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親」全城發動!尋找陽新籍烈士周朝金的親人——曾參加1950年新疆伊吾保衛戰,犧牲時年僅19歲,如今遺骸埋葬在西北邊疆

2019-09-16     雲上陽新

提到新疆哈密,很多人會下意識地聯想到沙漠、綠洲,還有那聞名世界的哈密瓜。

事實上,在新疆和平解放後的哈密曾有一段悲壯卻不大為外人知曉的歷史。隸屬哈密市的伊吾縣在1950年發生過震驚全國的「伊吾四十天保衛戰」。

這場歷經40天的保衛戰最終以解放軍全面勝利告終,但也付出了沉重代價。在這場保衛戰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軍十六師四十六團一營二連共有38人犧牲,其中有一位烈士叫周朝金,來自湖北省陽新縣,犧牲時年僅19歲。

69年過去了,周朝金烈士長眠伊吾,遺骸現安葬在伊吾烈士陵園。遺憾的是,由於戰亂和時間久遠,周朝金烈士的親屬或許並不知曉他犧牲在新疆。因此,無論是出於緬懷還是道義,我們有理由幫忙尋找烈士親屬,讓烈士英魂在跨越時空後得以告慰。

(伊水園景區陵園區)

(伊吾縣烈士陵園周朝金烈士墓)

震驚全國的伊吾保衛戰

位於新疆東北的哈密市伊吾縣東北部與蒙古國交界,東南與甘肅酒泉市接壤,境內冰川與草原相伴,胡楊與大漠相鄰,美麗宜居,素有甜蜜之城的美譽。

這個人口只有2萬餘人(2012年官方數據)的縣城是新疆人口最少的縣,卻有新疆最大的優質晚熟哈密瓜生產基地。

然而,在69年前,這裡曾發生過震驚中外的「伊吾四十天保衛戰」。

1950年2月底,為保衛新生政權,解放軍第六軍十六師四十六團一營二連全體官兵在全國戰鬥英雄胡青山副營長的率領下奉命進駐伊吾。解放軍進駐伊吾的任務是改造當地政權,維護社會秩序,幫助少數民族群眾發展生產。

伊吾縣位於哈密東北,四面環山、交通閉塞,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國民黨統治時期,這裡是土匪起事的老巢。另外,國民黨軍隊在這裡建有一座武器庫,內存大量武器彈藥。四十六團指揮員之所以把「戰鬥英雄連」放在伊吾,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個連隊相當一部分幹部戰士在解放戰爭中立過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隊。

團里還特意選派一營副營長鬍青山帶隊,無疑是個雙保險。

1950年3月30日清晨,一個本該陽光燦爛的日子,被一陣槍炮聲震碎了。

當年的伊吾縣長艾拜都拉與匪首烏斯曼、堯樂博斯相勾結,以伊吾為據點發起大規模的武裝叛亂。他們切斷電話線、破壞交通、裹脅走了縣城的所有居民。解放軍一營二連141名解放軍戰士在內無群眾支持、外無援軍的情況下,在此流血捨命,與幾倍數量的土匪經歷了40天的慘烈奮戰,最後取得了伊吾四十天保衛戰的全面勝利。

(《伊吾保衛戰》一書)

陽新籍戰士中冷槍犧牲

在這場保衛戰打響前夕,叛匪先以商量解決百姓修水渠的名義,誘騙該連隊連長趙富貴等人。等趙富貴等人被騙到叛匪家中時,早已設計好的叛匪將戰士們捆綁。

趙連長等人犧牲後,匪徒發動叛亂。1950年3月30日,700多個土匪包圍了伊吾。匪徒占領伊吾北山西側碉堡和城南各山頭碉堡,形成對伊吾居高臨下的包圍。

為爭取主動,第2連派出4個加強班,經激戰,奪回兩個山頭和幾處碉堡,鞏固了伊吾城的防禦陣地。4月上旬,第16師得知伊吾發生叛亂的情報,遂派出部隊增援,增援部隊抵達伊吾東南十幾公里處時遭叛匪伏擊。指揮員沒有得到關於伊吾的真實情報,而輕信「二連全都完了」的傳言,帶援軍於14日撤回沁城。

