三年計劃制定了階段性目標。例如,《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力爭用3年的時間,將「以病人為中心」貫穿於醫療服務各環節,整體提升醫療服務的舒適化、智慧化、數字化水平。

資料來源:國家衛健委官網,蛋殼研究院整理製圖

醫療反腐方面,2023年以來,一場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行動席捲全國,醫生、醫院與藥企之間交流機制正在發生變革。除了集中整治之外,三年大巡查將進一步促進醫院規範管理。國家衛健委印發的《大型醫院巡查工作方案(2023-2026年度)》提出,新一輪大型醫院巡查涉及行業作風建設、醫院運行管理等方向,其中圍繞行風熱點問題,重點巡查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

高特佳副總經理於建林認為,醫療反腐影響了整個醫療生態圈,短期形成較大衝擊;但長期看會帶來利好,那些具有創新性、可帶來臨床獲益、性價比高的藥品器械,能真正被患者使用到。這是一個經歷陣痛後逐漸回歸正軌的過程。

國家組織的藥品、耗材集采已持續常態化,2023年起,以種植牙、OK鏡為代表的集采政策覆蓋至消費醫療領域。這意味著集采邏輯呈現出新的特徵:不僅覆蓋疾病診療所需的藥品耗材,也可覆蓋改善健康狀況所需的耗材,尤其是「一老一小」兩大重點群體有急迫需求、且負擔較重的產品;不僅涉及實物產品,也涉及對服務的「集采」。

部分區域種植牙醫療服務部分價格調控情況 資料來源:各地醫保局官網,蛋殼研究院整理製圖

此外,截至2023年9月,全國282個統籌地區實現實際付費,占統籌地區總數的71%;北京、河北等12個省(區、直轄市)下轄的所有統籌地區全部啟動DRG/DIP付費。全國整體進展快於階段性任務目標,部分地區已提前完成三年行動計劃要求的全覆蓋任務。

按照政策規劃,2024年將全面完成DRG/DIP付費方式改革任務。未來一年,將是醫療機構落地支付方式改革的關鍵時期。

資本數據:投資節奏整體放緩,醫養賽道鶴立雞群

2023年,醫療服務領域投融資活躍度整體下降,但仍有表現較為突出的細分領域,且有8家來自不同賽道的企業成功IPO,增添行業信心。

截至2023年底,醫療服務領域一級市場總計59起融資,總融資額約34.42億元,較2022年65起事件數、73.49億元融資額均有所下降。

在長嶺資本管理合伙人蔣曉冬看來,存續時間較長,此前已有多輪融資的公司更容易在當前順利融資,這些公司無論是否盈利,只要收入能達到一定規模,在估值合適的前提下,投資人出於盤活存量資產的考慮,可能會進行投資;此外,那些業務模式新、發展速度快的公司,也更容易獲得融資。

醫療服務一級市場融資事件細分領域分布 資料來源:動脈橙資料庫,蛋殼研究院整理製圖

從細分領域來看,醫養成為最亮眼的賽道,共有11筆交易產生,占比最高。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這是我國61年來人口首次出現的負增長,人口結構出現關鍵性節點。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越來越受到市場重視,優質企業受到投資機構青睞。

「養老服務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賺錢領域。」易凱資本董事總經理王斌坦言,但受各種市場環境因素影響,行業觀望態度濃重,養老卻成為其中確定性較強的領域。不過,未來老齡人口的增加與需求的增加是否成正比?如何應對未富先老的問題?這些都是養老服務還需面臨的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府引導基金、國有企業加大醫療健康投資力度的同時,也有多家「國家隊」機構投資醫療服務。

支付數據:數字化進程加快,醫保與商保信息互通起步

2023年,醫療保障整體水平持續提升。

首先,醫保門診待遇落地成效明顯。職工醫保基本建立普通門診統籌,覆蓋超40萬家醫藥機構,年內報銷人次超25億、報銷金額超2000億元。居民醫保「兩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持續優化。

