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90年代的老酒廠,藏著老一輩人的情懷!你知道幾個?

2020-04-30     伊州區微生活


一瓶新疆老酒,一碗自製酸奶。

再來幾串烤肉,一份黃面。

這是新疆人獨有的生活方式,

這也是新疆人獨有的生活情調。

吃也好,玩也罷,新疆人生活離不開美酒。



眾所周知,新疆糧好、水好、地好、人好、藝好,自然就產美酒、出佳釀。但可能還有許多人不知道——


新疆造酒的歷史可謂久矣,既有始於明代,盛於清代,至今已有600餘年歷史的奇台古城瓊液,也有產自肖爾布拉克黑土地上的後起之秀伊犁金漿......


如果你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那麼你就會發現這片土地上還孕育了許多酒廠,它們曾經輝煌過,但卻又被遺忘在歲月的長河裡;又或是依然發展著.......


今天新游君就為大家介紹一些新疆90年代前期的老酒廠吧,聞著酒香開開眼界簡直不要太完美~



六十八團酒廠


1964年,六十八團將副業隊、生產三隊、基建一隊、基建二隊於1961年辦起來的土窖鐵鍋釀酒小作坊集中到副業隊,建立酒廠。當年產酒二十六噸,散裝銷往本地各縣市,供不應求。


1977年產量上升到八十噸。1978年引進人才和技術,對生產設備和工藝進行技術改造,年產酒增加到120噸以上。



1985年申請註冊商標為「箭鄉牌」。改散裝為瓶裝,「箭鄉大曲」「箭鄉二曲」,年產銷量120噸。因銷售市場競爭激烈,生產設備和釀酒工藝落後,於1994年停產關閉


建築公司供給隊酒廠


1960年,農六師後勤部糧油供給隊(營級建制,以產麵粉,榨油為主業)為喂豬養羊提供部分飼料而生產少量白酒,散裝出售。


1976年,供給隊劃歸建築公司代管,將白酒納入正式生產項目,最高年產白酒140噸。


1981年開始裝瓶上市,註冊商標為「柳溝大曲」(以駐地伊寧市新華西路9巷170號柳樹溝命名)。



1976年至1992年,共生產白酒1148噸,1993年停產


六十七團金泉大麴酒廠


1964年,六十七團副業隊增編燒酒班,每年核撥部分原糧供燒酒以增加副業收入。到1980年,年均年酒二十多噸,產品供不應求。


1985年,在副業隊燒酒班基礎上組建酒廠,申請註冊商標系列「金泉大曲」「金泉特曲」「金泉佳釀」。



1986年試產成功,1987年正式投產,是年生產41噸,1988年,產量突破百噸。1989年改「金泉」系列商標為「聖泉」系列。


1989年1990年,產量均在二百噸以上,產品銷往伊寧,博樂,奎屯,烏魯木齊等地,頗受歡迎。


1992年酒廠產品因質量逐步下降,市場競爭加劇而被擠出市場。1994年,出現有產無銷局面,庫存高達200多噸,於1995年左右停產


新源大麴酒廠


新源酒廠座落在新疆伊犁新源縣阿合齊。1956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七十一團,在副業隊興建釀酒車間,年生產白酒50至100噸。


1958年劃歸澱粉廠管理。1971年原廠房報廢,在澱粉廠東側建起新工房,註冊商標為「新源大曲」。1982年,試製成功「新源大曲」投放市場,當地人稱之為「黑牡丹」。



1987年酒廠從澱粉廠分離出來,定名為「新源大麴酒廠」,直屬七十一團領導。1989年12月10日按工商局要求「新源特曲」改名為「新沅特曲」,同年「新沅特曲」獲自治區優質產品稱號。



1994年,改名為「伊犁釀酒總廠第五廠」,生產「伊牌特曲」「伊牌老窖」等系列產品。2006年元月,改名為「伊犁天香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現有「新沅老窖」「新沅特曲」等產品。


樓蘭酒廠


80年代末,當時伊犁大麴酒廠已有了相當規模,伊犁釀造公司已宣告成立。1989年9月,建廠地址選擇在烏市西郊的五一農場境內,酒廠取名樓蘭。


1990年9月,樓蘭酒廠正式投產。產品一上市就受到歡迎,不到一年時間就占領了烏市、昌吉一帶市場,並由此輻射全疆。


1992年9月,古宛特曲榮獲「」建國43周年北京首屆優質產品和消費者信得過產品」殊榮;10月古宛特曲再獲「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銀質獎」。



1997年12月31日,新疆伊犁釀酒總廠將樓蘭酒廠兼并聯合,廠名不變,「古宛」品牌依然不變,讓被兼并的樓蘭酒廠得以輕裝上陣,重顯風采。


肖爾布拉克酒廠


肖爾布拉克——蒙古語稱為「聖泉」。肖爾布拉克,是一個地名,也是以地名命名的酒廠名字。


肖爾布拉克酒業公司三酒廠,坐落在新源縣肖爾布拉克鎮中心,與伊力特實業股份公司僅相隔一條馬路,該廠創建於1987年2月,是「伊力特」與地方政府合作創建項目,名為「伊力大曲三分廠」。



1992年,該廠更名為「肖爾布拉克三酒廠」。同年,該廠以「肖爾布拉克」命名,開始躋身伊犁和烏魯木齊市場。


伊犁烏孫酒廠


烏孫酒廠是伊犁察布查爾縣奶牛場下屬酒廠,原是一個釀酒小作坊,滿足本廠職工節假日飲用,酒糟養牛羊之飼料。


烏孫酒廠取名之意:漢武帝時期,這個地方是「大月」民族,是從祁連山搬遷而來,其中有一個部落叫「烏孫」。現在的哈薩克族中還有烏孫部落,這個部落就住在這一帶,當地的山叫烏孫山,奶牛場產的酒就取叫烏孫大曲。


