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外賣導致出軌?這導演腦洞也太大了

2019-05-17     有部電影凌辰

今天,咱們來聊一部高分印度電影。

它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種開掛片,而是一部清新脫俗的"出軌"片——《午餐盒》。




話說在印度孟買,有一個神奇的職業:達巴瓦拉(Dabbawala,類似送餐員)。

因為孟買人口密集、交通擁堵,上班族們的通勤時間一般都很長,住得較遠的人們,甚至要乘火車通勤。




路途這麼遠,上班族們每天中午吃什麼,就成了最大的問題。

點外賣?印度的外賣很貴,他們也普遍更喜歡自己做飯,覺得家裡的飯更環保更健康。

而且如果一位已婚男士仍然吃外賣,就會被人指指點點,他和妻子都會很沒面子。




那從家裡帶著飯盒去上班?

按照孟買的交通狀況,這個想法根本是痴人說夢,人能擠上車就不錯了,哪還有手提飯盒。




於是,「達巴瓦拉」應運而生。

他們會在上午的特定時間,來到上班族的家裡,取走他們妻子做好的午餐,送往上班族的工作地點;

等上班族吃完飯後,達巴瓦拉再把空飯盒給帶回來。




因此,達巴瓦拉又被叫做「飯盒人」。

這種送餐服務,在印度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每天都會有5000名達巴瓦拉,在12:30準時遞送20萬份午餐。




他們不藉助任何高科技,純靠人腦記下每個人的送餐地址。聽起來不太靠譜,但幾乎從未出過錯。

這項堪稱絕技的運行體系,還被「福布斯全球雜誌」授予了「六西格瑪」的美稱。意即,達巴瓦拉的出錯率,大約是1600萬分之一。




而《午餐盒》的男女主,正是因為這1600萬分之一的機率,相遇了。

男主費南迪斯,是一名保險公司的會計,工作兢兢業業,幾十年來從未出過差錯。




但他性格孤僻,每天除非必要,從不開口說話。

因為喪偶,費南迪斯每天的午餐只能從公司附近的餐館訂購,味道一般,但能管飽。

到了晚上,他就隨便用速凍食品應付一下。

吃完飯後,再去陽台抽一根煙。每次抽煙時,對面人家的其樂融融總會吸引他的目光。




人家的熱鬧,襯托出費南迪斯的孤獨。沒辦法,這就是一個即將退休的鰥夫的生活。

而另一邊,女主依娜的生活也好不到哪去。

她是一個家庭主婦,每天除了送女兒上學,就是在家給丈夫做飯。




唯一的樂趣,就是和樓上的大媽隔空嘮嘮嗑,說的也都是一些家長里短、烹飪技巧。

依娜對一句俗話深信不疑——要想拴住一個人的心,首先得拴住他的胃。




因此,她天天變著花樣做飯給丈夫吃,只希望丈夫回家後能對她多點關注,多說一些話。

這天,依娜換了一種烹飪方法。在得到樓上大媽的肯定後,她滿心歡喜地把午餐裝進飯盒,期待著丈夫回家後,能說一句誇獎的話。




果然,送回來的午餐盒乾乾淨淨,一點剩菜都沒有。

依娜非常開心,這意味著丈夫對今天的午餐十分滿意。




可丈夫回家之後,依舊是冷漠臉,半句誇獎都沒有。

依娜忍不住問起午餐的情況,丈夫也只是隨口敷衍道——椰菜花很好吃。




依娜這才明白,午餐盒應該是送錯了,吃光午餐的另有其人。

這個人是誰呢?當然就是男主費南迪斯了。

對於每天吃廉價工作餐的他來說,吃到依娜精心準備的午飯,簡直就是驚喜。




但他並不知道這是達巴瓦拉送錯了餐盒,還以為餐館廚師的廚藝突飛猛進了。

下班之後,不善言辭的他還專門跑去餐館,詢問廚師的名字。




第二天,費南迪斯照樣收到了美味的午餐,不過在午餐盒裡多了一張紙條。

依娜在紙條上說明,午餐原本是做給丈夫的,但還是對他吃光自己做的飯菜表示感謝。




費南迪斯毫不客氣地又將午餐吃了個精光,並且還回了信——「親愛的依娜,今天的飯菜有點咸。」

這種得了便宜還賣乖的行為,當然招來了依娜的不滿。

為了懲罰他,依娜在第三天的午餐里放了許多辣椒。

而費南迪斯也再次回了信——「親愛的依娜,今天的飯菜鹹淡適中,只是有點太辣了。不過我飯後吃了兩根香蕉,好撲滅我嘴裡的火……」




就這樣,兩個孤獨的靈魂,就以送錯的午餐盒為媒介,開始了書信往來。

也許有人會問,送錯了午餐盒,達巴瓦拉會發現不了麼?

