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是座火車拉來的城市。
它每日承載者過路人的夢想和失望,火車站的列車從來沒有消停過,要麼帶你去往遠方,要麼留在這座城市。
常年開修的道路和四處挖掘的工地,常走的馬路說不定第二天就圍起了圍擋。
鄭州成長的很快,從當初繁華的二七區,演化到商務鄭東新區,再到大多數普通人無法觸及的北龍湖。
十萬一平的房價在它眼裡似乎也僅僅是開始,那些城市的頂尖人物和新貴。讓人覺得這座城市很陌生,可也給了不願離開的人最大的鞭策和鼓舞。
對於鄭漂來說,忘不了出差歸來的一碗燴麵的滿足感,清晨胡辣湯的味道,似乎這座城市沒有真正特色的美食,有的更多的是家常的記憶。
只有老鄭州人才懂得三記美食,早就被年輕一代忘記了。
這種城市,包容心很大,胡辣湯不是自己的產物,卻成了城市的標記,燴麵也被後來人改變了當初的味道。
在這座城市,你可以吃到任何你想吃的東西,她都有,西安的泡饃、成都的火鍋、廣東的甜點、上海的生煎、北京的烤鴨等等。
她就是這樣,包容著四處而來流浪安家的人。但遺憾的是。
很多人加班加點、辛辛苦苦攢的工資好像永遠離買房首付有那麼幾十上百萬的距離。
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成為了大多數人拼搏的夢想。
雖然城市發展一路向東南方向高歌猛進,但大部分的三環黨,仍然只願意堅守自己門前的一畝三分地。
什麼南拓東進?
什麼鄭汴一體化?
不好意思
我只曉得逛街去二七德化
蹦迪去農科路花園路
散心去紫荊山公園
(以下是三環黨的看法)
@最長的電影要配上最長的旅行
我大學一哥們就是標準的鄭州土著,住在一環,上班在二環。
對他來說,鄭州就是一環二環,除了三環他都找不到路。
@不說菩提雙
三環內吧,買到四環,配套什麼時候才能跟上
@小田雀讓
金水區適外地人,人太雜,適合工作,寫字樓多。本地人沒錢中原區二七區,有錢東區。
什麼邙山區?那也算鄭州?管城。。。從來無感。
三環外,適合養老,除非你自己是老闆或者自由職業,不然通勤時間太長。
@開心
還是想買三環內,因為逛街最好還是二七德化步行街,上學最好還是省實驗,看病最好還是鄭大一附院。
比起新區的潛力,還是願意選擇市區的當前。
雖然規劃很好,潛力很大,但是能不能實現又是一回事。如果幾十年後新區的配套成熟了,到時候再搬過去就行了。
@靈
買房必須方便自己,通勤時間最好在半小時內,生活配套不說多好多高級,至少也要一應俱全。
@微涼格子
鄭州土著,家裡本身有一套房子在中原區,自己買也只買三環內。奈何現在三環內的新房已然不多,但是遇到條件素質好的二手房我也願意一試!
東區發展迅猛,管它開什麼高大上的網紅店,我天天吃也也會膩。相比起來,我更喜歡到中原老城區的小巷子裡找點好吃不貴的蒼蠅館子。
而且房子拿來自住,我自己住覺得舒服才是最好的。
對我而言,三環內才是老鄭州真正的樣子。
@奧麗維婭
老鄭州人覺得除了三環都是郊區,現在三環內一些片區在經過改造、重建之後,也變得越來越好了。.
作為一個鄭州人,吃才是生活,白沙綠博連個正經吃飯的地方都沒得,更不用說商場了。
反正只考慮三環內,外面吃的玩得都沒有,誰想去那地方買房啊。那些吹白沙綠博的,肯定都是外地人,哼!
@小夏小夏 休息一下
三環內的地鐵已經越來越完善了,出門坐地鐵很方便。另外對於規劃高大上的北龍湖金融島,不是我們土著心中的鄭州。
環境和配套雖然都是NO.1,但那不是我們一般人能住進去的。
買房不出三環
是三環黨最後的倔強
買到繞城外?
Are you kidding me ?