醫保目錄方面,新版目錄內新增126種藥品,總數達3088種,2023年協議期內談判藥惠及群眾購藥超2.1億人次,疊加降價和醫保報銷,為患者減負超2000億元。

藥耗集采方面,年內開展了兩批80種藥品國家集采,平均降價57%;開展人工晶體和運動醫學類耗材集采,平均降價70%;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單顆種植牙整體費用從平均1.5萬元降至6000-7000元左右,累計種植150萬顆。

近幾年醫保基金收支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醫保局官網,蛋殼研究院整理製圖

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醫保基金總收入29362.15億元,總支出24910.94億元。結合常態化的收支情況看,醫保基金支出增幅整體上高於收入增幅,人口老齡化加劇還可能加重這一現象,控費形勢仍然嚴峻。

商業保險方面,健康險增速從最高67%降至4%,亟待破局。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近十年來,健康險收入規模持續增長,占人身險的比重也在穩定增長。

但另一方面,健康險也呈現出增長放緩的態勢,已從最高增長時期的50%-60%降至近三年來的5%以下。結合當前醫療服務體系的需求與趨勢來看,健康險需通過產品創新加大對非標體人群的覆蓋,強化對此類人群的健康管理。

近十年來健康險原保費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醫保局官網,蛋殼研究院整理製圖

2023年7月,上海市醫保局等七部門發布《上海市進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機制支持創新藥械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28項重點工作任務,其中有16條涉及促進商業健康險規範發展。例如,符合條件的商業保險公司可在合規、安全基礎上依法利用醫療、醫保大數據開展測算,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實現科學精準定價,有效減少風控成本、降低產品價格。

此前,國家醫保局已在全國12個城市開展了醫保個人信息授權查詢和使用試點。在試點城市,參保人員不僅可以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查詢獲取個人醫保信息,在經過個人授權以後,還可向商業保險公司開放相關個人信息,為商保投保、理賠等帶來便利。

過去,商業保險由於缺少院內診療數據,在承保、理賠等方面存在諸多痛點,數據不足就是鮮有保險產品面向非標體人群的因素之一。

當前醫保數字化進程加快、數據應用範圍擴大,從這一趨勢來看,未來醫保數據將在助推商業保險創新層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商業保險的創新發展,又將更好地與醫保互補,助力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

醫療服務創新解讀模式創新:擴大資源供給,促進優質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

為了進一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推進加快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13個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已分五批批覆了29個省份的125個建設項目。

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的本質在於,一方面促進原有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強化在疑難危重症診斷與治療、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高水平基礎醫學研究與臨床研究成果轉化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技術、人才、基礎設施等的流動和共建,促進優質資源的合理配置。

對於社會辦醫而言,仍然可以通過優質資源構建或流通的方式,助推優質醫療資源擴容與均衡布局,與公立醫療體系形成互補。

如邦爾骨科入選了國家骨科醫學中心5G+骨科機器人首批聯盟單位,藉助骨科機器人5G技術讓手術更智能、更微創,促進優質資源下沉。

服務創新:強化融合、連續、可及,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包含方方面面,包括完善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規範,落地醫療服務行為規範,提升醫療服務標準化、規範化水平。

目前,國家正在推進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建設,包括國家級質控中心、省級質控中心、市(地)級質控中心和縣(區)級質控中心(組),質控中心將對醫療機構開展醫療質量安全管理與控制工作發揮重要作用。

醫療質量保障需要以制度建設作為底線,還可將價值醫療作為追求目標,以實現更高水平的醫療質量。

顧連醫療以支付方式改革為突破口,探索價值醫療;並著力建設「高質量康復」,實現醫療質量與治療效果最大化,全面推行價值醫療。

提高藥品供應保障和藥學服務水平也是提升醫療質量的一部分。

上藥雲健康推出益藥·綜合旗艦體,整合創新藥專業藥房和網際網路+雲藥房,提升新特藥、普慢藥的可及性,並不斷創新藥事服務。

當前,醫療服務體系正在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需加快防治結合模式的構建,建立完善的防治體系,包括各級疾控機構、醫療機構、基層衛生機構等,加強不同機構之間的協作和配合,形成合力,提高防治效果。其中,尤其需要強化重點人群、重點疾病管理,諸如對孕產婦、嬰幼兒、學生、職業人群和老年人等開展針對性的健康促進和預防保健服務。