此後,二連孤軍奮戰,連續打退匪徒7次猛攻,給其大量殺傷。5月初,第16師司令部獲悉二連仍在堅守伊吾的準確消息,立即派出兩個營增援。7日,援軍攻占伊吾城外的黑山頭,搗毀叛匪巢穴。圍城匪徒見大勢已去,紛紛逃竄,二連乘勝出擊,與援軍會師。隨後,對繼續頑抗的匪徒窮追猛打,徹底殲滅了這股土匪。

遺憾的是,在3月30日清晨,也就是伊吾保衛戰打響的第一天,該連隊八班副班長周朝金在伊吾縣城大街上搬運子彈,結果被敵人冷槍擊中,當場犧牲。犧牲時,這位來自陽新縣的副班長年僅19歲。

關於周朝金犧牲的這段歷史,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黨史工作委員會、中共新疆哈密地區委員會、中共新疆伊吾縣委員會合編的《伊吾保衛戰》一書(1990年出版)曾有上文一段簡短的記錄。

(伊吾縣烈士陵園紀念碑)

烈士親屬,你們在哪裡?

依山傍水的伊吾烈士陵園是國家重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新疆三大紅色旅遊基地之一。

伊吾四十天保衛戰紀念碑坐落在陵園正中央,分碑基和主體,磚混結構。碑體高10米,寬2米,斷面為正方形,碑頂鑲有光芒閃爍的鐵質紅五星,正面的黑色大理石碑體上鐫刻著「伊吾四十天保衛戰中英勇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的金光閃閃的題詞。

當時進駐伊吾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軍十六師四十六團一營二連的全體官兵共141人,此戰役犧牲97位(該連隊犧牲38人,年紀最小的叫劉銀娃,才15歲),現安葬在烈士陵園的有32位革命烈士。

32座烈士墓分兩排一字形排列,分別於1979年、1982年清明節和1985年8月1日,由伊吾縣人民政府將全縣各鄉在伊吾保衛戰中犧牲的烈士遺骨遷入此地安葬。

周朝金烈士也安葬在此,其烈士墓碑文上是這樣記載的:湖北省陽新縣人,生於1931年,1949年入伍,同年入黨,原六軍十六師四十六團一營二連八班副班長。

10日,東楚晚報記者與哈密市外宣辦主任趙崇伶取得聯繫。在趙崇伶的幫助下,找到了《伊吾保衛戰》一書關於記載陽新籍烈士周朝金中冷槍犧牲的片段。

周朝金入伍時並未成家,遺憾的是,他犧牲後,家人或許並不知道其犧牲的情況。由此,在陽新縣民政局烈士名錄上,並沒有周朝金烈士的名字。戰亂年代,許多農民子弟參加革命,至今杳無音訊(多數已經犧牲)的情況也很多。

如果不是偶然得知伊吾烈士陵園有一名陽新籍烈士,也許,尋找烈士親屬依然遙遙無期。由於年代久遠,周朝金究竟是陽新縣哪裡人我們無從知曉。

在此,我們特向社會公開尋找周朝金烈士親屬

好讓烈士與親人以另一種方式「團圓」。

希望廣大熱心群眾幫忙提供線索

及時與我們聯繫(聯繫電話13971777362,賀記者)

(特別感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外宣辦主任趙崇伶的大力支持)

陽新縣融媒體中心

作為陽新縣唯一官方新聞媒體平台,幫助烈士尋找親人是本中心責無旁貸之事,有知情者可撥打13971774770提供線索,以便早日找到烈士生前的確切地址或者親人,以告慰英靈。

家住礄口的劉爹爹是個地道的老武漢,嗓門粗、性子急、口味重、飯量大,雖然已經76歲高齡、身懷「三高」,但每天仍然挺著「將軍肚」到處找樂子。中秋節將至,劉爹爹的女兒給他帶來了最愛的廣式月餅。

來源 | 雲上陽新

編髮 | 清清

在這裡看上陽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bU9Om0BJleJMoPM6H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