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學民 誦讀:劉紅霞
《紅樓夢》里說,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這是說女人性情似水,極盡柔情。什麼樣的女人才是美麗的女人?對於女人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有不同的見識。古詩里說「壚邊人似月,皓婉凝霜雪」,這是讚美江南女子了。江南故事中總是蒙上一層霏霏細雨,伴上幾聲簫管絲竹,滴上幾滴江南女子的清淚,立刻彰顯出一種楚楚動人的清婉和幽深。其實,深情、含蓄、細膩、溫婉、迷濛,而又若帶有一絲傷感的情調,彼是江南女子的情致和精髓。
朱自清先生說,美好的女人「便是有著美好的顏色和輪廓和動作的女人……第一是有她的溫柔的空氣;使人如聽簫管的悠揚,如嗅玫瑰花的芬芳,如躺在天鵝絨的厚毯上。她是如水的密,如煙的輕,籠罩著我們。」
對於女人的美,賈平凹先生自有他獨到的看法。他在談到女人之美時說:女性的美是多方面的,各式各樣的。世上最美的風景不在名山大川,也不是風花雪夜,而是人,尤其是女人,女人才是世上人間的大美。許多男人注重女人之美都有自己的眼光,如先看臉、頭髮,還是腳、手、腰等。當然,當一個男人只有面對了一個具體的女人,才能真正注重她的什麼。我更喜歡女人的氣質,氣質是什麼?是一種意會而不能用語言準確說出來的東西,是從心靈透射出來的,是不言的。
女人的漂亮不會永駐,女人的態卻常伴終生。態:氣質或風度。清人李漁如是說:女人有態,三分之色可增至七分;女人無態,七分之色則減至三分。態如火之焰、燈之光、珠之寶氣。
在長達五千年的人類文明史中,女人以各種各樣的美,明媚著這個世界。一部盈溢著仁愛精神的《孟子》,其淵源來自沒有留下名字的孟母的博大仁愛。孟母「擇鄰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比一部《孟子》更為深入人心,她將母性的愛,演繹成一部家喻戶曉,世代相傳的人間大書,以普通婦女的含辛茹苦、堅忍不拔,培育出了孟子這位世界級大師。孟母是偉大的,慈愛的,同時她的人生也是美麗的、燦爛的!
還有為漢藏親善而遠嫁西域的文成公主。從公元641年至643年,由任城(今山東濟寧)——西安——拉薩,兩年的時間才走完她的艱險成婚之路,那是一條不歸路!從繁華大唐,來到寒冷荒涼吐蕃,「當舉手道別一步三回頭的父親,強忍著的淚水終於小溪般地奪眶而出,只有滿月似的臉龐上還透著堅強與安詳。她那成熟豐饒的情懷明鏡似的知道:這就是永訣,又是開始;是埋葬,更是新生。」從此以後,她隻身面對一片洪荒寒冷的莽原,面對一個語言不通,舉目無親,又桀驁不馴的民族。
更為不幸的是,當她剛剛三十出頭的時候,摯愛她的丈夫松贊干布舍她西去,「又沒有一個同胞親人在身邊勸慰,該是怎樣的力量才能渡過未來的時日?」而她卻堅強的活下去了,直到680年10月丙午,才懷著對吐蕃,對吐蕃人民的留戀,懷著對大唐無比的眷戀,離開了這個世界。一千三百多年過去了,藏族人民至今仍把她當作保護神一樣,與松贊干布一起供奉在各個寺廟裡。而她從大唐帶去的經書,依然在布達拉宮藏著,釋迦牟尼象還在大昭寺供著;大唐的種子,還在吐蕃的土地上,一季又一季的播種著,收穫著。
其實,說起女人來,美麗的內涵豈止這些!女人本質的美麗還在於她們的平凡和普通,在於她們給予這個塵世生育了孫男嫡女,延續了這個溫情而又繁蕪的世界。張愛玲女士如是說:「女人是最普通的、基本的,代表四季循環,土地,生老病死,飲食繁殖。女人把人類飛越太空的靈魂拴在踏實的根樁上。」
這才是女人美麗的真實所在。細想起來,女人的美麗光輝,不是一直在溫暖著每個家庭,明媚著這個社會,燦爛著這個博大的人間世界嗎?!
李學民,男,作品散見於《大眾日報》《僑報》《山東文學》《安徽文學》《語言文字報》《生活日報》《廣州日報》《百姓故事》《當代散文》《長河晨刊》《魯北文學》等報刊雜誌。《大嫂》獲2007年中國「年度散文優秀獎」,由《讀者》2008年6期轉載(鄉土人文版),並選入《山東散文選》(1978--2008);散文《蝴蝶泉》編錄2008年「首屆世界華人遊記徵文大賽精選集」《走遍天下》;《去年元宵今朝別》入選由華東師範出版社出版的《最受中學生喜愛的100篇散文》一書;散文《風中的父親》2015年被江蘇省編入《初中生世界》;散文《棉花紡車》收錄《中國散文大系.抒情卷》,獲中國散文學會「當代散文最佳獎」。小說《死亡婚姻》被編入「中國第一部抗震救災題材微型小說集」《大愛 真情》。著有散文集《留個人給自己仰望》。
作者簡介
劉紅霞,微名淡然,中學老師,喜歡誦讀和舞蹈。
誦讀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