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寧街10號新「主」鮑里斯·詹森,是英國版特朗普?

2019-07-25     第一財經廣播

「我當上首相會比在火星上發現『貓王』(美國已故搖滾歌手)還難。」

詹森數年前曾如此迴避自己的政治抱負

英國前外交大臣鮑里斯·詹森(右)與現任外交大臣傑里米·亨特在倫敦唐寧街10號門前的拼版照片 (圖片來源:新華社)

英國新首相鮑里斯的開掛人生能否延續?

英國保守黨黨內投票結果23日公布,前外交大臣鮑里斯·詹森以壓倒性優勢擊敗競爭對手傑里米·亨特,當選保守黨黨魁。在經過相關程序後,他將成為新的英國首相。

獲邀作為英國首相組閣,並正式接替一個多月前已確定辭職的「看守首相」特雷莎·梅,入主唐寧街10號。

7月20日,英國倫敦議會大廈外,一些反對「脫歐」的示威者放飛「詹森寶寶」氣球,抗議保守黨的立場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從政近20年來,鮑里斯·詹森一向是英國政壇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一頭金色亂髮和民粹政治理念,在近年來為他帶來了「英版特朗普」的標籤。然而,鮑里斯和特朗普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路徑和迥異的政壇經歷。

詹森全名為亞歷山大·鮑里斯·德普費費爾·詹森(中間名「鮑里斯」,來自於他父母在紐約偶遇的一位俄國流亡者。他最喜歡用這個俄文名字示人,加之他的姓氏詹森在英國實在太過普遍,即使他成名和從政之後,英國人也普遍習慣用鮑里斯來稱呼他)

鮑里斯的出生地也意味著他不同常人的人生———美國紐約曼哈頓的上東區(曼哈頓也是富人鍾情的居住區域,沿著中央公園向北向東,就是有名的上東區),當時他的父親斯坦利·詹森正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經濟學學位,他的母親夏洛特則是一名家境優渥的藝術家。

根據美國的屬地主義國籍法,詹森擁有英美雙重國籍,而直到2016年出任英國外交大臣之前,他才正式放棄了自己的美國國籍。

19歲時候,鮑里斯獲得了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的獎學金,入讀該院久負盛名的古典學專業,

有趣的是,那一代牛津學生在21世紀初湧現了一大批知名保守黨政客,包括

前黨魁和首相卡梅倫、

前黨魁和外相威廉·黑格

以及在這次黨魁競選中他的直接對手傑里米·亨特

曾經也是個傳媒人 柴契爾夫人最欣賞的記者

詹森最崇拜的人是邱吉爾,但在對待歐洲大陸是否應該統一這個問題上,他與偶像的觀點南轅北轍——邱吉爾是早期的「泛歐洲主義者」之一,對成立共同市場和歐盟起了先導作用,詹森在2016年投身「脫歐」陣營,旗幟鮮明主張英國必須離開歐盟

大學畢業後,鮑里斯先後任職過《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隨後成為了《每日電訊報》駐布魯塞爾歐洲總部的專欄作家

當柏林圍牆倒塌後,歐洲大陸充斥著對於歐洲一體化的樂觀情緒,但鮑里斯卻是異類。他抓住一切機會用筆表達著對歐洲一體化損害英國利益的不滿,這讓他在布魯塞爾記者圈裡成為眾矢之的,但他堅定的「歐洲懷疑主義」態度,卻讓他在英國尤其是保守黨內斬獲了大批讀者。

這其中就包括時任英國首相的「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她曾稱呼鮑里斯為「我最欣賞的記者」。

1994年,鮑里斯離開布魯塞爾,返回倫敦工作。在1997年大選中,他人生第一次代表保守黨參選一個工黨的安全選區議席,並不出所料地落敗。隨後鮑里斯前往《每日電訊報》的姐妹刊物《觀察者》雜誌,成為了一名專欄主筆。

鮑里斯放蕩不羈的性格有時會令同事們哭笑不得,報社的同事常常因為他的拖稿而加班,而雜誌社則不斷收到鮑里斯試駕新車但違章停車而留下的巨額罰單。

不過,他的才華、文筆和幽默感還是為雜誌帶來了相當的銷量,最終在1999年,鮑里斯成為了《觀察者》雜誌的主編,正式躋身英國頂尖媒體人的行列。

政壇轉機「幸運小子」和「脫歐」擁護者

鮑里斯的政治生涯始於2001年,因為牛津郡亨利選區議員的退休,他決定參加這個保守黨安全議席的補選。

2003年,鮑里斯的從政之路迎來轉機。軍人出身、沒有大學學歷又缺乏個人魅力的史密斯被黨內逼宮下台,霍華德成為新黨魁,鮑里斯被新領導直接點名為「保守黨新生代力量」,並被任命為保守黨副主席。

(圖片:日本「電影皇帝」黑澤明的《影武士 》)

兩年後,卡梅倫接任保守黨黨魁,鮑里斯被任命為「影子內閣」高等教育大臣。2008年的倫敦市長選舉,成為鮑里斯從政生涯的第一個高峰。

作為英國最大的直接選舉職位,儘管並不在議會中擁有發言權,但倫敦市長的地位和權力在英國政壇絕不能小視。

(大部分國人第一次認識鮑里斯,是在2008年8月他作為候任奧運城市市長前往北京參加奧運閉幕式)

