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無情師有情 師者勤勉引路行——華州區城關小學何麗君

2020-04-30   華山網

何麗君,渭南市華州區城關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師。自參加工作16年以來,一直堅守在教育教學工作第一線。被評為「華州區教學能手」,「縣級優秀輔導員」,「最美鄉村教師」,並多次被評為「鎮級優秀教師」,「學科第一名」。她勤勤懇懇工作,快快樂樂生活,認認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信守「教育無小事,事事須盡力」的教育格言。

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阻隔了孩子們上學的路。然而線上教學打破了時空的距離,華州區城關小學一群教育人開始了線上教學的探索之旅。

一、微課錄製精益求精

從接到學校通知的那一刻起,二年級數學組的七位教師立即行動起來,投入到緊張而有序的錄課準備工作之中。組長統籌安排——分配錄製課程、鑽研教材、研究課標、查找資料、確定教案。教案確定好後,先在組內交流研討,然後製作PPT。PPT製作好後,組內再次研討,為錄製微課奠定基礎。錄課教師經過多次試錄才把自己認為最好的視頻在同組內研討,吸取建議再次試錄,直至達到最佳效果才上報學校進行正式錄課。孩子們聽一節微課只有短短的15分鐘左右,但老師背後付出的辛苦與努力卻是十倍百倍。何麗君老師只是二年級數學組中普普通通的一員,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她迎難而上,往往連備課過程中過渡語的串接也會想出好幾種方案,反覆比較、悉心琢磨之後才決定用哪一句,不用哪一句,原因是什麼,起到的效果是什麼;一個知識點不確定,馬上查教參,請教同組教師,做到保質保量,不出一點紕漏;PPT的製作追求完美無瑕,自己實在製作不了的請電腦高手;錄好的課先反覆聽,經常為了某個字的讀音不標準、語速太快而重新錄一遍;常常為了一節課加班到深夜,自己的孩子無暇顧及,工作到緊要處一頓飯就以泡麵打發了。

二、直播答疑以心連心

學生線上學習了一段時間後,老師們總覺得在習題講解方面有一定難度,用微信群、QQ群把習題的講解拍成小視頻、語音、圖片等形式與學生交流不是很直接。後來,直接當起了主播來:怎樣直播?怎樣視頻會議?怎樣連麥?怎樣聯播?……經過一系列的學習摸索,她對釘釘軟體操作已經十分熟練了。採用微課學習加直播的形式答疑解惑:學生看錄製的微課弄通、弄透每節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對於微課學習中不明白或者作業中出現的問題,教師直播答疑,對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第一次直播前,她還是有點小緊張的,理論學習有了,但是沒有實際操作過,如果直接就直播,面對一個班60個孩子,可能還有家長陪聽,萬一哪一塊兒操作失誤,耽誤了學生和家長的時間,多尷尬啊!怎麼辦呢?她想了想把關係好的幾個同事拉到一個釘釘群,先自己在群中試。每次的直播課都會有新的收穫,學生參與度高,學習積極性強。課程結束,一聲聲「謝謝老師!」、「老師辛苦了!」鞭策著她不斷前進。雖然隔著螢幕無法面對面,但她和孩子們心連著心,始終在一起的。

三、作業批改不亦樂乎

剛開始二年級數學組商量作業主要採用作業盒子發布,學生在線提交作業後,系統自動批改。試了兩三天,大家都覺得作業布置過於單一,就在微信群中布置書面作業,孩子做完後反饋到微信群,老師批改後一個一個在群中反饋問題,不僅刷屏還特別麻煩。於是,她向大家推薦了「班級小管家」,大家非常喜歡它的「高級批改」功能,布置完習題可以順便附上參考答案,更妙的是學生只有提交作業後才可以看到答案,十分便於家長輔助低年級學生批改。但她每次都會親自批閱「小管家」里提交的作業,做到心中有數。她嚴格要求有錯誤的孩子改錯後私發給她,並有針對性的進行個別輔導,儘量做到只要學生有問題,家長有要求,馬上回復,忙的不亦樂乎。

四、教學研討砥礪前行

每周至少兩次的組內研討雷打不動。她們經常召開視頻會議討論明天孩子們聽哪節課,做到統一教學進度。哪些知識點需要直播補充講解;作業中頻繁出現的錯誤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會為了怎樣給孩子把一道題講清講透而爭得面紅耳赤……。除了年級組的教研會,學校還組織每周一次的釘釘視頻教研——交流線上教學的經驗、觀看名師講座、談觀看後的收穫、研討複習計劃等。在教研活動中,她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全身心投入到網絡教學的研討實踐中去,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對症下藥。通過研討她轉變了線上教學的觀念;活躍了直播答疑的氣氛;推進了孩子們思維的深度。有效地激活了教學研究,營造了互動式的教學氛圍,逐步提高了自身教育教學素質,收穫滿滿。

停課不停學,隔空不隔愛。雖然她不能像白衣天使一樣衝鋒陷陣與病毒作鬥爭,但她也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防疫戰場上全力以赴、保障著孩子們的學業不受影響。她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相信只要堅持,就有不平凡的未來。疫情總會過去,讓我們一起加油迎接嶄新的2020。

編輯:馬芸

審核:賈偉宏 賀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