烏孫大曲主要在伊寧市上市,部分遠銷到烏魯木齊。後來,因經營不善而停業。



新疆霍城縣酒廠


新疆伊疆春酒業有限公司前身是霍城縣國營白酒廠。該廠創建於1971年,因經營不善,1999年改制。


改制後,企業一度在生死存亡線上掙扎,2012年基本停產。但是企業始終堅持古法釀造工藝,從選材到拌糧、挖槽等都精益求精,「伊疆春」白酒在消費者中具有良好的口碑。



新疆90年代的老酒廠,藏著老一輩人的情懷!你知道幾個?


如今,深圳市澳躍運通實業有限公司全資收購酒廠,成立了全新的「新疆伊疆春酒業有限公司」,企業革新管理模式,生產線全面升級。


伊寧龜壽源糯米酒廠


伊寧縣龜壽源糯米酒廠始建於1995年,是伊寧縣計委立項的該縣首家個人獨資企業。該廠生產的高級營養型「龜壽源」牌糯米酒,用精白糯米輔以名貴中藥為原料,科學釀造而成,很是出名。



新源縣胡地亞於孜聯合酒廠


新源縣胡地亞於孜聯合酒廠仍然是以地名命名的。



胡地亞於孜鎮位於新疆伊寧市以東6千餘米。距伊寧縣11千米,東鄰薩地克圩孜鄉和愉群翁回族鄉,南接伊寧市,北隔人民渠與吐魯番於孜鄉毗鄰,西與伊寧市克伯克於孜接壤。


伊犁鞏留縣酒廠


新疆伊犁伊河酒業位於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鞏留縣恰西大草原,始建於1958年,歷經幾代人的耕耘,規模頗大。尤以「伊河大曲」「伊河特曲」聞名。



伊河人秉承傳統釀酒之工藝,彙集現代科技技術之結晶,塑造出「伊河」、「冬不拉」兩大優秀品牌,六十多種優秀產品,產品已銷往全國各地,並部分銷往俄羅斯、哈薩克等國。


新疆伊犁酒廠


新疆伊犁河酒業有限責任公司位於西北邊陲素有花園城市美稱的伊寧市,前身是新疆伊犁酒廠。


據伊犁史記記載:公司前身系清朝「公慶和」老酒坊,始建於清朝嘉慶(1842)間,此酒曾為民族英雄林則徐來到伊犁接風洗塵。


1893年公慶和老酒坊初具規模,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釀造歷史,是新疆白酒行業有史以來最古老的百年老店之一,被譽為「新疆酒源――伊犁河」。



1952年公私合營,改名為「新疆伊犁酒廠「,是伊犁最早成立的國有釀酒企業。


八十年代後,公司幾經技改擴建,企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經濟實力逐年增強,成為現在的伊犁河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新疆伊寧酒廠


東出伊寧市,溯北上行18公里,便來到了「塞外江南」第一縣的伊寧縣。縣城西隅,弓月城下,杏花叢中便座落著深受全疆各族消費者喜愛的白酒釀造企業——伊寧縣酒廠。


在新疆釀酒業中,被成為「黑牡丹」的新寧特曲的產品曾一時名聲大噪,名揚區內外。



1957年,伊寧縣供銷社在今吐魯番於孜鄉創辦了一家名曰酒廠的小作坊。1974年,該廠移交伊寧縣商業局,遷到縣城西隅。但之後由於諸多原因,一直處於長期虧損狀態。


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產品由單一散白酒發展到優質特曲、特製大曲、普通大曲和低度白酒等五個品種,開始扭虧為盈,效益一直呈上升之勢。



八十年代中期伊寧縣酒廠的新產品一經投放,消費者便搶購一空,新寧特曲因其精美的黑色商標,而被暱稱為「黑牡丹」。



正當喜悅之際,一場嚴重事故發生了——1989年12月7日深夜,伊寧縣酒廠因機電設備故障引發大火,將包裝車間和酒庫化為灰燼。1992年,伊寧縣酒廠改為「伊犁黑牡丹釀酒總廠」。


1994年到1996年期間,全疆白酒行業陷入疲軟狀態,新寧酒廠也受到了影響。1999年4月,原伊寧縣酒廠因資不抵債宣布破產,重新分離組建成「伊犁新寧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除了上述新游君整理的資料,還有一些酒廠——如新源縣野果林酒廠、伊犁黃酒廠、昭蘇縣種馬廠酒廠、精河縣吉湖酒廠、伊犁製藥廠等因為信息不全而很遺憾地被大家擱置在記憶里了。(資料太有限,新游君整理的不足之處,還請各位酒友們諒解!)



歷史長河中,60多年轉瞬即逝,對於各酒廠的釀酒發展史,特別是那些已消失在現如今市場上的酒廠,卻感覺是那麼的遙遠。而我們只有從現在倖存下來的老酒中,去回味,去尋找。


雖然內心存有遺憾,但反過來想想,這些能欣賞、能品嘗的老酒文化,再過幾十年,又何嘗不是一段歷史呢!


新疆的老酒廠

這些曾經新疆人的驕傲

現如今的老酒文化

你知道多少呢?

歡迎評論留言討論喔~

....................

End

來撒,熏弟,一起嗨


來源:新疆阿達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MZEyHEBnkjnB-0z2-WU.html

油價有大變化

20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