一頭蓬亂的金髮,一身頗為邋遢的衣著,還有略顯狂傲的做派,給不少中國觀眾留下了與傳統「英國紳士」相差甚遠的印象。不過,在倫敦市長的任上,鮑里斯還是做出了不少的成績,比如,他推出的街頭自行車租賃項目被稱作「鮑里斯自行車」,一些人甚至把倫敦奧運會稱作「鮑里斯奧運」。

(2019年1月8日,在倫敦,英國前外交大臣鮑里斯·詹森騎車經過支持「脫歐」的示威者 圖片來源 新華社)

2016年鮑里斯卸任市長後馬上作出的民調顯示,倫敦市民對他的市長任期的滿意度為52%,不滿意度只有29%。

八年的倫敦市長生涯過後,鮑里斯已經積累了相當的政治資本,再也不是那個在黨內根基甚淺的記者,而是時刻有能力挑戰黨首乃至首相大位的實力派。

鮑里斯重返議會的決定,正是因為他看到了2015年大選時卡梅倫做出了舉行脫歐公投的承諾。

作為保守黨內長久以來的疑歐派,他已經隱忍了很久。為此他無視卡梅倫希望他進入新內閣的橄欖枝,圖的就是在脫歐公投中領導保守黨內的脫歐派和卡梅倫政府打擂台,如果賭贏,自己就有了最大的政治資本,推翻自己的學弟,直接坐上首相寶座。

鮑里斯登上脫歐派航船的當天,國際外匯市場英鎊重挫2%,充分說明了他對於脫歐派大業的分量。

當年6月,如鮑里斯所願,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卡梅倫轉天即宣布辭職。就當所有人都以為鮑里斯的機會已經來臨之時,他在黨內最重要的脫歐派盟友麥可·戈夫給了他背後一刀。戈夫表示,鮑里斯「沒有辦法領導全黨,也沒辦法建立團隊完成任務」。

也許是深感局勢混沌,鮑里斯沒有選擇堅持,他宣布不參加黨首選舉,目送特雷莎·梅當選,並接受了梅在新內閣中為他安排的外交大臣一職,正式進入了英國內閣核心。

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盃尚未結束,鮑里斯就在切克斯會議上反對特雷莎·梅的脫歐協議。他用一封無比華麗的辭職信,宣布自己無法支持首相的方案,只能辭職。

鮑里斯和脫歐大臣戴維斯的雙雙掛冠而去,開啟了保守黨內持續一年的動盪,也讓英國無法如期脫歐。最終,特雷莎·梅在今年6月含淚辭職。

特雷莎·梅宣布辭職後,詹森在多個場合闡明過他的「脫歐」主張:英國必須在10月31日之前脫離歐盟,為此不排除「無協議脫歐」可能性;為了換取有利於英國的協議,不排除以其他選項代替北愛爾蘭與愛爾蘭邊境設置的「備份協議」,不排除扣留應支付給歐盟的390億英鎊的巨額分手費。

(2019年1月29日,在英國倫敦,英國前外交大臣鮑里斯·詹森(中)在議會下院進行辯論 新華社)

英版特朗普?

回顧鮑里斯迄今為止的政治生涯,他有利用民粹的一面,在從政和脫歐進程中也因此遭受了不少批評,甚至陷入法律麻煩。但是,一些將鮑里斯和特朗普進行簡單對比並得出二人相似的結論,是缺乏根據的。

相比特朗普這個商人出身的總統,鮑里斯無論出身還是職業生涯,都走的是相當典型的英國精英路徑。鮑里斯的從政經歷非常完整,從議員、市長到內閣重臣,再到首相,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而且,他在保守黨內根基極深,有一批鐵桿的擁躉,也不缺乏臨時的盟友。

與特朗普那種商人式的嬗變和缺乏路徑執著的性格不同,鮑里斯不是一個典型的機會主義者,他對於歐洲懷疑主義的堅持,才是他最終能獲得保守黨壓倒性支持的關鍵。

不過,兩人除了頭髮顏色之外,倒確實還有一點十分相似,那就是「榴槤體質」。有多少英國人愛鮑里斯,就有多少英國人討厭他,後者也不會比前者少。他的倨傲、懶散,以及無時無刻不在流露著的「精英優越」,都絕非是英國普通百姓所欣賞的美好品質。

即便在保守黨內,隨著他的當選,財政大臣哈蒙德、司法大臣高克、國際發展大臣斯圖亞特、甚至之前鮑里斯的下屬,外交部次官阿蘭·鄧肯爵士,都宣布向任期只剩最後一天的特雷莎·梅辭職,以表示對鮑里斯當選的割席明志。

特朗普覺得他行

頗受媒體關注的是,詹森與美國總統特朗普之間私交甚好。訪英前夕,特朗普曾多次公開表示支持詹森成為英國首相,讚美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

在美英「後脫歐時代」自貿協議問題上,鑒於特朗普對此熱情極高,詹森也希望藉此修補英國駐美大使密件泄露事件給兩國關係造成的裂痕。

不過,詹森與特朗普在一些問題上也存在分歧。比如,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後,時任外交大臣詹森表態支持該協議。

能否扛住在野黨的炮火和執政黨內的分裂,渡過執政前幾個月的重重難關,仍需拭目以待

鮑里斯的首相之路,註定不會是一片坦途

作者:雨蕭

編輯:侯憶楓

監製:王俊稷

來源:中國新周刊、新華社、中國日報雙語新聞等。

「第一財經廣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pKKmwBmyVoG_1ZEyM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