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Amy Wang
在剛剛結束的亞洲最大綜合影視節目交易市場——新加坡亞洲電視展上,郭靖宇的長信傳媒成為尤其耀眼的中國內容公司。其擁有最大的展台和品類豐富的內容展示,內容採購商、海外電視台等前來尋求合作的人士絡繹不絕,吸引了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大馬國家電影發展局、新加坡各大投資和金融機構、海外知名影視劇制播平台等的到場支持。
站在整個中國文化產業的高度來看,長信此番表現並不孤立。它意味著在中國影視內容出海成為常態的當下,中國內容公司也終於真正走出去了。為什麼是郭靖宇和他的長信,長信為此次出海做了哪些不為人知的準備,為什麼它能得到如此多當地政要及行業大佬的鼎力支持,以及對整個影視內容及公司出海有什麼行業啟發……
新文化商業(ID:Ent-Biz)將一一拆解。
運籌帷幄下南洋
此番長信在ATF的大動作並不是一時興起,而是項目先行。
此次展示的南洋三部曲《小娘惹》《南洋女兒情》《南洋英雄淚》,是長信於2018年就開始籌備的重要影視劇項目。之所以被叫做「南洋三部曲」,是因為三部電視劇取材於南洋、製作於南洋、發行覆蓋南洋。三部作品均由兩地三國多位藝術家共同創作,全程在東南亞地區搭景拍攝,並聘請當地工作人員參與影視製作。
以《南洋女兒情》為例,這是一部勵志情感劇,主要講述了華人女性在南洋艱苦奮鬥、獨立生存的感人故事。而故事發生在新加坡著名的華人移民聚居地牛水車,這裡承載了很多華人同胞思念家鄉、艱苦創業的複雜情感和故事。據悉,為拍攝該劇,劇組將耗費重資重建30年代的牛水車為拍攝場地,同時在項目啟動前,團隊曾耗時8個月調查,保證製作、故事、人物的高度還原。《小娘惹》《南洋英雄淚》也大概採取了與《南洋女兒情》相似的製片思路和態度。
在此次ATF上,長信傳媒與愛奇藝聯手,宣布啟動靈魂擺渡系列新項目:《靈魂擺渡•南洋傳說》,頓時點燃靈擺粉絲圈興奮小高潮。「靈擺」作為中國網劇最早開發且有眾多擁躉的IP之一,經過5年多的培育,已經從網文、網劇到網絡電影開發出了一系列完整IP鏈條。
且《靈魂擺渡》作為網劇鼻祖,從2014年第一季開始,幾乎保持著零差評的行業口碑,豆瓣均分8分,網絡電影《靈魂擺渡·黃泉》也以2018年票房分帳冠軍的好成績創造了網絡電影的新紀錄。此次,專門創作南洋主題的「靈魂擺渡」作品,可以看出長信正在拿自己最頂級IP去撬動東南亞地區的發展,決心可見一斑。
當然,說到底內容產業是關於信心的產業,對於郭靖宇領導的長信來說,項目先行不僅僅是指有成型的新馬地區影視項目,在冰山下面的是二十餘年深扎行業的積累與功力。紮實的創作團隊與優秀人才托底是郭靖宇此次高調進軍東南亞市場的底氣。
長信團隊不僅有《靈魂擺渡》這樣的頂級純網內容IP,還有製作《射鵰英雄傳》《大秧歌》《勇敢的心》《紅娘子》《火藍刀鋒》等大量膾炙人口作品的經驗。作品覆蓋電視、網際網路各種媒介渠道頭部,受眾面廣,在行業不同發展時期多次引領收視、流量、熱度破行業紀錄。
而不管是網劇、網絡電影、電視劇還是院線電影,長信背後的團隊都是極其穩定的,形成了以郭靖宇為軸心的,著名出品人、演員岳麗娜,著名編劇小吉祥天,著名導演柏杉、巨興茂,國家一級美術師陳敏正等為核心支柱的領導團隊。幾十年如一日,長信內部之所以能夠不斷產出品質穩定的內容,跟核心團隊的穩定脫不開關係。
從內容出海到打造「文化共同體」
事實上,隨著中國影視產業的高速發展及網際網路平台崛起,中國影視內容在近幾年頻頻被發行到海外,尤其是同根同祖的東南亞國家。因文化背景更加相近,東南亞地區對中國影視內容顯示出格外濃厚的消費熱情。近一點的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延禧攻略》《陳情令》等,在東南亞地區掀起的追劇熱潮絲毫不弱於國內,遠一點的《還珠格格》《神鵰俠侶》《花千骨》等已經被成功翻拍。且今年已經不僅僅是將中國影視作品發行到東南亞地區,同時大量翻拍版權被哄搶。
