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投資者信心的希望不能寄托在降低印花稅身上

2023-08-08     皮海洲

原標題:提振投資者信心的希望不能寄托在降低印花稅身上

自從高層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以來,關於降低印花稅的呼聲在市場上此起彼伏,甚至就連有關的官媒也發出了同樣的呼聲。

市場之所以有降低印花稅的呼聲,是因為降低印花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確實可以在短線上起到活躍股市的效果。比如,2008年「4.24」印花稅行情。為拯救當時連續下跌的股市行情,4月23日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決定從2008年4月24日起,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的3‰調整為1‰。受此影響,4月24日,滬深兩市雙雙暴漲,上證指數上漲9.29%,深成指上漲9.59%,兩市當天漲停的股票有近千隻。

但降低印花稅對行情的影響終究只是暫時的,不可能始終推動股市行情上漲,也不可能讓股市行情始終活躍。比如,2008年「4.24」印花稅行情其實也只是維繫了幾天的時間,從第7個交易日起,當時的股市又重新踏上了下跌之路,因此,降低印花稅並不能從根本上起到「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效果。

而且從目前的股市來說,降低印花稅的效果未必能與2008年「4.24」印花稅行情相比。畢竟當時的A股只有1500餘家上市公司,市場規模有限,容易走出井噴式行情。但如今A股上市公司數量超過了5200家,市場規模是當時的3倍都不止。股市要想走出當年的井噴行情是相當困難的。所以,即便降低印花稅,其活躍市場的效果也是相對有限的。

尤其重要的是,如今的股票交易印花稅不是輿論呼籲降低就能降低的。2008年的時候,降低印花稅,只需要證監會、國稅總局、財政部等幾個部門的領導在一起研究研究,就可以作出決定了。但如今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稅,卻需要走法律程序。畢竟從去年7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正式實施了,印花稅的調整已經納入到了立法修法的範疇,所以不再是幾個部門在一起開個會就可以搞定的了。因此,對於當下的股市來說,是不宜將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希望寄托在降低印花稅的身上的。

當然,從股市健康發展的角度來說,降低印花稅事宜還是有必要提到日程工作中來。但這不是為了活躍市場的需要,而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需要。而就「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來說,更應該要對症下藥,找到讓投資者信心不振的原因所在。

投資者為什麼失去了對股市的信心,歸根到底在於中國股市過度重視融資而犧牲了投資者利益的緣故。同時股市的許多制度並不合理,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以至投資者在這個市場上,其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投資者只能是市場的買單人,投資者在市場上註定了虧損的命運。如此一來,投資者又如何能夠對股市充滿信心呢?所以,要提振投資者信心,關鍵還是要從根本上來解決問題。

比如,A股市場的定位問題,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一直以來,A股市場定位於為融資服務,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30多年過去了,投資者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如今投資者醒悟過來了,找到了自己投資虧損的根源,所以,這個定位的問題必須解決,需要重新定位。股市必須為投資服務,必須維護投資者的利益。股市的投資功能不能臣服於融資功能,二者至少需要並重。否則,投資者始終改變不了投資虧損的命運,投資者也很難真正對A股市場充滿信心。

又比如,對新股發行必須從嚴把關。為了體現股市的融資功能,對新股發行的把關基本上是形同虛設。不僅一味追求新股發行的數量,而且一些存在質量問題的公司堂而皇之地上市了,並且在利益各方的推動下,新股都是高價發行,嚴重脫離了股票的投資價值,以至新股成了市場上的一個陷阱。股市的資金不僅因此被大量抽走,而且對新股的投資也成了股市的高風險投資,投資者對這樣的新股很難充滿信心。

再比如,股權結構設置不合理,股市成了大股東及董監高的提款機。一隻新股上市,屬於公眾股東的股份很少,而屬於大股東等重要股東的持股很多。這些重要股東以極低的持股成本獲得了上市公司大量的股份,結果股市成了這些股東的提款機。尤其是股東減持的制度也不規範,甚至一些業績變臉的公司,股東也可以大量減持,乃至清倉減持,以至大量的投資風險被轉嫁到了公眾投資者的身上,投資者只有為這些股東減持買單的份兒。為此,投資者又如何能夠對股市充滿信心了。

所以,「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關鍵還是要從根本上來解決問題。像一些交易環節的舉措,如降低印花稅、實行T+0等,對市場的影響更多都只是暫時性或階段性的,只有治本,或標本兼治,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真正提振投資者信心,讓市場活躍起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320ece8682990e37407c885205dc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