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可以裝下十萬個秘密的畫,到底什麼來頭?

2019-10-29     LicorneUnique



很久以前,

每一朵花、每一束光,都飽含深意。

如果你遇到一幅靜物繪畫,

請停下來,仔細觀賞

在那精微細節之中,

你能讀到綿密的心緒與純粹的信念。



曙光之前



最早的靜物畫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以前,古羅馬人將靜物畫在別墅的牆壁上,作為裝飾。

赫庫蘭尼姆古城壁畫邊飾中的古羅馬「早期靜物畫」/公元62-69年



而靜物畫被作為獨立的繪畫門類,還要經歷十個世紀,來到蓬勃璀璨的尼德蘭。那時候正值15世紀,藝術家們將靜物融入到人物或者宗教繪畫中,並賦予它們獨特的內涵。

揚·凡·艾克的經典名作《阿爾諾芬尼夫婦像》,這幅肖像畫中出現了許多靜置之物



那個時代的靜物,是和宗教和神明緊緊聯繫在一起的。任何細節都要有所影射,靜物是隱秘的符號,每每出現,都承載著或多或少的宗教與道德寓意,比如地面上看似無意的一雙鞋子,都是對神的敬畏。


《阿爾諾芬尼夫婦像》局部,新郎旁邊的一對拖鞋代表著結婚。《聖經·出埃及記》中,摩西要走近神的山,而神對他說,「不要近前來,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所以,當時在諸如結婚這樣的神聖場合,都脫去鞋子,以示敬神。


含苞之時


16世紀,人類對自然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靜物開始逐漸和人物、宗教分離開來,被人們欣賞和品鑑。尼德蘭地區畫家忠實地去複製自然,仿佛一面鏡子,將某一時刻停駐定格,並細細記錄,可是卻又沒有鏡子那般平滑冰冷,那細節中的豐富寓意,讓代代鑑賞家為之痴迷。



16世紀早期時禱書中的花卉裝飾/蓋蒂博物館藏。紅玫瑰、紫鳶尾、百合、三色堇等等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手抄本中也常常出現,其宗教寓意也延續到早期的靜物繪畫中


《花卉、蝸牛和昆蟲靜物畫》/ Joris Hoefnagel/1589年。這幅作品是尼德蘭藝術家所繪畫的靜物畫中最早案例之一,而創作這幅作品的Hoefnagel還是一位細密畫家,其手抄本繪畫享有盛譽





到了17世紀,荷蘭成為整個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富庶和開放的社會,讓藝術家們開始逐漸擺脫宗教的束縛。教堂之外的人情世故,庭院之間的花花草草,從杯盤碗碟,到花鳥魚蟲,荷蘭人自豪的描述著俗世的快樂,靜物畫的黃金時代,來臨了。


一幅可以裝下十萬個秘密的畫,到底什麼來頭?



每朵花里,都有秘密




有時候,畫家在描繪靜物時會把花束安排在壁龕里,畫中花卉、昆蟲或小動物都有著特殊的象徵意義。

《玻璃瓶中的鮮花》/ Jacob de Gheyn II/1612年/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藏

比如鳶尾花,這種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禱告書中經常出現的花卉,憑藉著盛放時獨特的舒展形態,往往象徵著耶穌基督的受難與復活,有時也被認為是神聖三位一體的象徵。

Jacob de Gheyn II畫中,位於正中央的鳶尾花





15世紀末一本祈禱書上的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手繪,旁邊也妝點著鳶尾等花卉

蝴蝶代表著自由的靈魂,也有著基督復活的象徵意義;

Jacob de Gheyn II在畫面上方描繪了剛剛停下的一隻蝴蝶,也許要與鳶尾花相互呼應



在不同畫家的靜物花卉作品中,隱喻仍然存在。比如在雷切爾·勒伊斯的畫作中,那些燦爛的虞美人可能象徵著睡眠、力量和死亡,這種花卉也常會用於描繪基督的受難;




盛放於清晨的牽牛花,象徵著真理之光;




花間一隻小蜜蜂,則提醒觀者生命的脆弱;


玫瑰通常用來表示聖母瑪利亞,或者代表愛神維納斯。


甚至是在我們如今看來充滿田園風味的瓜果,在早期靜物畫作中也可有虔誠喻指。

《水果昆蟲靜物畫》/雷切爾·勒伊斯/藏於烏菲茲美術館

南瓜、玉米、栗子往往有「戰勝誘惑」之意;


一窩的鳥蛋代表著謙卑的生活;


