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氣」與氫氣

2023-10-19     納諾巴伯氫友會

原標題:中醫的「氣」與氫氣

一、中醫的氣

中國傳統哲學概念的「炁」,有時也寫作「氣」,實際上與現代物理學意義上的氣不盡相同。「氣」是中國哲學、道教和中醫學中常見的概念。在中醫學中,氣指構成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能量,同時也具有生理功能的含義。現代詮釋「氣」是流動的「信息 -能量 -物質「統一體。

《黃帝內經》中對中醫「氣」的解釋:「精化氣」,「精」指天地之精,主要指大地產出的穀物中的精微,也包括天空大氣中的精微。「化」是反應過程。「少火生氣」,「火」同「熱」,說明化氣的過程產熱,是化學反應。氣是糖類等能量物質與空氣中的氧產生化學反應的能量代謝。

氣的物質基礎包括生理體液及血液的走行,亦包括生命體所處環境中熱光電磁場及其動態能量場,也包括大自然中宏觀及微觀(包括地球以及各個星系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力熱光電磁場,這些所疊加在生命體生理心理基礎上所形成的綜合效應點、線、面、體,涵蓋了時間以及空間的概念。

中醫氣的現代詮釋:鄧宇等在 1996 年指出,中醫氣是現代生物學已經發現和尚未發現的生命活性三要素,是「信息 - 能量 - 物質流的統一體」,廣義波、多元混合物(體)。

二、氫氣與中醫的淵源

「爐心有氫氣,人腹中亦有氫氣,黃者能引氫氣上達於肺,與吸人之氧氣相合而化水,又能鼓胃中津液上行,又能統攝下焦氣化,不使小便頻數,故能治消渴,玉液湯,滋胰飲,皆治消渴之方,原皆重用黃芪」。論述中「黃者」指黃芪。這段話是近代中醫泰斗張錫純在治療消渴症所創藥方時推論出來的。他是近代中國第一個提出「人腹中有氫氣」科學現象的中醫,現在人都知道人體腸道會產生氫氣,這也極大地論證了氫氣的安全性。

黃芪是一種用途廣泛且常見的中藥材,在很多中醫藥方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而對於它的描述,比如「常喝黃湯,防病保健康」,也暗示了它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黃芪一直被譽為補氣「神藥」,其補氣(其實就是調動人體內氫氣)的能力得到了中醫界的一致認可。「氣」就是器官組織的功能,氣上來了,血脈就生髮通暢,臟器就恢復正常運轉。黃芪把人體小腸內的氫氣調動起來,既促進氣血運行,又調節內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所以它可以強壯人的體質。

張錫純認為,氫氣在黃芪的調度下,「能鼓胃中津液上行,又能統攝下焦氣化」,這句話中的兩個動詞,「鼓」「統」都說明氫氣對人體臟腑功能存在的積極作用。這是有記載的氫氣和中醫最早的淵源。

我國山東學者杜元偉在 2017 年,提出了人體存在組織液循環的假說,他結合」內功拳家「在修煉時產生的充氣感和氣流感,認為中醫所講的「真氣與元氣」「正氣和中氣」,「既非實體,又非管道,僅是一種氣的通道、髓道、間隙」,而在經絡里運行的就是氫氣。他認為,組織液或許就是中醫所說的「氣」,組織液循環的間隙通道就是經絡,肌腱韌帶筋膜也是運輸管網。杜元偉提出了氫氣主要沿著組織液傳播的假說。氣功狀態下,全身溫暖,血液快速運輸到全身。氫氣具有熱能,氫氣氧氣充裕,全身熱量充足。杜元偉採用了排除法,發現元素周期表中的氣態元素中,只有氫氣具有能量,化學性質上表現為易燃。氧氣只是具有助燃作用,本身並沒有能量。人類的能量代謝過程、葡萄糖等能源物質的釋放,都是通過逐步脫氫實現的,因此他認為,由氫和氧氣結合會生成水並釋放大量能量,而水和氧氣都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可見氫氣、氧氣、水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

氫氣中醫學應該研究的內容包括氫氣中醫藥理學,氫氣和其他藥物的配伍方法,氫氣治療疾病效果的中醫學解釋,腸道內氫氣和人體整體健康的關係,氫氣和中醫之「氣」的關係,氫氣分析在疾病診斷中的作用。

