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中,其實美軍只是看起來「懶散」而已,戰鬥力是絕對不弱的。試想一下如果美軍真的像大家所說的那樣不堪一擊,又怎麼可能在歐洲戰場上與德軍相提並論呢?這怎麼想,都是不現實的。
而且美軍戰鬥力之所以顯得強悍,武器精良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而已,美軍的強大某種程度上是得益於其豐裕的底蘊,美國雖然建國時間並不長,但美軍卻靠著後期的努力迅速成長為一支具備璀璨歷史的軍隊。
美軍「脫胎」於英國殖民時期的英屬地方民兵部隊,在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以華盛頓為首的先驅們,就是依靠著這支看起來弱勢的民兵部隊,與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正規軍較量,最終贏得了獨立。
而經歷過硬仗無數,並且能打贏當時世界上最強的英軍,美軍自然是身經百戰的存在,更別說它還有著當時世界上最為嚴格和先進的軍事體系。
——或許很多人印象中美軍都是不經打,在戰場上隨便遇到些挫折就會選擇投降,但這是與抗美援朝志願軍相對比所形成的一個刻板印象。其實在各國軍隊里,美軍並不是我們想的那般。
有一些人說美軍是允許投降的,這一點屬實,可問題是在美國軍人行為準則中,對可以投降的條件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其中第一條就寫著:所有的美軍士兵,要時刻做好為自己國家獻出生命。美軍士兵都不能主動向對手投降,作為軍隊的指揮官,必須在手底下的作戰士兵已經完全失去抵抗能力,並且在後勤補給基本消耗殆盡的情況下,才可以向對手投降。
除以上兩點外,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所有被俘虜的美國大兵,在被詢問到軍事情報相關問題之時,都是不能泄露的,否則的話就犯下了叛國罪。
要知道美軍可是有著一整套,對於叛國士兵的懲罰方式。所以在相對應的軍隊準則和懲罰體系作為保障的前提下,其實美軍的整體戰鬥力還是不差的。
曾經在歐洲戰場上,也有一些精銳美軍表現得確實很強硬,比如說101空降師,再比如說阿登戰役時,被包圍的美軍也大多抵抗到最後一刻,投降的士兵和一直保持戰鬥的士兵比例,並沒有我們猜測的那麼離譜。
我們需要客觀地去正視美軍的作戰能力,更何況美軍士兵,其整體受教育水平在全球範圍內都是一流的,早在二戰的時候就是如此。
——其實一直以來左右軍隊戰鬥力的關鍵的一點,就在於軍人的整體受教育水平。而當時在二戰中,有90%以上的美軍士兵都是識字的,他們起碼都受過初級或者中級及以上教育,不僅對於現代化武器有一定了解,對於作戰戰術、戰略上的領會能力也更強一些。
況且美國還有著非常完善的軍事教育體系。美國第一所軍事院校是在1802年創辦的西點軍校,該軍校是美軍的靈魂,在經過了二百多年的發展後,美軍內部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軍事教育體系。
根據現有的消息來看,全美國範圍內的軍事院校有113所,其中有14所都是美國國防部直屬的高級軍事院校。同時陸軍、海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這四大兵種,也有著分屬自身的軍事院校。而系統化的軍事教育,每年都能夠給美軍輸送大量的優質軍官、士官。
因此美軍組建出了世界上最先進,以及最迅捷、有效的軍事指揮體系,基層作戰部隊的主觀能動性是很強的。打個比方來講,美軍當中就連排一級的指揮官,都可以在脫離上級命令的情況下,進行持續性的獨立作戰。
總之,完善的軍事教育體系是美軍能夠保持較強戰鬥力的重要原因。而除了這個之外,美軍能夠在諸多大型戰役中取勝,也要多虧其擁有極為強大的後勤補給能力。
——在二戰中有一則故事,說有一個德國的上校,他手底下的士兵俘虜了一輛屬於美國軍隊的吉普車,在吉普車上發現了一個蛋糕,而這個蛋糕竟然是前一天於美國本土生產的。
在看到這一幕後,德國上校就感嘆:德軍在戰爭中的失敗近乎是必然的。雖然通過這個故事,就得出這個結論有些誇張了,但這足以讓我們感受到美軍那變態的後勤補給能力。
在當時,同樣屬於同盟國陣營的蘇聯,軍事力量並不比美軍弱,但是蘇軍到了中後期,也會出現後勤補給不足的問題。要知道,從蘇聯本土到戰場前線的物資補給線,可是遠遠要比美國本土到歐洲的後勤補給線要近得多。
能夠具備充足的物資補給,不僅能保持美軍的單兵作戰能力,對於他們自信心的提升也是極大的。而能夠具備這種後勤補給能力則與美國的綜合國力有著直接關聯——畢竟美國完全能夠依靠經濟實力作為依託,提升工業、製造業水平,繼而建立出大規模的海上運輸船,以及空中運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