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五台山,探尋三泉寺之風光如畫

2019-08-23     五台山求願

三泉寺坐落於菩薩頂西北一公里許的山腰上。遠遠望去。紅牆碧瓦,古松蒼鬱,常有山嵐飄逸、打掉盤旋,風光如畫。

該寺因泉而得名。泉在寺外西側,乍看只有一水井,細聽卻有汩汩之聲。泉在井中,三泉並涌,汲而不涸,滿而不溢,實為神奇。

沿坡度舒緩的山路向上攀登,一邊走,一邊觀花賞景,你會感到並沒費多大勁兒就到了三泉寺的山門之外。

山門前有古碑三通。一通為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重修三泉寺碑,碑載:明英宗正統年間有圓照寺僧人覺空、覺亮在此居住,重修殿宇僧舍;此前,明孝宗弘治年間亮度修葺,建殿塑像。還有一通明代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所立碑石,記載的是舉辦僧寨的事情。另外一通是西藏喇嘛羅藏扎什重修三泉寺的功德碑,系清朝雍正年間所立。

山門是新建的,單檐硬山頂,五脊六獸,樸實大方。

前殿三間,面寬7.6米,進深7.6米,為正方形狀,單檐四阿頂,建於清朝雍正年間。殿內供奉漢白玉雕橫三世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殿兩壁泥塑護法韋馱、伽藍關羽。

後殿三間,單檐硬山頂。殿內供漢白玉雕觀音菩薩像。香案上有一鑄於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的鉄磬,小巧玲瓏。另有150餘塊帶箭文殊和一塊觀音菩薩時刻浮雕。

院內也有三通石碑。

一通是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五月十四日午時文殊菩薩赴殿碑,上刻四句偈語:「舉步連根涯,徹葉帶枝鮮。古今超三界,復而遇不淵。」另一通石碑上刻著佛陀波利與幻化為老翁的文殊菩薩對談的圖形,同時也刻有四句話:「台山文殊度眾生,今遇西方一衲僧。進度取來總神咒,此後祝國萬壽通。」石碑內容是根據佛教「佛陀波利入金剛窟」傳說而刻的。傳說,古印度佛陀波利慕名赴五台山禮拜文殊菩薩,在金剛窟山谷之中見一老翁,老翁問之曰:「西土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能滅眾生諸惡孽垢,汝特來否?」佛陀波利答曰:「吾直來禮儀文殊菩薩,未帶佛經。」老翁不悅:「既不帶經,徒來何益?縱見文殊,豈能識之?」言畢,潛行匿蹤。佛陀波利頓悟,立刻返身回古印度取經。永淳二年(公元683年)波利取經回到長安,唐高宗大悅,令日照三藏和波利參譯此經,並賜波利絹三千匹。譯完經書,波利將譯本交予唐高宗,自持梵本到達五台山入金剛窟而不出。

走出山門,千萬別忘記到寺內西側看看那眼三泉並涌、泉水晶瑩清澈的水井。看看井水,你會想,這麼高的山坡上,怎能有如此水源旺盛的水井呢?是的,這是每位客人遊覽五台山時經常縈繞於腦際的一個問題。詩人張玉良寫了一首歌《歌唱五台山》,歌中唱著:

山有多高水多高,

咕嘟嘟的泉水石縫縫裡冒。

清涼聖地天下曉喲,

五台山上風光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Ixw2wBJleJMoPMuMy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