饋電油耗比油車還低?為什麼總有人認為混動能打破能量守恆定律

2023-12-13     汽車扒一扒

任何技術都應該建立在真理之上,打破能量守恆定律的技術一定不存在。

聊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提一個重點,目前所有內燃機的熱效率都不高,所謂廠家宣傳的最高熱效率,其實只是極限、理想狀態下最高的點,某一瞬間能夠達到44%的熱效率。

但其實綜合工作熱效率,能夠突破35%就已經不錯了。

基於這個前提來聊,一切都顯得很真實,任何PHEV和REEV車型,只要是電池包沒電,油耗都不會低,尤其是在跑長途、高速的情況下,油耗會反超同尺寸的燃油車。

電動化產品在設計之初的目的,就是想要通過電機、電池的配合,來降低內燃機在低熱效率工作區間的頻率。

無論是電為主,還是油為主,核心載體都是內燃機。因為車輛跑長途的需求一定有,電池包提供的EV續航里程一定遠不夠用,內燃機才是核心主導。

那麼,只要在虧電狀態下跑長途,油耗一定是遠遠高於同尺寸燃油車的。

一方面,拖著電池包自重更大,同尺寸的燃油車可能只有1.6噸,但PHEV的自重往往能夠達到2.2噸以上,另一方面,電池包沒電,整車全靠內燃機提供能量,拖著更重的車,即便是處於最佳熱效率區間,油耗也不可能低。

PHEV以及REEV車輛,更多是通過不同的技術路徑,儘量放大內燃機的最高熱效率區間,將此前的「高熱效率」工作區間從點,放大到面。

電動化產品最適合的場景一定是市區。

市區車速更低,而且距離相對較短,可以完全進入EV模式,並且補能更加方便,即便是虧電狀態,最高不超過70km/h的市區時速,不會給發動機帶來工作壓力,即便車輛更重,但內燃機的工作效率非常高。

比如說DM-i,70km/h-80km/h以內是增程模式,即便是饋電狀態,內燃機做的是高熱效率的「原地發電」工作,熱效率更高,耗油量更少,上了80km/h以上的時速是直接驅動車輛,進一步降低能量損耗。

簡單來說,混合動力車型的優勢是在市區,跑高速一定不占優勢,尤其是在饋電、高速狀態下。

舉個例子,理想L7在高速巡航時的真正油耗能夠達到10L-12L,同尺寸的燃油SUV跑高速根本不會有這種油耗,比如說寶馬X5的油耗也只是在8L左右。

只要沒電,全靠發動機拖著更重的車身,就不可能省油,因為拼到最後,還是發動機的核心技術。

電動化時代很多人都忽略了發動機,如今這個時代只是降低了發動機的入門製造門檻,但頂級的發動機製造上限依然很高。

只要裝著內燃機的PHEV和REEV,在高速巡航時的油耗都不會低,更適合它們的場景,是偏向於低速的市區和環路。

所以那些說PHEV和REEV跑高速同樣很省的人,忽略了兩個最重要的因素。

一個是內燃機的重要性,一切依然是以內燃機效率為主,另一個是拖動更重車身所需要的耗能量,不會比輕幾百公斤的油車省。

過去有句話叫「有電一條龍,沒電一條蟲」,其實應該改成「有電不燒油,沒電油耗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120c2de79053ae1875e394b09b7de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