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朝的古都長安,為什麼會一落千丈?從一種水果就能看出來原因

2023-12-25     康康歷史

原標題:十三朝的古都長安,為什麼會一落千丈?從一種水果就能看出來原因

古時候的長安城,是眾多王朝的首都。從周朝開始一直到唐朝的公園904年,長安城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是從公元904年之後,長安城的地位一落千丈,雖然是曾經的古都,但是之後的朝代都沒有選擇長安來作為首都。一個延續了上千年的首都之城,究竟為什麼會衰敗?

長安城能夠作為眾多王朝的首都,自然有它的道理。關中地區地形地勢險要,而且還有黃河這道天險。可以說長安城帶有天生的地理優勢,一個國家的首都,最重要的不就是安全問題嗎?固若金湯的長安城,自然成為了各大王朝青睞的一座城市。

但是到了但是到了唐昭宗時期,朱溫脅迫皇帝和大臣們遷都,從長安遷到了洛陽,這也讓朱溫距離皇帝的位置更近了一步。只不過這一次遷都不是皇帝自願的,之後的朝代完全可以再次定都在長安,這樣一來還可以省下不少建設首都的開銷。可事實證明,之後沒有一個朝代選擇長安城作為首都。

之所以這座老牌國都會失去國都的資格,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氣候問題。關中地區是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在整個唐朝時期,關中一帶出現了16到19次冬天不降雪的現象。除了降雪量不夠之外,降雨量也是遠遠低於平均水平。這也導致了關中地區比較乾旱,經常出現農業歉收的現象。

長安城作為一座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一旦關中地區農業歉收,可能連糧食的供應都無法保證。這也是為什麼朝廷會大肆地修建長安漕運工程,就是希望能夠從中原和江南地區調集更多的糧食過來。這種方法雖然在短時間內解決了問題,但是隨著渭河的水量越來越少,漕運也成了一件困難的事情。

其實關中地區的氣候原本沒有這麼乾旱,只不過是因為唐朝處在了一個溫暖期,導致關中地區的氣溫上升,降水量下降。想要看清楚長安的氣候,從一種水果身上就能發現這種問題。這種水果就是橘子。我們在上學的時候學習過課文,橘子這種水果基本上只種植在南方。

因為橘子對於雨水和天氣的要求比較高,稍有一些偏差,長出來的橘子就會十分地苦澀。但是在長安城的皇宮當中,一直都有種植柑橘的傳統,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了唐朝的末年。長安城作為北方城市,居然能夠種出甘甜可口的橘子,足以看出關中地區氣候的反常。

唐朝滅亡之後,關中地區的氣候恢復正常,只不過人們對於關中和長安城,已經有了固有的印象,所以沒有繼續定都於此,長安也失去了再次成為都城的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9220280a05661d5c564eb364801a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