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袋泡茶品牌現狀:難超越立頓,內卷嚴重

2022-06-09     快消

原標題:新興袋泡茶品牌現狀:難超越立頓,內卷嚴重

文丨焦逸夢

近日,中國傳統茶企上市不順,瀾滄古茶A股折戟後又轉向港股;從2013年開始衝刺上市的八馬茶業撤回了IPO申請。而另一邊,袋泡茶行業迎來了新的融資,ONCHA開始喝茶宣布完成超千萬元Pre-A輪融資。

不止是 ONCHA開始喝茶,近一年新銳茶品牌CHALI茶里、TNO、茶小空、一念草木中等均連續獲得融資,包括前段時間傳的沸沸揚揚的位元組進軍茶飲,其進入的也是袋泡茶行業。那麼,袋泡茶為何會俘獲資本芳心?它的市場機會和挑戰在哪裡?這些新興袋泡茶品牌能跑出一個立頓嗎?

做立頓式的快消品

袋泡茶行業主要有兩個階段,一個是立頓開創的碎葉茶階段,一個是CHALI茶里等新興袋泡茶品牌開創的原葉茶階段。

立頓推出的袋泡茶在當時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它突破了中國傳統茶行業的種種固疾,將茶葉碾碎好茶和次茶拼在一起,做出可以快速沖泡的可攜式茶包,改變了溫茶、裝茶、醒茶、沖泡等傳統喝茶的繁瑣流程;實現了產品形態、生產、原料配方的標準化,從而形成了貼近產品價值的定價體系,而不是傳統茶行業靠「編」故事和換包裝形式的漫天要價。一言以蔽之,立頓將中國傳統茶葉變成了標準化的快消品。

如今,立頓已將袋泡茶帶進中國三十多年了,其在全球和中國的銷量卻在下滑。有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國內消費升級以及新式茶飲的不斷普及,主流的年輕消費群體對於口感、質量和體驗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而低端袋泡茶的碎茶葉質量較差、口感苦澀越來越不受歡迎。」

從這一角度說,立頓的低端碎葉袋泡茶該升級了。與此同時,一波敏銳的新興袋泡茶品牌應運而生。

成立於2013年的CHALI茶里,以及剛剛獲得融資的ONCHA開始喝茶等新興茶品牌都湧入這一賽道,而且均立足於年輕人。為什麼做出這一選擇?CHALI茶里團隊曾表示,茶品牌想要在茶行業做突破,快消品是最佳的選擇,而立頓就是標杆公司。

CHALI茶里創始人譚瓊的這段話或許更能代表CHALI茶里的目標市場和野心,「第一,基於我們本身,中國需要這樣一個品牌,需要一個企業去做行業的沉澱,來建立中國原葉茶的標準;第二,基於大市場的分析調研,即使不考慮年輕人需求的成長,只是去覆蓋立頓的市場,就是一個足夠巨大的市場機會。」

定位快消品,做大眾消費的袋泡茶,CHALI茶里們堅定不移地走上前輩立頓驗證過的賽道。

想超越立頓?難

那,這些新興的茶品牌和立頓的區別有哪些?

新興袋泡茶品牌創新的地方在於,產品上,用水果配茶、花草配茶等拼配茶中和傳統茶葉的苦和澀;工藝上,新興袋泡茶品牌在立頓這種碎葉茶的基礎上升級成了原葉茶;營銷上,採用社交平台種草、爆品引流等打法。

渠道上,以年輕人聚集的天貓等線上渠道為主;價格上,按照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2021茶葉消費市場發展報告》,2020年茶葉均價每斤260元;新興袋泡茶品牌CHALI茶里的蜜桃烏龍45元/45g,摺合下來每斤500元,ONCHA的白桃烏龍60元36g,摺合下來每斤828元;而立頓的烏龍茶15元/45g,摺合下來每斤165元,在均價以下。

立頓的價格遠低於該品類茶葉的均價,而CHALI茶里的價格比立頓貴3倍,ONCHA開始喝茶的價格比立頓貴5倍。

立頓走的是TOB+TOC的模式。據了解,立頓的線上渠道一直比較弱,在線下不僅能在商超上架,也能滲透進各種街邊雜貨店、酒店等。有業內人士表示:「每斤一百多元的價格是立頓強大分銷能力的重要支撐」。從這個角度來說,定價更高的新興袋泡茶品牌要想有立頓式的分銷能力和規模,並不容易。