而當畫中出現蒼蠅,那就像你猜想的那樣,意味著腐敗,這幅畫要讓你在一場豐盛視覺大餐中,也不至忘記:世事本來就起落無常。


甚至在這些靜物畫中,光也可能是有意義的,比如這下面這一幅作品中,窗口的光線剛好形成十字架的形狀。


《玻璃瓶中的花卉靜物》/1650年/Jan Davidsz de Heem/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藏



光線巧妙的形成了十字架形狀




《花卉靜物畫》/雷切爾·勒伊斯/畫工精細,花瓣上的蜜蜂也清晰可見,像是拿著放大鏡在作畫。此幅作品在蘇富比的拍賣成交價為165萬英鎊。


鬱金香盛放


鬱金香是不得不提的。17世紀的荷蘭颳起了一陣「花卉熱」,鬱金香無疑是最受矚目的一種。


17世紀荷蘭種植者與商人就用這樣的精細水彩繪圖,進行鬱金香的交易,這兩幅水彩畫收藏在諾頓·西蒙博物館。

其中,「永遠的奧古斯都」(Semper Augustus)這一品種以火焰般的色彩俘獲了歐洲人的心。


《鬱金香靜物畫》/ Hans Gillisz. Bollongier/當年一朵鬱金香可以賣到1000基爾德銀幣

這有著令人窒息的美麗,其實是一種病毒造成的,因而極難培育,價格也就十分昂貴,它常出現在靜物畫中,成為奢侈與財富的象徵。


《花果靜物畫》,這裡面出現了「永遠的奧古斯都」鬱金香,是財富的象徵/楊·戴維茨·德·希姆


繁盛富足



一幅可以裝下十萬個秘密的畫,到底什麼來頭?


那個時候荷蘭的開放,還表現在對各種新教教徒的庇護,而新教徒普遍重視聖餐的環節,一頓飯,要吃得風雅講究,也非常講究器具的精美和品味。這種注重,也體現在靜物繪畫中。


《有火雞派的靜物》/彼得·克萊茲。畫中純銀餐具亮錚錚的質感、闊腳羅馬杯的晶瑩剔透、奢華的鸚鵡螺杯、新鮮欲滴的葡萄,還有那用原只火雞裝飾的火雞派,所有的物品無一不被描繪得惟妙惟肖。

餐桌靜物畫中常常出現的一塊麵包、一杯酒,可能代表著聖餐禮中的「餅和杯」,象徵著耶穌的救贖和復活。

餐桌上的食物和宗教有著緊密聯繫



畫中如果出現蘋果,則象徵原罪;而葡萄則代表基督來到人間時帶來的豐收的果實。

葡萄和蘋果被賦予不同含義





這幅來自楊·戴維茨·德·希姆的有龍蝦、水果以及蝴蝶的靜物畫曾在蘇富比以約78萬美金成交

富足,無疑是那時候的荷蘭,也是這些靜物畫的一個關鍵詞。貿易昌盛,尤其與亞洲的交流,為荷蘭靜物畫帶來一抹異域的色調。在上面的這張畫中,不僅可見對聖餐的隱喻,一隻來自亞洲的青花瓷盤也甚是引人注目。


《水果、玻璃杯、明代萬曆年瓷碗靜物》/Willem Kalf/1659年/大都會博物館藏



來自中國的「白色黃金」——瓷器,最能彰顯地位、財富和品味,靜物畫家深為明了,紛紛將這些珍稀的舶來品畫到畫里。


畫中的青花瓷盤,是明代萬曆年間的作品,也許曾在海上漂泊多時,才從中國來到荷蘭

而向來為歐洲王室、貴族珍賞的鸚鵡螺杯,更是靜物畫中的「常客」。

《有水果和派的靜物》/威廉·克萊茲·海達



鸚鵡螺這種奇妙的古生物,大約是在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開始盛行於歐洲貴族間,藝術家常用貴重的金銀寶石,將鸚鵡螺製作成杯狀,收藏這類珍品的人,不是王侯貴胄,便是富甲一方的顯赫人士。


曾為羅斯柴爾德家族珍藏的鸚鵡螺杯/1594年/大英博物館藏




《有鸚鵡螺杯的靜物》/1654年/威廉·克萊茲·海達/現藏於捷克




還請記住那隻檸檬



要將這些奢華的物品並置在一起,質感的表現變得極為重要,錚亮的銀器與鸚鵡螺的貝殼質感,瓷器與玻璃的厚與薄,都是對藝術家的考驗。荷蘭靜物畫家以過人的藝術技巧,賦予畫中之物真實的觸感。時至今日我們觀賞起來,這些器皿仿佛就在眼前,伸手即可觸摸。