是的,之前就說過,因為送錯的機率非常低,所以如果沒人糾正,那麼達巴瓦拉是不會發現自己送錯了的,而且會每天依舊送往錯誤的地址。

那麼,男女主角這兩個毫不相識的人,聊什麼呢?

答案就和很多網友一樣——想到什麼聊什麼。




依娜會向費南迪斯吐露,丈夫對她的殷勤視若不見。

這時,費南迪斯便給她出主意:不然,再要個孩子試試?

依娜嘗試著向丈夫表達了這個意願,卻被丈夫否決。

後來她才知道,原來丈夫有了外遇。




費南迪斯會安慰她別多想,事情往往不是看起來的那樣糟。

同時,他也會向依娜傾訴,自己對亡妻的思念——

有一次,他把妻子最愛看的電視劇翻出來,一集接一集地看了一晚上。

他甚至還能清楚地記得,妻子追劇時的笑臉。




時間一長,每天的「午餐盒交流」,漸漸成了兩人在生活中最期待的事情。

一向穩重的費南迪斯,會在收到午餐盒後,迫不及待地去食堂吃飯;

而原本對生活沒什麼激情的依娜,也會在第一時間打開送回來的飯盒。




就像網戀一樣,兩個人越是了解對方,就越是好奇對方的長相。

一次,依娜提到想去不丹生活,她聽說那裡「沒有國民生產總值,卻有國民快樂總值」。




費南迪斯只是簡單地回了一句話,卻激起了依娜心中的千層浪——如果我和你一起去不丹呢?




事情發展到這兒,依娜壓抑不住自己的情感,提出了「奔現」請求。

而不苟言笑的費南迪斯第一次露出了笑容,他開心地答應了。




此時的他,面對同事的詢問,已經直接回復,依娜是他的女朋友了。

但事情卻並未按我們預料的方向發展——費南迪斯失約了。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沒有戲劇性的車禍,也沒有突如其來的加班。但男女主角,最終並未見到。

影片中,曾反覆提及這樣一句話——有時候,錯誤的火車往往能載你去到正確的車站。




那麼,男女主因為一份送錯的午餐相遇,雙雙相見恨晚,他們不就是彼此要找的「正確的車站」嗎?也不盡然。

在我看來,「正確的車站」指的是他們在交流之中,幫助彼此重拾了好好生活的勇氣。




兩人在相遇前,都是各自生活里的Loser——

男主因為年齡較大,妻子去世,身邊也沒有別的親人。生活對他來說,已經沒有任何值得期待的事情。




女主就更不用說了,一個婚姻不幸福的家庭主婦,日子過得沒有一點激情。




而兩人相遇之後,雖然生活依舊平淡,但對他們來說,多了一點微不足道卻又極其重要的東西:期待。

期待每天的午餐,期待每天的信件,期待每天會交流什麼有趣的事情。




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希望是個好東西,它能令我們透過眼下灰暗的生活,看見未來的太陽。

在影片的結尾,退休的費南迪斯坐上了充滿歌聲的列車,不知將去向何處;




依娜也決定逃離現在的生活,帶著女兒乘坐火車離開。




他們也許會相遇,也許不會。但對於他們來說,相遇與否已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前方等待他們的,將會是全新的生活。




總的來說,這部《午餐盒》不僅沒有尬舞橋段、片長不過100分鐘,而且全片都沒有什麼激烈的劇情衝突,而是在娓娓道來的訴說中,充滿平靜的生活氣息,簡直是印度電影中一股難得的清流。

甚至還有人說,《午餐盒》就是「印度中年文藝大叔幽默盒飯版的《花樣年華》」。




它之所以能戳中我們的心,也許是因為對於吃、對於愛,我們都毫無抵抗能力。

而相比之下,我們更加無法抵抗的,其實是疲憊生活中所湧起的期待與激情——看到生活總還有變得更好的希望,才是治癒每個人內心鬱結的良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_5kLGwBmyVoG_1ZHHR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