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害岳飛的奸臣万俟卨,他的名字怎麼讀?他到底是什麼人?

2020-07-03     煮酒君

原標題:陷害岳飛的奸臣万俟卨,他的名字怎麼讀?他到底是什麼人?

一提起民族英雄岳飛墓前的幾尊跪像,你最先想到的是否是秦檜的那一尊?那你是否還曾注意到,在秦檜身邊還有一尊書著万俟卨(音同"莫其謝")之名的跪像?

岳飛墓前的跪像共有五尊,分別是當初陷害岳飛的主要"劊子手"秦檜、秦檜之妻王氏、王俊、張俊和万俟卨。而秦檜和万俟卨,又是這五人中唯二還被寫進了《宋史·奸臣傳》的大奸吝。

秦檜我們再熟悉不過了。而万俟卨,作為一個開封府武縣(今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走出來的讀書人,倒是還有一個我們不太熟悉的背景。

在看到"万俟卨"這個名字而不知其讀音的時候,你覺得其中的姓氏是什麼,"萬"?當你知道在這裡"萬"讀作"莫"的時候,你也許就已經有了猜測:這個名字和少數民族有些關係。

確實,"万俟卨"這名字的姓氏其實是"万俟",而非"萬"。在最初,"万俟"也不是一個姓氏,而是一個鮮卑部落的名稱。

鮮卑万俟部落的歷史,可追溯到兩漢時期"戲份"頗多的匈奴一族。東漢末期,大量匈奴人南遷,與漢族、鮮卑族等民族進行融合。

而万俟部落的前身大抵是鮮卑中與匈奴融合較多的一支,所以記載北朝歷史的《北史》直接將万俟部落稱為"先匈奴之別種也"(一說是某匈奴部落稱万俟)。

後來鮮卑拓跋部的實力不斷壯大,東晉時,万俟部便主動追隨拓跋部,為拓跋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因為逐漸靠近中原,整個部族有意無意地不斷漢化,万俟部落的人們便將部落之名作為他們的姓氏,"万俟氏"始現。

北魏獻帝拓跋鄰時期,因為他把全國七分,又想派遣兄弟們去管理,便改了他們的氏。而這其中一支也是"万俟氏"。因此"万俟"作為姓氏,有至少兩個源流。

已知的万俟家出現在歷史上的第一位名人,是北魏末年在西北統帥少數民族起義軍的万俟丑奴。万俟丑奴原本是敕勒族起義軍領袖胡琛的部將。後來胡琛因起義軍內部不和被殺,万俟丑奴便順勢接手了胡琛的兵將。

在巔峰時期,万俟丑奴建立了大趙政權,成了把北魏孝明帝愁得連飯都吃不下的"刺頭"。不過他"起"得快,跌得也快。北魏永安三年(530),也就是万俟丑奴稱帝的三年後,他就在北魏大軍的夾擊中被俘,最後落得了身首異處的下場。

可能是万俟部落的人們繼承了先祖骨子裡的勇武之氣。除了万俟丑奴,万俟普和万俟洛父子也是戰功赫赫。万俟普官至太尉。万俟洛官至相當於副宰相的左僕射。

宋代,万俟家除了養大了万俟卨這個奸臣,還出了万俟詠這位詞賦名家。万俟詠生活在兩宋之交,和万俟卨幾乎同一時代。因為他籍貫不詳,所以我們也不知他和万俟卨有多少關係。但就他屢試不第,以致最終徹底放棄仕途的經歷來看,他至少和万俟卨不是一路人。

万俟詠自號"大梁詞隱",又精通音律,所以周邦彥、晁元禮等人和他交往頗深,一行人創作了不少新詞、好詞。且時人還稱他為"詩賦老手"。万俟詠的詩賦之名甚至超越了他的詞作成就,成了他在世時身上最顯著的標籤。

而無論是和反抗北魏黑暗統治的万俟丑奴相比,還是和在文學領域成績卓越的万俟詠相比,万俟卨都太丟万俟氏的臉面了。

万俟卨在政和二年(1112)成為太學生,後來在相州、潁昌等地的官學任教。大概是不甘做一輩子夫子,他又先後做了太學錄、樞密院編修官、尚書比部員外郎,以謀求晉升。但紹興初年,因為盜賊四處劫掠,洽在動亂地區的万俟卨便不得不東躲西藏。

可誰也沒想到,這場動亂居然是万俟卨發家之路的起點。因為被盜賊圍困,万俟卨不得不組織城中青壯年守城,一直抵抗到盜賊主動離開。隨後他便被朝廷提拔為湖北轉運判官,後改為提點湖北刑獄。也是在這個任期,万俟卨因為岳飛對自己不夠有禮而記恨上了岳飛。

万俟卨是什麼時候勾搭上秦檜的,我們不得而知。但在該調任湖南轉運判官,他就奉秦檜之命在皇帝面前詆毀岳飛。正是因為他選擇做秦檜的爪牙,他之後才沒有再調任地方,而是在中央漸漸高升。也正是因為他選擇做秦檜的爪牙,如今岳飛的墓前才有了他的跪像。

秦檜的同黨不只万俟卨一人,但只有他一人和秦檜一起進了《宋史·奸臣傳》。"万俟"從部落名到姓氏,冠了不只一人,卻只有万俟卨一人遺臭千年。如此,"万俟卨"常被誤讀,倒算是万俟氏的一種幸運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l4FXMBd4Bm1__Y72O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