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先看丨2020年江蘇省分地市GDP初步數據及簡要解讀(搶鮮版)

2021-01-23     山川網

原標題:搶先看丨2020年江蘇省分地市GDP初步數據及簡要解讀(搶鮮版)

山川網:開篇說句不太題外的題外話,長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或珠三角城市群)是現階段我國發展最為成熟的兩大城市群,也是網絡上受關注最高的兩大對象。但在行政區劃構成上,兩者之間事實上卻存在十分鮮明的差異——

大灣區(珠三角)是由中國經濟體量第一大省廣東省的部分城市構成,而中國經濟體量第二大省江蘇省全域卻仍只是完整長三角城市群的一部分。所以在上述的一取一合之後,兩大城市群的定位和範圍也隨之產生極大的差異。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過去的推文之中,我個人是極少將長三角和大灣區(珠三角)放在一起進行對比的。因為兩者雖然在知名度上十分接近,但是在本質上卻截然不同,很多方面都並不具備直接進行橫向對比的基礎。單獨討論,各自分析,是我認為針對上述兩大城市群更為合理的方式。

我們發現,即使江蘇省經濟總量在2020年歷史性地突破了10萬億,但是占比整個長三角城市群經濟總量也還只是四成左右。江蘇很強,但上海也很強,浙江也很強,安徽也絲毫不弱。

所以在過去每次提到長三角城市群時,我個人最常用到的一個形容詞是「群星璀璨」。在這裡,無論是所謂的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甚至縣城鄉鎮,都是極具特色,引人注目,讓人駐足的。

由於江蘇省各地市2020年度GDP公布進度整體較高,截至目前絕大多數地市已經先後公布了上年度GDP的初核版或預估版,所以我們今年也就破例同樣先行安排對應的搶鮮版數據,方便對此有需求的朋友提前了解——

關於全面的江蘇省分地市GDP解讀推送,還需要後續等到全部地市的統計局版本數據公布之後,我們會另行安排,這裡我們只簡單看看2020年度江蘇省分地市的經濟基礎運行表現。

我認為亮點很多,我們就只點到為止——

其一,省內誕生首座2萬億GDP城市,同時,也是國內首次誕生2萬億GDP級別的普通地級市(滬京深廣渝蘇)。縱觀目前國內GDP十強市,有且僅有蘇州行政級別僅為普通地級市。其餘所有上榜城市,均為直轄市、省會城市、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等高行政級別城市。從未來長期來看,蘇州市行政級別未來仍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存在。

其二,省內誕生第二座全國十強城市。伴隨著南京市和天津市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以14800億元和14083.73億元的結果塵埃落定,這意味著經濟大省江蘇省會南京市開始回歸其應有的地位。同時,這也意味著近些年來,南京市提前布局跨省都市圈的前瞻性。從輻射範圍看,目前南京市是長三角城市群內僅次於上海市的第二大區域中心城市,這無疑為接下來十年自身及所在都市圈經濟的發展做下了極好的鋪墊。

其三,省內誕生第四座萬億GDP城市南通,同時成為截至目前全國範圍內唯一擁有四座萬億GDP地市的省區(廣東省第四座萬億GDP候選城市東莞目前尚未公布2020年度GDP數據)。

其四,南通之後,江蘇省仍舊具有國內省區中最為良性的城市GDP梯隊分布。這可以保證,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內,在相應的時間節點,江蘇省還將先後誕生常州、徐州,乃至揚州、鹽城等多座萬億GDP城市。屆時,江蘇省將長期占據萬億GDP城市數量最多省份的位置。

其五,由於2020年度蘇州市的成功晉級,所以目前江蘇省地市按照GDP總量分布可進一步增加至四個陣營,即20000億元+,10000億元+,5000億元+,3000億元+。如果按照現階段中國地級市的平均發展水平,江蘇省全部地市GDP實現5000億元+並不會太遙遠。屆時,江蘇省將成為國內中首個以「三線強」作為省域門檻的省份。

對於素來以區域經濟均衡發展為代表的江蘇而言,下一階段的目標除了上述的全部地級市GDP超過5000億元(同時全部地級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之外,另一個則是進一步優化省內頭部城市的格局。在蘇州成功闖關2萬億GDP之後,應進一步合理規劃和加速南京市闖關2萬億GDP的時間點。

參考蘇州市2015年GDP達到14504.7億元,2020年達到20170.5億元的進度,南京市完全有希望在「十四五」結束的2025年,向2萬億GDP發起衝刺。而從南京市所擁有的科教文衛資源豐富程度,南京都市圈基礎構建水平等維度來看,南京市在下個五年經濟增長仍保持較高增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而作為江蘇省經濟發展中流砥柱的無錫、南通、常州、南通等市,未來應著重有力控制後房價的合理程度,進一步加速優化各市的交通基建、產業結構、人口分布與結構等維度,各具特色,和而不同。

更多內容,敬請期待後續的江蘇省分地市GDP全面解讀版本,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8fGPXcBDlXMa8eqPFs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