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羽小將猝逝引發討論,運動猝死是什麼?AED應該如何使用?

2024-07-01     南方都市報

7月1日,亞羽聯和印尼羽協發布公告稱,在印尼舉行的2024亞洲青年羽毛球錦標賽混合團體小組賽中,中國羽毛球隊的17歲小將張志傑突然暈厥,送醫後因搶救無效去世。網友對張志傑暈倒後,現場的處置措施有所質疑,更有專業人士發文表示,認為應該「第一時間判斷情況並且現場心肺復甦,拿到AED並且除顫」。

17歲羽壇新秀剛獲全國青羽冠軍

據公開資料,張志傑2007年生於嘉興,2023年進入國家青年隊。他獲得過2022年全國U系列羽毛球比賽U15-17總決賽15歲組男子單打冠軍,2023年全國青年羽毛球錦標賽乙組男子單打冠軍、男團冠軍,2024年荷蘭青年羽毛球國際賽男單冠軍和2024年全國青年羽毛球錦標賽乙組男團冠軍。

7月1日上午,中國羽毛球協會通報稱,張志傑在場地上突然暈倒後,中國隊領隊、教練、隊醫、翻譯等與組委會醫療人員馬上組織搶救,並及時送往醫院。

亞羽聯和印尼羽協在公告中稱,張志傑在小組賽對陣日本隊的比賽中暈倒,賽事醫生和醫療小組對他實施搶救。他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內就被救護車送往醫院。

亞洲羽毛球聯合會、印尼羽毛球協會和組委會對此深表悲痛,並向張志傑的父母、家人和中國羽毛球協會表示最深切的慰問。聲明稱,「世界羽壇失去了一位天才選手」。

據媒體了解到,張志傑的母親已經獲悉這一噩耗,他的家人正在辦理手續去印尼。目前,屬地政府工作人員正在張志傑家中慰問。

心臟急救的「黃金四分鐘

網友紛紛惋痛的同時,對現場急救的不專業也提出了質疑,

有醫生髮文稱張志傑惡性心律失常可能性很大,表示稱急救的關鍵就是醫療人員或者旁人第一時間判斷情況並且現場心肺復甦,拿到AED並且除顫。

面對危急狀況,心臟急救「黃金四分鐘」至關重要。心臟急救「黃金四分鐘」,主要包括高質量的心肺復甦(CPR)和準確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面。其中AED被譽為「救命神器」,是一種可攜式、易於操作的心臟急救設備,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在患者心臟驟停第一時間給予電擊除顫,幫助患者恢復心跳。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AED時,8 歲以上患者選用成人電極片;8 歲以下,優先使用小兒電極片,若沒有,應選擇除顫器上的「小兒模式」;若患者裝有心臟起搏器電極片應距起搏器至少 2.5 厘米;AED 瞬間可以達到 200焦耳的能量,給病人施救過程中,請按下通電按鈕後立刻遠離患者,並告誡身邊任何人不得接觸靠近患者;如果使用完 AED 後,患者沒有任何生命特徵(沒有呼吸心跳),馬上送醫院救治。

知多D:

運動是良藥,但不適當的運動也有危險。我國學者分析了廣東地區2007~2021年與運動相關的374例猝死事件,發現運動相關猝死發生後,僅有23人(6%)及時得到現場救助,2例使用了體外除顫設備(AED)。調查顯示,籃球(34.5%)、跑步(19.5%)和羽毛球(12%)導致的相關猝死人數位列前三名。

運動性猝死,指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後24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意外死亡。目前認為,運動本身並不是導致死亡的原因,之所以誘發意外,與幾個原因有關:

1、愛運動的人認為自己身體素質好,運動能力強,常疏於體檢,如果有潛在疾病沒被早發現、早診治,就可能導致運動性猝死,其中風險最高的潛在性疾病就是心臟病。

2、由於工作和生活原因,絕大多數人參與運動的時間主要集中在下班後,有的人此時身心俱疲,突然進行劇烈運動,就容易誘發意外。

3、長期不良生活習慣,比如吸煙、飲酒、熬夜、壓力大等。

4、籃球、跑步和羽毛球三項運動在我國普及率高、參與人數多,出現運動意外的數量自然會升高。

5、這幾項運動相對於其他運動強度較大,如果運動者平時沒有規律運動,未按照循序漸進的要求進行科學運動,突然運動就可能成為惡性事件的誘因。

運動前中後都要控心率

如何最大程度降低運動猝死風險?控制好心率是關鍵。

心臟的每次跳動都會推動全身血液流動,運動強度越大,心臟對運動刺激的反應越明顯,心率就越快。

一般人在安靜狀態下,正常心率範圍是60~100次/分鐘。但由於運動項目、強度、時間、人體耐受程度不同,每個人的運動心率有顯著差異,因此專家們劃定了一條運動時最大心率的「警戒線」:

一般成年人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齡(歲),如果超過則可能發生心血管異常。

那麼,如何控制運動前後的心率水平?大致分三個階段看

運動前

熱身階段的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60%,相當於小強度運動,適合做些簡單的活動熱身,以慢跑和散步為主,持續10~20分鐘左右,心率從最大心率的55%逐漸增加到60%,以刺激心肺,讓身體意識到運動已開始。

運動中

有氧運動+適當無氧運動,以整體感覺舒適為宜,心率從最大心率的60%~65%逐漸增加到70%~80%,相當於中等強度運動。

如果進行高強度運動,心率可達到最大心率的80%以上,但這種心率的持續時間不應超過10分鐘,尤其是有基礎病人群,一旦達到最大心率水平,應適當降低運動強度,即放慢速度、降低節奏。

有的人會發現,自己的運動強度不大,但心率升得很高。這是因為運動前後不太注意熱身和放鬆,有氧能力又較弱導致的。此時可先做熱身運動,將整體心率穩定在100~140次/分鐘,再推進運動進程。

運動後

不要立即停止運動,要慢慢降低運動強度,可採用慢走5~15分鐘的方式進行。

此時,由於心率是從較高水平下降,身體從運動狀態恢復到安靜狀態需要消耗大量氧氣,所以運動結束後心率需要一定時間恢復到安靜水平。

一個人心肺耐力越好,運動結束後心率下降速度越快,反之下降速度越慢。如果訓練持續時間長、訓練強度大,身體在疲勞狀態下,心率下降速度就會比較慢,恢復安靜心率水平的時間也就變長了。

為實時了解心率情況,運動時不妨佩戴常見的心率監測設備,如運動手錶、運動手環等,以把握運動強度;也可通過自我感覺衡量運動強度,例如中等運動強度的主觀表現為呼吸心跳加快,但仍可較輕鬆地講話。

此外,運動過程中還應做到以下3點:

及時補充能量:建議每跑5公里喝100~150毫升水。夏天飲用水要保持在8~12攝氏度,冬天保證水溫在30~40攝氏度。

感冒、發燒不運動:感冒發燒使機體免疫能力下降,運動會進一步加速免疫力下降,病毒易入侵,如果入侵心肌,會形成病毒性心肌炎。

此外,在自身很疲憊、熬夜的情況下,也不建議劇烈運動。

出現不適別硬撐:一旦出現明顯的氣喘、胸悶、胸痛,要立刻減緩運動或暫時退出運動。

運動猝死看似事發突然,實則有跡可循:

1. 如果近期存在過度疲勞、情緒激動,有發作性胸痛、胸悶、心慌或咽部緊縮感等不適,建議及時就醫,待身體狀態恢復後再運動,以免誘發意外。

2. 遇到季節交替、天氣變化等情況,更要多加註意。

3. 有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腎病、年齡較大、家族史、吸煙、運動不足、肥胖等問題的,都屬於高危人群,初始運動、有新發症狀或想提升運動強度時,建議先進行心血管危險分層和運動風險評估。

提醒:

出現猝死情況後,在場的人首先應判斷患者的意識和呼吸,如果無反應且無呼吸或瀕死嘆息樣呼吸,應立刻向路人呼救,請求幫忙撥打120,並根據AED(自動體外除顫儀)指令進行除顫

如沒有相關設備,則需要自行採取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現場急救應堅持到120或急救人員到來.

整合:楊景博

來源:澎湃新聞、生命時報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0ae4ec0e5cd7ca9f539c9b40bbe7e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