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壇醫院感染病急診科主任王凌航:火眼金睛守好抗疫「橋頭堡」

2020-04-07     勞動午報

發熱門診是判斷患者是否是疑似新冠肺炎病例的重要關卡,也是疫情防控工作的「橋頭堡」。王凌航是北京地壇醫院感染病急診科主任、英國牛津大學臨床免疫學博士。作為「橋頭堡」的守衛者,他如何在眾多發熱人群中做到不漏診、不錯診、百密而無一疏……這一切考驗著他的真功夫。

火眼金睛果斷識別疑似患者

疫情早期,判斷病例的尺度不易把握。過松可能漏掉病人,擴大範圍收留太多疑似病例,醫院的容量又不夠。「當時醫院開放的收治新冠肺炎的床位有限,如果誤診占用了床位,再來重症患者可能收不進來,可一旦是新冠肺炎,漏了後果不堪設想。」1月23日,正是北京宣布確診2例新冠肺炎病例的第四天,也是最緊張的時刻。此時正值流感高發季,大量發熱待查患者湧入發熱門診。

當天晚上,一位37歲的女患者帶著6歲的孩子前來就診,「我剛從武漢回來,沒什麼感覺,看到北京有確診病例,就想查查。」當班醫生聽到這些,立刻警覺起來。可這位女士沒有任何症狀,血象也正常,拿不准主意的當班醫生第一反應就是馬上向王凌航彙報。「我在科里工作群里說,所有拿不準的病例都由我來判斷,我負責。」當聽到剛從武漢回來,又敏銳地發現胸片「右下肺有淡淡的斑片狀影」,王凌航果斷拍板:按疑似病例收進病房。

這一晚上,王凌航接了20多個電話,徹夜未眠,當值班醫生無法診斷病人是否為疑似患者時,他便會前來給出指導,當晚收住院的3個疑似病例最終回報檢測結果都是「陽性」。

在線為醫生解讀診療方案

100多篇文獻、國家7版診療方案逐字逐句通讀,王凌航是感染病急診科唯一不換班、不回家的醫生,深夜是他的學習時刻。「我常和年輕醫生說,診療方案只是綱領,要學會自我思考,要一個病例一個病例地思考。」2月5日,他發表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特徵和應對》文章,對疾病譜、疾病特徵、疾病分型等進行了闡述,文章發表一個星期就被引用3000多次,兩周後,對比WHO發布的報告,其中許多觀點不謀而合。

「發熱門診是篩查診斷疫情的第一關,來的人里不知道誰是攜帶甚至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從1月27日開始,他還通過網絡課堂為全國基層醫生解讀診療方案、在線答疑,其中一期在線課堂觀看次數達到69萬次。王凌航說:「我希望大家都能有一雙慧眼。」

全身心投入境外患者救治

3月初,境外疫情輸入壓力增大。「堅守國門,不漏診一個。」王凌航帶領感染病急診科醫護人員又投入境外來(返)京有症狀人員的篩查和確診患者救治中。從3月初的每天幾例、幾十例,到3月14日24小時篩查207人,3月15日24小時篩查270人……數字不斷在攀升,急救車不分晝夜送來一個又一個從首都機場入境有症狀等待篩查的人員。

「我們要細緻再細緻,決不能漏掉一個可疑病例。」王凌航對醫護人員說,雖然工作量驟增,但工作不能有一點兒馬虎,一旦漏掉一個後果不堪設想。一定要嚴防死守、守土盡責。一線醫生拿不準的病例,他隨叫隨到,不分晝夜。

「我們會堅持到最後,直到疫情最終取得勝利。」對王凌航來說,依據多年的積累準備和國際化的視野,結合不斷地學習探索,讓他有信心迎接每一次與新發突發傳染病的「短兵相接」。

本報記者 唐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RpnV3EBfwtFQPkdK5l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