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還是華系,20萬預算買純電轎車,寶馬i3和小米SU7怎麼選?

2024-05-31     優視汽車

按理說花20萬買輛寶馬有點異想天開,但是在寶馬i3身上的確可以實現。

目前,寶馬i3的指導價為35.39—41.39萬元,它的公開優惠卻高達15萬元,如果有明確的購買意向,甚至還能在15萬的基礎上談。算下來,寶馬i3的35L的裸車價也就在21左右,至於寶馬i3的40L版的裸車價則是26.9萬元,而小米SU7的指導價則是21.59—29.99萬元,現階段沒有優惠,正好與寶馬i3的價格重疊。

一個是德系傳統豪華品牌,一個是華系造車新勢力,那麼寶馬i3和小米SU7之間到底該怎麼選呢?接下來我們就聊一聊。

智能化寶馬i3有進步空間。車機系統上,小米SU7擁有國產新能源車一直以來的優勢,小米SU7的車機系統不僅可玩性更高,除了支持適合國民的音影娛樂軟體外,它的語音控制系統的連續識別率之高更是讓很多汽車大廠都自愧不如。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在1分鐘之內連續對小米SU7的車機系統輸入導航、打開空調、關閉車窗等等一系列指令,它都會有條不紊的完成。更關鍵的是,在結合小米在生態方面的優勢,它可以輕鬆實現人-車-家互聯的閉環,不僅寶馬難以實現即便是蔚來、理想、問界來了都有難度。

寶馬i3雖然搭載了iDrive8.0的作業系統,支持Car Play功能,但無論是UI介面的設計,還是可拓展的應用,以及整套車機系統的可玩性,寶馬i3的都要比小米SU7差一個身位。如果你是數碼控,希望有更好的智能化體驗,那小米SU7會更香。

整車駕控,還得看寶馬i3。小米SU7的2024款 700km後驅長續航智駕版的驅動電機最大功率220kw,最大扭矩為400N·m,0-100km/h加速僅5.28秒,而寶馬i3 2024款eDrive 35L驅動電機最大功率210kW,最大扭矩為400N·m,0-100km/h加速為6.2秒。至於底盤懸架上,寶馬i3則是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多連杆式獨立懸架,而小米SU7則是前雙叉臂獨立懸架+後五連杆獨立懸架。

如此看來,小米SU7在動力和底盤方面的硬體上還有優勢,如果它的對手不是寶馬i3,而是其它的國產純電轎車,那麼它的操控性並不會差,甚至會名列前茅,可它遇到了寶馬i3,二者的調校風格卻完全不一樣。

寶馬i3的動力銜接更為順暢,初段柔和,沒有大馬力純電動車突兀的感覺,更像是燃油車循序漸進的推進,而且在後段時,寶馬i3的動力也會有明顯的輸出。底盤方面,寶馬i3的舒適性和支撐性有豪華車的調性,在過溝坎時它能很好的處理多餘的震動,而在過彎時也能對整車給予一定的支撐,但筆者更喜歡的還是寶馬i3所帶來的那份厚重感,它轉向系統的隨速增益與動力、底盤所展現出的運動感更像是融為一體,不會有各為其事的感覺。

至於小米SU7,雖然各方面都頂級,但是調校方面小米SU7做的並不完美。起步時動力突兀,不夠線性,初次上手並不好掌控。但更大的問題在於它的轉向手感過於輕盈,與它運動轎車的身定位並不匹配。底盤的舒適性和支撐性在同價位的車型中足以名列前茅,只是它更缺的是厚重感,總是給人一種輕飄飄的感覺。

除此之外,因為小米SU7過於強調它運動轎車的身份,所以它整車的座椅都偏硬和短,座椅的舒適性上與寶馬i3相比有差距。不過有一說一,小米SU7車內的用料和其它舒適性配置,譬如座椅加熱/通風、小冰箱等等,還是要比寶馬i3更豐富。

總結:因為巨大的優惠,在20萬級的純電動轎車中,讓寶馬i3和小米SU7遇到了一起,而它們之間除了品牌形象有差距外,更多的不同點在於智能網聯的水平和整車操控性的高低,而這也是兩大品牌在造車理念和技術上的差距,在它們之間抉擇或許只有取捨,沒有最好。(文/優視汽車 向前)

註: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一併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60250e7e068f7d3df6ad70857eab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