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全國多名醫院院長因腐敗問題落馬。醫藥板塊的持續下挫卻引發了市場對醫藥行業的擔憂。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大量資金藉助ETF加倉醫藥板塊。醫藥行業相關ETF份額凈增長超670億份。也有一個藥企出現逆市上漲的現象。數據顯示,醫療保健板塊的506家藥企中,有197家藥企出現上漲,二十多家收穫漲停,最突出的科源製藥,其一周漲幅超過了98%。
醫藥領域的腐敗問題也漸漸擴大範圍,給一些藥企的影響慢慢降下來了,現在,反腐反到了醫保局。有些醫保局和醫院勾結更深,之前爆出來的湖南湘潭,一個叫湘潭芙蓉醫院的醫療機構,勾結5名醫保系統官員,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騙取醫保資金高達約1218萬元。還有前一陣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醫療保障局原黨組書記、局長王忠平受賄一案。
醫保局是幹什麼的?權力為什麼這麼大?
醫保局主要是做擬訂醫療保險、生育保險、醫療救助等醫療保障制度的政策、規劃、標準並組織實施,監督管理相關醫療保障基金,完善國家異地就醫管理和費用結算平台,組織制定和調整藥品、醫療服務價格和收費標準,制定藥品和醫用耗材的招標採購政策並監督實施,監督管理納入醫保範圍內的醫療機構相關服務行為和醫療費用等。從這些業務範圍來看,醫保局其實能做多方面的事情,是醫保基金管理單位,也是醫保基金的管理者和監督者,但時間長了,手伸的也比較遠。
我們知道,醫院往往是不敢得罪醫保局的,很多矛頭就容易指向醫院或者醫生。之前去醫院看病,醫生可能會提前計算病號費用,或者給看看是不是有不合理的收費。
而現在是有的醫院給病人看病還得按醫保局來。因為醫保的總額預付制度,科室的單病種限額,醫院考核的藥占比,期間有著各種相互連接,醫院除了要治病求人,還得面對各項考核指標和相關固定政策。有的地方的醫保局還控制醫院的病人增長率,甚至是連病人用什麼藥,要用幾天也能管。干涉正常的一些臨床醫療工作。
現在醫保局確實是感覺權力過大了,藥品,醫療耗材,醫保報帳資金都歸是醫保局管,問題誰來監督醫保局,一個不會看病的單位,在指導醫院醫生怎麼看病,怎麼治療,怎麼用藥。很多醫院都用著「54321返點」的回扣模式。將指銷售人員按照職務高低進行劃分,每個數字對應不同的回扣比例。這也是截止目前全國168位醫院領導被調查的主要原因。
醫保局制度現狀與問題
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對各級醫保基金及其管理者、經辦者的一直有相關管理,比如利用對醫保部門同醫藥企業的接觸實施穿透式監管,使得醫藥企業無法通過贊助有關學協會、基金會項目,變相對醫保部門開展利益輸送。還有就是利用對帶量集采、醫保國談等工作提高保密等級,使得藥企幾乎沒有什麼制度空子可鑽。
但是各地醫保局並不接受國家醫保局的垂直管理,在執行國家醫保局廉政要求方面存在一定的變通空間。從國家醫保局成立到現在,各省市醫保局不可逆地成為強勢監管部門,手裡握著三萬多億醫保資金,成為我們公立醫療體系和醫藥產品市場最大的單一買單方。跟體量快速擴張同步的,是他們手裡的權力。
從他們的分層上,各級醫保局屬於行政主管部門,而各級醫保經辦機構,像如醫保中心、稽核中心、大數據中心這類,應該是為機構進行服務相關部分,他們手裡不應該有過度的權力。從行政角度上,各級醫保部門都不能有自己的部門利益,更不能有相關利於鏈條存在。他們這些機構和機構里的部門應該履行全國參保群眾利益代理人的職責。
還有從職能分類上,醫保國談、帶量集采上有些人都說如何讓藥品「准入」。如果要深究,其實醫保國談不屬於行政許可,屬於參保人的權益協議。嚴格的說,帶量採購是在國家醫保局組織下、由省級醫保基金組成單一省份或跨省份聯採辦並與醫藥企業簽署採購合同。各級醫保部門不能將「醫保准入權」異化為行政許可,並在其中設租尋租。
最後從制度角度出發,有些地方從其他系統調入醫保系統的幹部,覺得手中應該有些權力,把經辦機構變成行使權力的地方。還有的是權責不均,醫保局內部少數部門權力過大,與其他部門權責不對等。這些都是現在存在的一些問題。
最後 雖然這一陣有很多醫院醫保相關人員備查,但這只是開始,醫療反腐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受制約的結果,無論是哪個機構都會有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無論是醫療行業,教育行業,金融行業都是這樣,行業里的任何人只要不受監督,不受制約,都會忍不住貪污,制度缺失造成的腐敗是整體性的,上到整個行業,下到哪個醫院,其中的腐敗分子不是極少數,若是不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打掉一批有問題的又會繁衍另一批有問題的,趕走一個院長,就還會再來一群院長。反腐之後就沒有醫院可去了,沒有醫生能看病了。
所以反腐既要去解決很多環節上的問題,也需要平衡多方面的利益關係。當然了也得把行政屬性福劃分清楚,得打破醫療行業的各種壁壘,改變一些醫藥企業的盈利模式和管理模式,更得將原本市場的還給市場,將原本社會的還給社會。
我們之前說反腐應該從醫療體系制度開始,也要從醫院的管理機構開始,因為整個醫療腐敗利益鏈中,體系制度的不完善,導致了大部分的利益集中在了主管醫院的機關單位,少部分集中在了醫院手裡。
各級醫保局得理順清楚手上的監管智能,別某個時候整出一些變相增設行政許可的情況。比如有的城市醫保目錄准入權雖然被國家醫保局上收,可也會在私下做一些其他動作,像一些在醫保待遇政策中對門診慢病、門診特病、罕見病專項保障等做個別的小目錄。或者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中,對公立醫院實施特病單議、對醫藥企業實施除外支付時加進去一些小目錄。
這些小目錄往往是上面看不見的,自然也管理不到這些。而且各級醫保局不能越界直接確定目錄範圍、醫藥產品價格。八年前國家藥品價格主管部門國家發改委已經印發文件,除少數類別管製藥品外,對絕大部分藥品實施市場化定價。
綜合來說吧,還是得在制度上就要做好,制度上做好行政許可的劃分,明確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在源頭上讓可腐敗的縫隙少一些。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