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死後遺體遭爭搶,陵墓極具傳奇,屋大維拜見弄壞他的鼻子

2019-10-12   趣史探奇

亞歷山大大帝是古代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兒子。說起腓力的虎子,名氣要比其父大。他是個擁有超凡的才能和堅毅性格的君主,曾受過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德的教誨,他熱愛荷馬,崇拜阿喀琉斯,其野心與乃父如出一轍。據說腓力在世時,每當亞歷山大得知父親的勝利消息便愁容滿面,抱怨留給自己開疆拓土的地盤已經不多了。

腓力的猝死,給了他施展抱負的大好時機,剛滿20歲的他很快地穩住了當時的混亂局面,隨後開始了近10年的規模空前的遠征,從而使一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空前大帝國呈現於世。

他於公元前336年即位後,大舉侵略東方。在短短的10餘年裡東征西伐建立起東起印度河、西至尼羅河與巴爾幹半島的廣闊的亞歷山大帝國。

公元642年,阿拉伯大軍攻占了亞歷山大城,輝煌歷史遺蹟使他們感嘆不已。到了1798年,法蘭西拿破崙的軍隊進入亞歷山大城時,這裡已呈衰落景象,城中只有6000戶居民了,跟隨拿破崙的一些學者還看見不少古建築的廢墟。19世紀初,這裡開始建造現代海港,古老的遺址成了採石場,有許多遺蹟被深埋地下。亞歷山大城很快成為地中海上一個重要的貿易中心,可歷史遺蹟卻蕩然無存了。

正史記載:亞歷山大大帝卒於公元前323年6月10日的巴比倫。死後屍體經過防腐處理(不是埃及的木乃伊處理法),一直放在巴比倫宮殿的地下室。一年之間,他的部下展開了激烈的皇位爭奪戰,致使他的遺體久久得不到安葬。一年之後,爭奪戰結束,亞歷山大帝國被三家瓜分:托勒密占領了埃及;塞琉古占領亞洲部分;中央馬其頓及希臘部分由亞歷山大的遺腹子(亞歷山大四世)繼承,實際大權則掌握在安提柯和其子卡山德手裡。

亞歷山大的妻子羅克珊長期得不到太后奧林匹亞斯的承認,但太后答應保護亞歷山大四世。這時候人們開始注意到尚未安葬的亞歷山大大帝。新國王都爭要遺體,以此來表示自己才是亞歷山大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並希望得到亞歷山大的保護。

歷史的疑案從這裡開始了。按照馬其頓王室的規矩,亞歷山大由卡山德護送前往馬其頓王陵谷,在培拉舉行葬禮並安葬在古都埃蓋。但是,送葬的隊伍在路上遭遇攔截,被秘密地轉移方向,亞歷山大的靈車消失了。

據說幾個月之後,埃及亞歷山大城奇蹟般地出現了亞歷山大大帝的陵墓,裡面放著著名的亞歷山大金棺。這個陵墓此後幾個世紀一直在這裡,吸引了無數名人、遊客前去拜訪,包括愷撒,屋大維、提比略等羅馬皇帝。

傳說愷撒進入陵墓前,守陵人告訴他陵墓裡面漆黑幽深,只有在大晴天日光垂直照射時才能進去,而且只能維持兩三個小時,一旦過時出不來,就會迷路死在裡面。愷撒不信,手持火把欲進入,但剛走到墓門火把便自然熄滅,試著點燃好幾次都不行。

愷撒便在心裡乞求亞歷山大能讓自己見上一面,陵墓便奇蹟般地通體透明,愷撒隻身而入,在裡面待了很久(遠不止兩三個小時),陵墓依然通體透明,直至愷撒出來。屋大維拜見亞歷山大時則更有意思,據說當屋大維親吻他時還不小心弄壞了亞歷山大的鼻子。

屋大維

公元200年的時候塞維魯皇帝在參觀亞歷山大陵墓時,被墓道里的陰森氣氛嚇怕了,下令封鎖墓室。最後一次關於亞歷山大陵墓的明確記載是塞維魯的兒子卡拉卡拉皇帝的來訪,從此之後便消失了,有人說是因為海水吞沒了它,也有人說是異教徒破壞了它。但是,在今天的埃及亞歷山大城,人們壓根沒有發現任何有可能是亞歷山大大帝陵墓的遺蹟。

按古希臘的習俗,創建城市的國王,在他死後一般都要埋葬在城市中心。因而有的考古學家分析認為,陵墓很可能位於城市東部皇宮區。也有人認為,陵墓應在兩條街道的交叉點上。波蘭考古學家瑪麗亞·貝爾納德對當地出土的古陶燈進行了一番研究後發現,古人在製作陶燈時,在邊上繪製了古代亞歷山大城的模型。

因此她對陵墓的位置做了一個有趣的推測,她認為在模型中的許多建築物之中,有一個圓錐形的建築物可能就是亞歷山大陵墓。因為,奧古斯丁皇帝的陵墓就是尖頂圓錐形建築,這種墓形很可能就是在模仿亞歷山大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