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
14時38分
伴隨著一聲悶響
南門大橋成功爆破
新建南門大橋預計
於2021年9月底前完成項目建設
爆破瞬間
此前的準備工作
躍龍大橋
(又稱南門大橋)
位於桃源南路南端,跨越大溪
城南美景一覽無餘
每一個寧海人翻開舊相冊
大概都會有一張和「南門大橋」的合影
1976年, 南門鐵橋前合影 ,萬里紅提供
它是兒時的記憶
是橋下捉魚摸蝦的歡樂時光
是夕陽下追逐晚霞的閒適淡然
從今天起
老南門大橋將不復存在
但它作為歷史的見證者
見證了寧海的日新月異
從鎮寧橋—南門鐵橋—躍龍大橋
我們走進它的前世今生
南門大橋的前世今生
鎮寧橋
關於南門大橋的最早記載
《寧海縣建設志》記載
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4年)
此處建有石板橋,取名鎮寧橋
20世紀90年代遭圮
南門鐵橋
1965年
在石板橋東側新建輕軌連續桁架橋
6孔,單孔跨徑20米
長130米,寬3.2米,橋高7.1米
水泥預製板橋面,僅供行人和手拉車通過
時稱南門鐵橋
才建23年
1988年7月30日
南門鐵橋遭特大洪水沖毀
老一輩記憶中的鐵橋不復存在
躍龍大橋
1989年6月
在原址重建起一座
鋼筋混凝土輕型剛架拱橋
3孔,單孔跨徑45米
灌注樁漿砌料石墩台、預製微彎板、
現澆混凝土填平層和鋪裝層橋面
全長159米,寬12.5米,凈高8.6米
1990年4月竣工,改名躍龍大橋
造價163.07萬元
其中香港實業家包玉剛捐資港幣100萬元
2002年
拆除鋼筋混凝土欄杆,安裝了花崗岩欄杆
並對全橋側面進行噴塗
2008年
對橋樑主拱肋、上弦杆、實腹段、
橫樑、橋墩、橋面和伸縮逢進行加固維修
與7.30洪災同角度的南門大橋照
今天
我們成功爆破的南門大橋
就是這座躍龍大橋
但不管大橋名字如何更改
在我們的心中
它都叫南門大橋
30多年的歲月里
南門大橋是老城區與溪南片主要聯接通道
亦是老城區出南門的標誌性要塞
承載了寧海城區建設主要交通的橋樑
抒寫了一代寧海人的記憶
留下許多橋和城南的故事!
城南舊居
上世紀80年代
城南一片繁華
棉紡廠、化肥廠等工廠
大多在城南落腳
改制前的寧海棉紡廠
60年代寧海城關集市貿易市場
1988年7月29日晚至30日晨
持續12個小時的暴雨下
城南變成一片汪洋
1988.7.30 寧海南門大溪
洪災過後,城南重整山河
堅定的建設腳步下
徐霞客大道、飛鳳山公園精彩亮相
飛鳳山莊 糯小米攝
去年通車的興寧廊橋
更是成為寧海人的「網紅打卡地」
夏日的傍晚
帶晚霞、波火一起入眠
興寧廊橋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繁華
到「7·30」洪災之後的落寞
再到如今
徐霞客大道、興寧廊橋等地標的崛起
南門大橋見證了城南蝶變
城南新居
老橋見證歷史
新橋展示輝煌
一年半後
南門大橋將會以五孔拱橋嶄新的面貌
呈現在南門大溪之上
成為南門靚麗的風景點
新建南門大橋
現狀的南門大橋經過多年的運營橋樑主體已出現嚴重的損害無法滿足現行交通量的承載需求因此,對現狀南門大橋的改建既是打通交通瓶頸、緩解交通擁堵、確保交通安全出行的需要更是提升景觀效果、改善城市品質的需要
本次改建主要內容
南門大橋的拆除和新建、南門大橋北側徐霞客大道與桃源南路交叉路口改造、橋樑南側接線道路的改造及橋樑兩側橋下游步道貫通。
本次改造路線全長約350米,寬31-34米。其中橋樑全長約160米,橋寬34米。橋樑總面積約5440平米。
橋樑南側接線道路長約100米,道路寬度31米。
橋樑北側緊鄰徐霞客大道與桃源南路交叉路口,為滿足交通需求,結合本次橋樑改建對交叉口進行改造,改造長度約90米,改造面積約5000平米。
橋下游步道貫通、下穿橋下空間改造面積約1500平米。
效果圖
老南門大橋
將永遠留存在我們的記憶中
新南門大橋
將陪伴著寧海走向新的未來
致敬老南門大橋對城市的貢獻
致敬為新南門大橋付出的人們
來源:寧海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