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打不完,俄軍啟封3000輛老坦克,要打持久戰,與西方死磕到底

2022-07-04     佐羅軍事

原標題:永遠打不完,俄軍啟封3000輛老坦克,要打持久戰,與西方死磕到底

永遠打不完,俄軍啟封3000輛老坦克,要打持久戰,與西方死磕到底

據俄羅斯社交媒體發布的圖片顯示,有大量運載著T-80系列坦克的軍列飛速行駛,一眼望不到頭。這批被解封的庫存T-80坦克,後續將會被投放在烏克蘭戰場上。

目前俄羅斯封存的T-80系列坦克的數量約為3000輛。部分T-80啟封以後,給了西方俄羅斯坦克似乎永遠打不完的印象。不僅是T-80坦克,俄軍還啟封了大批的老式的T-62坦克,這些T-62坦克儘管技術有點落後,但提供給頓巴斯民兵作為機動炮塔是很好用的。

啟封庫存坦克這事也足夠說明,俄烏戰爭開戰以來,俄軍的坦克和裝甲車輛損耗嚴重,需要大量補充,而俄羅斯最新生產或全面改進的坦克數量較少,不足以支持戰爭的需要,因此就把老坦克端上來了。

如果不進行電子火控設備的升級,那些老坦克基本上沒有什麼新舊之分,損壞了就修,有三級維護體制,小用就小修,大用就大修,大修以後的老坦克就跟新坦克的一樣,而且坦克是可以多次大修,用上一百年都沒問題。

俄羅斯軍隊是世界少有的全裝甲機械化軍隊,特點就是坦克多、戰車多、大炮多,繼承了蘇聯軍隊的大縱深機械化作戰理論,在進行傳統的裝甲戰爭時,俄軍還是很厲害的。

儘管俄烏戰爭屬於機械化戰爭,但大家印象里的裝甲洪流高速劈入式的作戰並不多見。戰場上還有大量的陣地防禦戰,大量的步兵近戰和殘酷的巷戰,進行著激烈的爭奪戰,烏軍在頓巴斯地區修建有大量的野戰防禦陣地。

在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前線,烏軍在戰前和戰後都挖掘了大量戰壕,安排機槍和火炮陣地,以長距離交通壕相連,構成複雜的工事和火力點,意圖與俄軍打塹壕戰。立足於永備工事、堡壘防線和塹壕的防禦體系,再加上守軍裝備大量輕型反坦克彈藥,因此俄軍坦克和裝甲車在進攻這種堅固防禦陣地時也很頭疼,搞不好會損失很大。

相對比,我們解放軍也就是在2020年才剛實現全面機械化,但我們是機械化、合成化和信息化建設同步進行的。

截止到2021年末,俄軍總共有2609輛坦克在編,計劃最終增加到2850輛。而目前整個西歐11國的陸軍裝甲部隊才有1059輛主戰坦克。

正是俄軍強大的裝甲機械化部隊。才在戰前給了北約巨大的威懾力。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開戰前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說:「談到北約,我對這個問題的態度早已變得冷淡了,因為我們明白,北約不準備接納烏克蘭。北約害怕與俄羅斯產生矛盾和衝突。」

俄軍現役坦克數量里有一半是蘇聯時期生產的未經過改裝升級的老式坦克,包括%u422-72B/BA,%u422-80BV和%u422-80U,其中2000年以後出廠的新生產或改裝升級的坦克約有1340輛,包括%u422-72B3,%u422-80BVM,%u422-90%u410和%u422-90%u41C "突破"等,新式坦克約占總數的51%。

由於俄羅斯繼承了大量的蘇聯遺產,處於封存狀態的T-72/80等型號的老坦克就有上萬輛,因此俄軍擴充坦克部隊的潛力很大,唯一限制是錢有多少。這些年裝備的%u422-72B3和%u422-80BVM等「最新型」坦克,其實都不是全新生產的,而是將倉庫里的老坦克拖出來改裝升級的。

俄軍尚未實現營級合成化,因此單一編組的最大編制是傳統的坦克營,大多數是三連31車制的坦克營,少數是40車制的大營。

這些坦克編組在13個諸兵種聯合集團軍和5個艦隊軍里,總共大約為有80個坦克營,目前俄軍還有12個坦克營正在組建中。

俄烏戰爭,應該是最後一次大規模的傳統機械化戰爭。說起機械化,就需要提到鋼鐵積蓄量的概念。

就是大家眼裡的菜鳥烏克蘭軍隊,機械化程度也是非常高的,由於蘇聯重工業的底蘊,烏克蘭的傳統機械化裝備也是很多的,大量的坦克裝甲車,大量的火炮。遠遠超過地球上大部分國家,你看滿戰場的烏克蘭坦克裝甲車殘骸就明白了。

俄軍更是全機械化部隊,你看扔了一地坦克裝甲車輛就明白了。這些其實都是蘇聯雄厚底蘊在發揮作用。大部分國家其實並沒有如此之多的鋼鐵積蓄,即使是傳統的裝甲部隊也不多。沒有蘇聯打的底子,烏克蘭戰場很可能會像敘利亞、阿富汗和葉門一樣,烏泱烏泱的拖鞋+AK+RPG的衝鋒。

即使是美軍在冷戰結束以後這三十年來的數次戰爭,也沒有遇到過真正的機械化的對手,只是打了一些二流的才摸到機械化門檻的烏合之眾。

從戰爭形態上說,全機械化軍隊的威力是非常大的,其巔峰狀態上蘇聯解體前的蘇軍,以及海灣戰爭時的美軍,你看全機械化的美軍打剛剛機械化入門的伊拉克軍隊,就如同砍瓜切菜一樣。而當今的最強軍應該是機械化和信息化緊密結合的軍隊。

俄羅斯和烏克蘭,實際上是兩支風格相近的只是力量懸殊的傳統機械化軍隊的交鋒。 這是一場考古式的戰爭,很值得紀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2ce9486e7db509630eae99abd5dbe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