但不得不承認,東南亞地區在影視產業上雖然需求旺盛,但製作上還談不上發達。也出現過部分翻拍作品因為美術、造型等問題被內地網友嘲笑。
長信要做的不僅僅是內容層面的合作,而是拉長戰線、打造文化共同體,從選材、創作、製作、人才、發行等各個產業鏈的全方位合作共贏。在業務模式上採取「國內團隊領銜、本土故事本地製作」的思路,在合作模式上也從以往「當地製作」提升為「本地合作」。
當地取材,因地制宜。長信將故事選定為以南洋地區背景故事,一方面充分利用當地優厚政策,例如補貼、返稅等,另一方面真正為南洋地區人民創作更貼近他們生活的作品。
從簡單的「賣賣賣」到「文化共同體」的共同繁榮,這給予中國內容公司走出去於重要啟示。從長信的多維布局也可以看出,南洋雖只是第一站,但一旦新模式被驗證成功,接下來新的國際版圖拓展會更順利。
事實上,近幾年好萊塢公司有著諸多類似的本土化的嘗試,《尋夢環遊記》取材墨西哥文化,《雪人奇緣》取材於中國文化,票房和口碑雙贏的案例越來越多。國際流媒體巨頭Netflix也早已看到華語內容潛力,在國際範圍內嘗試製作華語內容,嘗試對中國大陸市場進行包圍。
對於紮根中國傳統文化的長信來說,文化輸出已經不僅僅是一錘子買賣,而是一步步了解輸出地,給以當地文化最大程度的尊重和理解,取得最大程度、最為長遠的共贏。先打造「亞洲文化共同體」,然後再走出亞洲,將中國影視的魅力釋放給更多文化背景差距更大的人群。
從單一的內容發行到多元的深入合作,長信傳媒一直致力於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開展深入豐富的項目製作及海外發行業務,以強強聯手打造「文化共同體」,開闢國產影視交流新模式。
長信下南洋的天時地利人和
當然,長信的南洋之旅不僅有著清晰的思路和美好的期望,也具備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是上到國家,下到產業,文化走出去的大勢。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物質富強後,必定是精神上的強大。從「人類命運共同體」到「天下一家」的核心是文化。而近兩年來,整個影視產業的不斷輸出,也真正讓世界開始更全面了解中國及中國文化。
此外,在ATF前不久,愛奇藝正式推出服務全球用戶的產品iQIYI App,並選擇馬來西亞作為落地首站。視頻平台的出海意味著針對當地市場的內容有著巨大的供給需求,對於長信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
地利的優勢自不用多說。東南亞地區作為除東亞之外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在文化需求上與中國文化更為貼近,也更容易突破;再加上近幾十年兩個區域頻繁的旅遊、文化交流碰撞,中國公司率先選擇東南亞進行國際化業務突破是極為聰明的商業選擇。
人和,除了大量使用本地影視各端從業者打造影視項目,長信傳媒還努力將自己在國內積累的先進位作理念和經驗進行傳授。如:打造編劇班培育優質編劇人才,出資設立「中文劇本創投會」、獎勵優秀作品等。
對於郭靖宇和長信來說,在千帆競航之前率先揚帆出海並不奇怪,因為郭靖宇在行業歷來的氣質就是敢說實話,敢吃螃蟹。創新並不意味著不需要對時勢有著充分的考量,在別人沒有看清局勢的時候抓住先機出手,在別人反應過來後紮實比拼實力和長遠布局能力,這可能是長信最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