那麼,新興袋泡茶品牌們努力了一通,袋泡茶的市場份額到底有多少?參考2020年艾媒諮詢的調查數據,在電商經濟的帶動下,2020年中國袋泡茶線上市場規模高達128.7億,增長155.9%。從2020年的數據來看,新興袋泡茶品牌的增速確實喜人,但和千億規模的茶葉市場相比,袋泡茶的市場規模還是有限。

有業內人士表示,「茶包行業有立頓、CHALI茶里這種比較成熟的品牌了,而一些新興的品牌產品同質化嚴重,內卷也比較嚴重,SKU要多,上新要快,這種情況下,產品力可能會減弱。要想推出一個消費者認可的產品,需要較長時間,需要不斷做消費者抽樣調研,這是需要耐心的」。一定程度上,新興袋泡茶品牌們在行業發展初期就要面臨同質化嚴重的問題,並且因為定價較高,很難像立頓那樣足夠薄利、足夠多銷,也就很難擁有立頓式的規模。

新機會下,內卷嚴重

新興袋泡茶品牌也確實抓住了部分年輕客群,公開數據顯示,在喜歡袋泡茶的消費群體中,40歲及以下人群占比88.2%,這比傳統茶企主力消費人群年輕10歲,且女性與男性已基本持平。

為了讓年輕人愛上喝茶,新興袋泡茶品牌在便捷性上越來越「卷」。比如,成立於2020年的茶小空主打不限水溫、即泡即飲的超萃袋泡茶;同樣,成立於2020年的TNO推出了兩個產品,一個是TNO棒棒茶,作為袋泡茶的升級版本,另一個則為凍干茶粉,為TNO水滴茶……換言之,這個賽道越來越細分。

前端要培養市場習慣,而後端供應鏈也要同步跟上。

CHALI茶里創始人譚瓊曾透露,2018年CHALI茶里蜜桃烏龍在天貓爆火的時候,本來想在全渠道大力推,無奈供應鏈跟不上,最後只能和供應鏈方一起努力,這從某個方面反應了中國茶葉的標準化、工業化可能仍不完善。而如今這個占據了袋泡茶20%市場份額的新晉王者CHALI茶里目前仍忙於建設供應鏈。廣州茶里集團聯合創始人王美霞曾說:「快消品需要一定的標準化、工業化水平,如何讓茶的工業化程度更高,脫離初級農產品的狀態,是茶里集團一直思考的問題。」

當下,很多新興袋泡茶品牌們也在找一條區別於傳統茶企的新路。

據了解,茶葉的銷售渠道主要在線下,而綠茶是六大茶葉品類中的「老大哥」,國內茶葉市場中近六成的銷量為綠茶。而線上市場卻完全不同,綠茶只有1.6%銷售額來源於阿里系電商平台。

這是因為綠茶講究新鮮,陳茶的品質往往會下降,而新興袋泡茶品牌們推出的茶包保質期一般都在1-2年,不適合作為快消品的原料。而在2020年六大類茶阿里系電商平台/國內整體銷售額比重占比中,占比最高的是白茶、黑茶,其次是烏龍茶、紅茶。

業內人士認為,「白茶本身價格低,對原材料和工藝的要求不像其他茶品類那麼高,相對來說適合做轉型」。而黑茶中的陳茶便於保存,並且被部分消費者認為陳茶更加醇厚滑軟,茶湯鮮紅,香氣醇厚,有著獨特的韻味,因此也比較受歡迎。

繞開大品類綠茶,研究其他茶品類,並找到作為快消品的發力點,這是新興袋泡茶品牌的必修課,也可能為其他茶葉帶來新的增長機會。

當下,新興袋泡茶品牌一方面要想各種辦法,讓年輕消費者愛上喝茶;一方面還要推進工業化,保障品控,謀求新的出路。換言之,新興袋泡茶品牌們要想把市場規模做大,不太容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21e2ead9cdb1165bbb0c06339d0b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