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乘聯會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車累計零售銷量為2170.3萬輛,同比增長了5.6%。通過這一整體的銷量表現情況來看,證明我國汽車市場的消費潛力還是有的,國人也願意從兜里掏錢出來去買車。那到這也就引申出了另一個話題,即:國人買的都什麼車呢?
讓我所沒想到的是,在2023年里銷量最好的3款轎車,居然銷量都突破了30萬輛,這是相當恐怖的。此外,在這最熱銷的3款轎車裡,雖然有2款仍是合資品牌車型,但第一名的國產車卻以超43.4萬輛新車的銷量數據處於「遙遙領先」地位。所以這是否也就意味著,咱們國產車在轎車領域終於站穩腳步了呢?趕緊一起來看下。
第三名:上汽大眾朗逸
2023年零售銷量:345879輛
你沒有猜錯,2023年轎車銷量榜第三名的車型,正是來自上汽大眾旗下的朗逸車系。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想到,朗逸至今已經在國內售出去了超過550萬輛新車,由此可見,國人對於朗逸這車是非常喜愛和認可的。而在2023年,其繼續以345879輛新車的零售銷量排在轎車銷量的第三位,這也證明朗逸的產品力是足夠經受住了市場檢驗的。
朗逸普通吧
朗逸星空版
產品本身來看,朗逸的外觀大氣穩重,兩種風格樣式的前臉也能夠很好地迎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加上朗逸還有經典版車型,也就是朗逸啟航車型在售,所以這也助力了整個車系銷量的增長。
朗逸啟航
最後,無論是1.2T、1.5L還是1.5T動力,朗逸這款車家用起來都非常省油,再配合上它那寬敞、通透的後排空間,因此國人在手握10萬預算買車時也通常都會第一時間就想到它。
總之,好看好用又省油便宜的大眾朗逸產品力確實很均衡,因此它能在2023年賣出這麼多車也就並不奇怪了。
第二名,日產軒逸
2023年零售銷量:376109輛
有朗逸就必有軒逸,這也是緊湊型轎車市場裡所最為「相愛相殺」的兩款車型。從銷量數據上來看,日產軒逸在2023年一共零售出去了376109輛新車,相比上面的大眾朗逸,多賣了超過3萬輛新車,算下來差不多也就是多出了一個月的單月銷量。那為什麼軒逸會比朗逸要賣得好那麼一點呢?
軒逸經典
全新軒逸
從產品力方面來看,軒逸車系目前共有軒逸經典、全新軒逸以及軒逸超混電驅這三種版本可選。其中,軒逸經典也就是上一代車型,日產為其保留了多款在售車型並持續更新,以迎合廣大用戶的購車需求。而主銷車型全新軒逸,儘管終端優惠不如軒逸經典大,但憑藉更年輕化的外觀也還是能打動不少人去進行購買。
軒逸超混電驅
至於軒逸超混電驅,在我看來則更像是日產為了做新能源而所推出的車型,雖然終端優惠也大,但卻不是軒逸車系銷量的主要構成部分,只能算是起到一個打輔助的作用。
最後,軒逸之所以能比朗逸在2023年賣得多,最主要的應該是軒逸經典目前在終端最低只需7萬多的價格打動了不少人。畢竟,在可靠性和舒適性方面,軒逸也很強,再加上終端價格更低,因此買的人自然就更多了,所以它才能比朗逸賣得好。
第一名,比亞迪秦PLUS 新能源
2023年零售銷量:434213輛
來到第一名,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猜到,沒錯,它正是比亞迪旗下的秦PLUS車系。在2023年,比亞迪秦PLUS新能源一共零售了434213輛新車,其中,秦PLUS DM-i(插混版)銷售307411輛,秦PLUS EV(純電版)則銷售了126802輛,而它們也一起組成了整個秦PLUS新能源車系的銷量,遠超身後的軒逸車系和朗逸車系。
秦PLUS DM-i
秦PLUS EV
說到秦PLUS新能源是以DM-i和EV車型合在一起來計算銷量這事,估計不少人都有意見,畢竟嚴格來說的話,這也是兩款車型。但其實如果按照軒逸和朗逸它們銷量那麼來算的話,DM-i和EV車型合在一起那肯定是沒任何問題的。要知道,朗逸不也有朗逸啟航算在一起的銷量、而軒逸則是把超混電驅、軒逸經典的銷量都總在一起了嗎?所以說,毋庸置疑,比亞迪秦PLUS新能源就是2023年轎車市場裡的銷量冠軍,有些人千萬不要跪久了站不起來了。
至於產品力方面,秦PLUS DM-i得益於其「可油可電」的結構特性,可以說是很好地搶占了一波市場銷量。再加上新車也只需一台軒逸、卡羅拉差不多的錢,第四季度為了衝量在終端的售價更是進一步被拉低,因此買的人也就更多了。而EV車型的話,作為純電產品來說產品力還是合格的,但通過銷量數據我們也能看到,其還是不如DM-i車型那麼熱銷,也可見國人當下買新能源車更認可插混而不是純電。
寫在最後:總的來說,不管是朗逸、軒逸還是奪得2023年轎車市場銷量冠軍的比亞迪秦PLUS新能源,其都反映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國家的大部分國人買車,其實還是更看重經濟性和可靠性。至於其它什麼的配置高不高、動力強不強,那都是放在第二位、一些其次的東西。由此也可見,我們的國人買車還是更趨向於剛需,而並非享受和玩樂型,這也是我們國內汽車文化和歐洲、日本等汽車大國有所不同的地方。不知對此你們是否認可呢?評論區里留言說說吧,咱們一起來交流探討下。(文/優視汽車 大卓)
註: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併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