人口老齡化加劇趨勢下,癌症防治工作不容小覷。當前,加強癌症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集中優勢力量在發病機制、防治技術、資源配置、政策保障等關鍵環節取得重點突破已成為防治工作的重點。

繼2022年首次提出「生態防癌」後,2023年,盈康生命持續推動腫瘤醫療服務從疾病診療向「預診治康」全生命周期管理轉型,加快腫瘤防治模式轉變。

參考全國職工醫保參保人數來看,職業人群規模龐大,職場健康已成為越來越熱門的社會話題。

平安健康升級旗下「易企健康」產品體系,以更靈活和高效的定製化產品,為企業提供系統化、全流程的員工健康管理服務,助力企業提升人力資源效能。

傳統醫療服務體系中,預防、診療、保健等不同類型服務之間存在分割,缺乏有效銜接;不同層級的醫療機構在提供服務時,存在著服務不連貫、信息不暢通等問題;患者在不同機構間就診時,醫療信息的傳遞不連續,導致醫療服務難以形成完整的記錄和評估,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醫療服務質量。

近年來,在數字化助力下,貫穿線上線下、院內院外、各個服務環節的連續性醫療服務湧現,尤其是以專科或專病作為維度,串聯各類資源的連續性的服務,在助力醫療質量提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京東健康目前已上線27個專科中心,2023年以皮膚、精神心理、中醫為重點精細打磨,細化專科專病服務內容、搭建服務閉環。

此外,在提升服務的便捷性和可及性方面,小橙集團考慮到用戶階段性需求的不同,通過輔具租賃形式解決高產品單價與使用需求間的矛盾,並以全流程數字化賦能輔具租賃業態。

管理創新:從人力、標準化等維度革新管理模式,創造持續動力

醫療機構的管理創新需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運營體系、人力資源、品牌建設等。同時,不同專科領域、不同等級的醫療機構也需構建相適宜的管理模式。

以人力資源管理為例,同樣是消費醫療機構,眼科對設備依賴程度高,口腔則對醫生操作依賴程度高,這就決定了口腔機構需重點在人力資源管理上進行投入。

2023年,美維口腔新升級的美維「星計劃」已在旗下機構全面落地,搭建可持續人力資源優勢;未來還將持續疊代合伙人模式,助力破解口腔人才難題。

醫療機構連鎖經營管理還涉及標準化這一關鍵問題。標準化使得管理更加規範化、簡單化,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管理效率;還可使企業更容易實現快速複製,占領更多市場,加速擴張步伐。標準化在一些重資產、毛利低、人才稀缺的細分領域尤為重要。

例如錦欣福星康養以醫養結合為核心,2023年建立起照護師職級與晉升體系,完善了養老機構標準化管理,為擴大連鎖化經營打下基礎。

支付創新:精準降低目標人群支付負擔,助推健康險產品多元化

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下,病程長、治療成本高的慢性病發病率增長;同時,隨著老年人器官功能下降,部分失去或全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甚至產生認知功能障礙,對護理服務的需求增加,護理負擔較重。此外,近年來在生活壓力、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下,以乳腺異常、肺結節、甲狀腺結節、糖尿病前期等為代表的人群增長。

然而,長期以來主流健康險產品大多只覆蓋健康人群,但這些產品日趨同質化、競爭加劇,且在健康人群中的滲透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

一方面是大量非標體、帶病體人群難以獲得與之需求相匹配的健康險保障,另一方面是健康險市場的增長乏力。

《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鼓勵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開發癌症防治相關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此前,原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印發的《進一步豐富人身保險產品供給的指導意見》也提到,進一步提高投保年齡上限,加快滿足7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保險保障需求。適當放寬投保條件,對有既往症和慢性病的老年人群給予合理保障。

由此可見,針對非標體、帶病體人群的健康險產品有望成為破解矛盾的突破口。

2023年,遠盟康健聯合行業夥伴推出了「關愛腦健康」阿爾茨海默病專病險產品,並將重點探索慢病和老年人群的「健康保險+健康服務」融合創新。

在以非標體、帶病體健康險創新為目標的生態下,醫、藥、險及第三方服務平台可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優勢互補,在服務更多人群的同時,實現自身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3454b39963f7b6e4009ab8745cc2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