影響鄭州房價的,除了那群鄭州本地人居多的三環黨,更多的還是外來人口
據官方統計,2019年,鄭州市人口突破1000萬,成為中部六省省會中第二個進入「人口千萬俱樂部」的城市。
還有數據顯示,2018年鄭州常住人口增長25.5萬人,並且這也是鄭州連續8年常住人口增量超過15萬。
其中,大部分選擇落戶南龍湖、以及四環邊區域。
作為鄭漂
與三環黨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A
反正買港區了,看中港區的未來
@歌頌者
我覺得劍走偏鋒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我最近在考慮平原新區
@知行合一
在外面上完大學之後就會鄭州工作了,作為一個TI從業者,真的很喜歡高新區。
不是說老城區不好,更喜歡高新區現代化的感覺,道路寬敞平直,公園綠地也多。
並且這裡高校眾多,學術氛圍很濃厚,真的太喜歡這裡了!
現在工作和生活都在高新區,三環內大概一個月去個兩三次吧,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字:堵!
天健湖
@古人有雲
憑啥說三環外就是郊區?
實不相瞞,我就住在接近北四環的民安北郡,逛街有惠濟萬達。周邊還有古樹苑、月湖公園,周邊的生活氛圍同樣濃厚的很!
難道我們住在大北區的就是鄉下人咩~
@東方欲曉
我感覺,如果有人問你在鄭州買房了沒,如果你說在南邊和西邊有房,怕是別人甩都不甩你一哈。
只有在白沙綠博有房,那才叫真的有房。
@碧海藍天
買房看人口層次,三環內都是原住民,高端人群高學歷人群少。
高新區和鄭東新區高科技企業多、金融中心,當然買這兩個區域更好。
看看人家廣州,為什麼珠江新城比傳統老城區貴就知道了,城市中心移動是城市發展的大勢所趨。
@全國各族人民
我老家周口的,就是喜歡管南這片。去年在金岱產業園那裡買了一套小三房,當時單價13800多,首付分期。
雖然壓力很大,但是我很喜歡這裡。路修的寬,4號線距離我家不遠,不管是地鐵還是自駕都很方便。
@雨中青石
大學畢業後就在北三環周邊租房子住,陳寨保留了我大多數對鄭州的記憶。
經過多年的打拚,和男朋友一起終於在文化路英才街那買了一個小兩房。
後面就是賈魯河,風景漂亮的很。旁邊還有美景萬科廣場,購物方便,並且周邊大學生很多,給人一種年輕有朝氣、有活力的氣氛。
大北區是鄭州的後花園,真的一點不假。城市向東,生活向北,我買三環外不後悔!
美景萬科廣場
這還不算完
在鄭州,還有這麼一群人!
他們根本沒得選擇!
這個龐大的群體,都有一個統一的稱號。
那就是「剛需」!(假剛需請走開)
@原來你也在這裡
決定我買哪裡的不是自己的愛好,而是錢包!
@Rosicky
買房標準就是先湊錢,有多少錢辦多大事。只看89小三房,首付30比例看看能買哪裡嘍
@小小崔
作為五個多月寶寶的麻麻,自己手裡有錢十四五,自己婚前+婚後掙錢攢的,跟娃她爹沒任何關係。
目標就是買個小房子,吵架了或者某天過不下去了離婚了,好歹有個落腳地,不至於流落街頭。
雖然目前婚姻穩定,但是也要防個萬一。
所以說,量力而行,單價可以,距離不太遠,月供自己又還得起就可以了。買房子這事總歸一個量力而行。
@夕陽如淚
先買一個小房子,等賺錢了,再換。因為現在買大房子壓力太大了,而且鄭州不知道適不適合我的就業發展。
@濤
對我這種首付有限、負擔的月供也有限的剛需來說,能上車就知足了,追求品質什麼的,完全不考慮了。
@隨風而逝
哪裡便宜買哪裡,哪裡性價比高買哪裡。
最重要的就是哪裡買得起就買哪裡。
@上帝很公平
16年的時候,腦子一熱直接在南龍湖小喬站旁邊買了一套三房。
工作在東站,每天跨城上班,工資都是油費。想做地鐵,但是太擠不說,每天加個班回去地鐵早都停運了。。。
我也看的起鄭東新區的房子啊,但是房子看不起我!
@雨軒
有錢隨便挑,沒錢看別人挑。
@鋒
為啥還在糾結選擇三環內還是三環外,我就不一樣了,能買進4環就行了。
@arrow
看著這些有錢人還可以選擇買哪裡,真是羨慕。
而我,看了看整個鄭州,我還買的起哪裡?
無論是1環還是5環,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實在不行,那就東西南北各來一套!
小孩子才做選擇
我們成年人當然是選擇 都要啊!
說說你最喜歡鄭州的哪個地方?
你會選擇在哪裡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