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年》:為自由拋妻棄子,大家都罵的倪偉強,我罵不出口

2023-05-31     塵飛揚說經典

原標題:《熟年》:為自由拋妻棄子,大家都罵的倪偉強,我罵不出口

《熟年》更到第十集,倪偉強終於心想事成,和春梅領了離婚證。

倪偉強要求離婚,對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確實是騷操作。

因為倪偉強和春梅離婚,打破了家庭平衡。這是中國倫理觀念無法接受的做法。

根本原因是,中國人的倫理觀念強調集體主義,要求個人是大家庭中的一環,個人利益必須要讓位於集體利益。

費孝通就在《鄉土中國》中就有個觀點,中國的傳統婚姻強調門當戶對 ,沒有愛情,因為愛情會影響社會關係的穩定。

戀愛的持續依賴於推陳出新,不斷地克服阻礙,也是不斷地發現阻礙,要得到的是這一個過程,而不是這過程的結果。從結果說可以是毫無成就的。非但毫無成就,而且使社會關係不能穩定,使依賴於社會關係的事業不能順利經營。

穩定和諧的家庭關係,符合中國人對完美家庭的認知。

倪偉強的離婚,觸犯了大家族的利益。於是,他的選擇遭到了不約而同的反對。

第九集中,倪母組局,大家異口同聲吐槽倪偉強。座次也能看出倪偉強的卑微。

倪母地位最高,因此坐主位,倪偉強坐在倪母對面,是末位。

面對家人的指責,倪偉強多是沉默不語,而非據理力爭。因為他知道,他和這些人已經擁有不同的價值觀,爭吵沒有意義。

我看到評論區有很多人吐槽倪偉強,這是我在寫評論時就能想到的。

你們有沒有發現,人類和文化是互為因果的,人類創造文化,也會被文化馴化。倪偉強堅決離婚,本質上是對傳統倫理觀念的反抗。

傳統倫理觀念對人的要求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段話的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看到里把,修身的目的是為齊家治國平台下做準備的,這就是中國人要有家國情懷的理論來源。

我們中國人就是這樣一代代過來的,因此我們很多人都習慣性吐槽倪偉強拋妻棄子,而不太關注他的精神痛苦。

有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倪偉強用大半生的時間,做到了普通中國人的極致,他娶妻生子,工作光鮮,也有社會地位。

然而,在他不惑之年(倪偉強77年生,45歲),他突然發現,他追求的生活,並非是他想要的生活,於是

這才有了他的困惑:「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嗎?」

倪偉強的困境,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個相對新鮮的話題。

因為傳統的倫理觀對當下國人的影響力依舊非常大,很多人認為,為家人活就等同於為自己活,然而,倪偉強發現,根本不是這回事兒。

我總覺得《熟年》和《外婆的新世界》是今年國產劇最能讓人引起思考的兩部作品。兩個人都履行社傳統倫理觀念對他們的要求,為這個大家庭的正常運轉兢兢業業。然而,在他們面臨死亡威脅時,他們都覺得不對勁,開始思考,「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嗎?」

這種自我審視的思考比較罕見,它不是流行話題,但卻很珍貴。

我說倪偉強是好男人,並不是道德意義上的好。他的好是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角度,中國人生下來的最高目標是為自己而活,還是像傳統倫理對人的要求,要為家庭而活?

如果你還年輕,和倪偉強無法共情,那麼可以觀察一下大齡未婚的群體。如果一個人不能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結婚會不想生兒育女,他們就要面臨家族的敵視。

當代很多年輕人的痛苦就在這裡,他們沒有想到到家族觀念帶來的巨大福利,卻要承擔家族觀念給予的責任。

我們的時代變化太快,觀念跟不上了。於是代際之間的隔閡,就出現了。

這些年,阿德勒的心理學在國內很流行,就是因為他的課題分離理論,能給注重個人主義的年輕人提供理論支持。

說回《熟年》,倪偉強本是倪家的家族驕傲,是傳統中國家庭的完美樣本。然而,他卻一意孤行,堅決離婚。

他當然無法被人理解。

倪偉強的困境,本質上是傳統和現代價值觀念的衝突。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前半生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想為自己活。

然而,能為自己活,還屬於新鮮觀念,因此倪偉強註定是孤獨的。他愛的也愛他的家人,並不能理解他。

另一方面,倪偉強的離婚,也讓人看清倪家人的自私。

倪家上下都不希望倪偉民離婚,因為他這樣做,就會打破倪家苦心經營的平衡。這種平衡被打破,會損害每個人的利益。

倪母堅決反對,因為兒子離婚,她就不能繼續享受春梅的照料。春梅不希望離婚,一則真有感情,二則經濟利益受損。倪偉民夫妻不希望偉強離婚,不然,他們也要花費精力照料老人。

這裡面最讓人窒息的點是,旁觀者喜歡理性分析,卻不擅長與當事人共情。

最近兩天我看《四重奏》,第三集,雀和父親一直無法和解,父親想要見她最後一面,雀不想這樣做,雀的好朋友真紀也勸她去看一下,然而了解雀的感受後,真紀直接說,那就不要去醫院了,我們回去吧。

這個情節給我的觸動特別大 。有時候,絕大多數人都很擅長做讓雀去看父親最後一面的那個人,用自以為是的理性去勸對方,口口聲聲說為你好。其實,應該尊重別人的真實需求,去看看ta的內心是怎樣的,才是真的對別人好。

與他人共情,其實是最善良最難得的品質。

倪偉強的離婚事件,讓我們看清每個人都有個小算盤。他們只關注自己的利益,卻不懂得關心倪偉強。

這是偉強特別崩潰的地方。

根據小說描述,偉強要求離婚,因為他的腦部有病變,時日無多。他想要換個活法。

劇中還沒有說明他離婚的理由,但他也一直強調,要換個活法。

倪偉強堅持離婚,無非是,他想要在活著的時候,放棄集體主義,為自己活一次。

倪偉強的選擇未必是最正確的價值觀,但他的存在對中國人有啟發意義。

簡單講,人生,也並非一個活法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ff6ece8ee1cd0ed6a69133f1f6d9e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