《有鯡魚的靜物》/彼得·克萊茲



比如,以餐桌靜物聞名的藝術家威廉·克萊茲·海達(Willem Claesz. Heda)就特別擅長表現不同器皿的質感,他能極為準確地捕捉到各類物體上光線的變化,展現出不同材質表面微妙的區別。


《靜物畫》/1640年代/威廉·克萊茲·海達



在不少靜物畫中,你都會發現一隻削卷了皮的檸檬。這一抹鮮黃色,背後卻大有深意。


這幅威廉·克萊茲·海達的靜物畫曾在2015年蘇富比以294萬英鎊成交



一般來說,這隻檸檬周圍,往往是放倒的酒杯以及一桌子的殘羹冷炙,一來,這或許是視覺上的遊戲——畫里的主人家也許剛剛從餐桌前走開,二來,這些殘缺之處,也似乎在暗示:繁盛終有時。雖身處富足盛世,荷蘭人也時刻提醒自己:富足也可能一夜傾覆。



玲瓏剔透的玻璃上有重重反光,即使只是看著,也似乎觸手可感,讓人信以為真。



這張來自彼得·克萊茲的靜物畫曾在蘇富比以約95萬英鎊成交

一隻小小的檸檬,

承載了荷蘭人對世事無常,

人生起落的思考。


虛空的虛空


人活多年,就當快樂多年;然而也當想到黑暗的日子。因為這日子必多,所要來的都是虛空。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

——聖經·傳道書


聖經的啟示讓歐洲人相信,物質的繁榮總有消亡之時。因此,在荷蘭的靜物畫中,經常會有一種主題為「vanitas」的靜物畫。「vanitas」是拉丁文,意為虛空、不真實。不少靜物畫,都以「虛空」的喻指,為畫前的觀賞者們奉上警世良言。


《燃燒的蠟燭靜物畫》/彼得·克萊茲。虛空靜物畫里包含了許多經典象徵元素:酒杯代表感官享受;書籍代表才藝,也比喻世俗事務之細碎繁瑣;蠟燭代表人類生命的短暫,同時也提醒我們:財富、權勢的俗世追求終究不是永恆的。

彼得·克萊茲是虛空靜物畫的先驅之一,他筆下的「vanitas」,既非輕盈花卉,也不是明亮器皿。比如這張《擺放拔刺少年像的虛空靜物畫》,基調深沉,描繪了藝術家工作室的一角。

《擺放拔刺少年像的虛空靜物畫》/1628年/彼得·克萊茲



厚厚的書本,石膏雕像,調色板,鵝毛筆,散落在地上的速寫本,樂器,各式各樣的物品仿佛都在述說著一個藝術家的一生。我們可以感受到,要經過多少磨練,有多堅強的意志,一個人才能成為出色的藝術家,也能感覺到那種勇往直前,不畏險阻的氣勢。


散落在地上的樂器和速寫本,好像在提醒我們藝術家的毅力和恆心



然而畫風一轉,畫面正中心,卻是一具駭人的骷髏頭骨,周圍那隻空空的羅馬杯,那盞熄滅了的油燈,仿佛又將觀眾拽進無限感傷之中:苦苦的向上和爭取有什麼用呢?生命之火,終究會被時間熄滅,對這浩瀚宇宙而言,世人不過是蜉蝣而已。


荷蘭人的樂觀與悲觀,對世事的洞察,就在這一張畫中盡顯。


骷髏也是當時虛空靜物畫裡面經常出現的一個主題



克萊茲另一幅著名的「虛空」主題的靜物畫,《有小提琴和玻璃球的靜物畫》也同樣耐人尋味。畫面中有一隻打翻的酒杯、一塊懷表、一個小提琴、一些書籍,右邊的骷髏,警惕生命之消逝,還請你我多珍重。

《有小提琴和玻璃球的靜物畫》/彼得·克萊茲



畫面右邊有一個反光的玻璃球,球中可以看出畫家正在創作的情景,技藝之純熟,令人由衷讚嘆。前方一枚老式懷表,也許在提醒畫前的你我:時間仍在不斷前行,世俗之事,有多少能永垂不朽?


反光的玻璃球中倒映出畫家的身影

滴答,滴答,滴答……








17世紀的荷蘭為靜物畫奠定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對後世也影響深遠。那些靜置之物展現出的高超畫技,和精巧布局,既有世間之繁盛美好,又深藏道德與信仰的反思。靜物不僅在於精微入神的刻畫,總有更多奇妙,藏在物象背後,在你的凝視中,幻化成詩。



那個時候

幸福的命運向他呈現了

一朵叫玫瑰的花

和它奇妙的 鮮紅的色彩…

——博爾赫斯


想看更多藝術八卦嗎?快來關注公眾號LicorneUniqu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hrwF24BMH2_cNUgq1F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