中醫學有數千年的發展歷史,陰陽學說是中醫的基本理論,陰陽理論主要的內涵包括平衡和協調。而現代醫學所描述的氧化和抗氧化平衡正是體現了這種觀點。

以高血壓為例,我們來看看中醫的治療思路:血壓高了為什麼會高?老中醫「望聞問切」到底哪裡的毛病引起血壓升高呢? (肝陽上亢?氣陰虧虛?腎陰不足?氣虛血瘀?痰濁阻滯?)確定原因,開出中藥配方(一般由十多種中藥組成)開始服用藥物進行調理。可謂是「對因」治療。

氫氣是一種全方位的干預手段,針對高血壓這個問題,根據研究成果我們知道,喝富氫水既可以減少血壓升高對血管的傷害,及時保護血管,又可以糾正高血壓引起的肝臟、腎臟問題以及血脂異常、肥胖,甚至精神焦慮問題。

很多研究證明,氫氣也具有物質 - 能量-信息三重作用(圖8-2)。

三、氫氣治療就是補陽氣

人體有陽氣陰精,陽主化氣,陰主成形,人體陰陽為氣、血、津、精、脈,氣為陽氣,後四者為陰,即陽氣陰形。《內經》記載「陰平陽密精神乃固」,「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也就是說,沒有陽氣就沒有生命,萬物生長靠太陽,因此,救陽,護陽,溫陽,養陽,通陽,一刻也不能忘,名醫李可救治 10 萬患者,就是靠救陽。

《內經》說,「人有精、氣、津、液、血、脈,余意以為一氣耳」。

因此說,人體有陽氣,氣指的就是陽氣,陰氣指的是精、津液、血、脈等成形的組織。

陽氣來源有二:一為先天性的,來自父親和母親,二為後天性的,主要由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氣轉化而來。而人的正常機體運轉、工作、運動、性生活、情緒波動、適應氣溫變化、修復創傷等各項活動都是需要消耗陽氣的。

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是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陽氣支持,所謂得陽者生,失陽者亡。陽氣越充足,人體越強壯。陽氣不足,人就會生病。陽氣完全耗盡,人就會死亡。它具有溫養全身組織、維護臟腑功能的作用。陽氣虛就會出現生理活動減弱和衰退,導致身體禦寒能力下降。《內經》上稱:「人到四十,陽氣不足。損與日至。」意思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陽氣會逐漸虧耗。

保陽氣,益陰精。保養陽氣和補益陰精,這是中醫養生康復學的一條重要原則。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亦由乎陽。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所以,陽強則壽,陽衰則夭,養生必須養陽。但善養生者,又必須保其精。因為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

陽氣作用,也可以對應氫氣作用,因為陽氣的核心是氫氣,補氫就是補陽氣。

1. 溫養功能

陽氣對於生命健康的重要作用,首先表現在其溫養作用。陽氣就跟太陽一樣,太陽出來暖洋洋,人有陽氣,身體才能暖暖和和的,這種溫煦的功能,可以從人體中看出來,有些人就怕冷得很,甚至在夏天最熱的時候都還覺得身上冷,我們通常就會說這種人「底火不夠」「陽氣不足了」。相反,有些人就不怕冷,別人都穿兩三件衣服了,他還只穿個單衣,這種人我們說他「陽氣旺」,當然陽氣上亢就不好了。

陽氣可以溫煦人體,還能溫養人體。看看自然界,春天夏天,日照充足,氣候溫熱,動物植物就活動能力強、生長迅速,但到了秋冬,天寒地凍,萬事萬物也就蕭條萎靡,植物就枯枝敗葉,動物就潛伏冬眠。人也是一樣,《內經》將陽氣這種溫養功能高度地概括為「精則養神,柔則養筋」,人體陽氣充沛,才能夠精神飽滿、充滿活力、身手敏捷、身體強壯。相應地,如果成天精神萎靡,說話走路都費力,就是陽氣不足,就不能起到陽氣主導人體的作用。

2. 氣化推動功能

陽氣溫養人體,這個養的作用到底通過什麼方式實現的呢?這就涉及陽氣對人體另外兩個重要的作用,即中醫所說的「氣化」和「推動」作用。陽氣的氣化作用簡單地說,就是陽氣有使物質發生變化的功能,在自然界最直觀的例子就是在太陽光熱的作用下,地上的水就被蒸發成水蒸氣,水蒸氣聚在一起,形成雲,最後又可以變成雨降下來。

在我們人體,陽氣的氣化作用與之類似,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新陳代謝,人體新陳代謝靠陽氣氣化作用來維持,吃進去的東西、吸進去的氣,在氣化作用下變成可吸收利用的物質進入人體,在人體內又在氣化作用下合成人體有用的物質充養人體,同時分化出無用的代謝廢物排出體外。

離開了陽氣的氣化作用,人體的新陳代謝就不能進行。人是由很多組織器官構成的,能活著依靠的是這些組織器官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那組織器官的功能又是靠什麼來實現的呢?靠的就是陽氣的推動作用。陽氣這種推動作用,可以從自然界的潮汐形象理解,其根本原動力來源於日月。

3. 衛外固密功能

陽氣還有「衛外」和「固密」的作用。中醫很多概念很抽象,但又很容易從自然現象中形象地領會理解。中醫說人的陽氣「若天與日」,古人沒有望遠鏡,肉眼能看到的天其實不超過大氣層,大氣層對地球的生命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有了大氣層,外來的有害物質才不能夠順利到達地球,例如紫外線在大氣層就被吸收了大部分,要是沒有這層大氣,光是紫外線就能導致地球生命滅絕,這種作用就是「衛外」;另一方面,大氣層保護地球內部有用的物質不能隨便流散,最典型的就是氧氣、水分、熱量,這種作用就是「固密」。陽氣足就能防禦大自然的風、寒、暑、濕、燥、熱「六氣」,提高免疫功能。

氣學說是中醫學的基礎理論之一。氣是科學範疇,是實體性物質,具能量且是高能。中醫學的氣可分三個層次,陽氣其核心是氫氣(H2),更廣的層次陰氣是液晶態組織液、血液等,最大層次則泛指非肉眼可見的具有流動性、揮發性的一類物質,包括統稱為氣場的聲、光、熱、電、磁、粒子等物理場和化學屬性的分子運動場。

氫氣是陽氣,氧氣是陰氣。

氫氣輕所以上升到天上,氧氣重所以下沉到地面,氧氣和氫氣相互作用產生植物和動物,其實單純把道家的陰陽理解為氧氣和氫氣有點片面了,因為陰陽不僅講的是大自然的表面現象,而且上升到了哲學層面,它描述的是對立統一的辯證法,無論是自然規律還是社會發展規律,無一不是陰陽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的。

熱為陽寒為陰,天為陽地為陰,說明宇宙間所有事物皆對立存在,然而這種相對特性並非絕對,而是相對的。如上為陽下為陰,平地相對於山峰,山峰為陽平地為陰,但平地若相對於地底 ,則平地屬陽地底屬陰,陰陽的相對性關係是兩者相互依靠轉化的關係。

氫氣為天之氣,氧氣為地之氣;氫氣為陽氣,氧氣為陰氣;陰陽相合為水。

《素問·寶命全形論》中說道,「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所以氫氣和氧氣對人都是至關重要的,缺一不可。天地之氣合而為水,水再孕育萬物。人生命之初,精子卵子都是液態,胎兒也生活在羊水液態中,出生後呼吸氧氣,吸吮奶水(水含氫氣),來補充天地之氣。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還有一句重要的話,「陽化氣,陰成形」。氧氣屬於陰,吸多會中毒,腫瘤等疾病都是陰太盛所致,氧氣可以給正常組織和腫瘤組織同時提供能量,所有吸氧無益於腫瘤患者,但是氫氣具有陽化氣作用,尤其肺癌患者吸氫有益。徐克成教授《氫氣控癌:理論與實踐》一書提供了可靠的氫氣療法治療肺癌的很多病例。

(秦速勵)

免責聲明: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觀點內容節選自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氫醫學基礎與應用】一書,書版號:ISBN 978-7-03-076012-8,第216-219頁,納諾巴伯氫友會不對其科學性、有效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若內容涉及健康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健康指導依據。溫馨提示:氫氣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bc8f5f568fc5970cd895f1ac2fd90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