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北京市應急管理系統先後組織向4155個基層社區(村)緊急調撥了31批次,共計22557件(套)應急救災物資。向湖北省緊急調撥帳篷9000頂,摺疊床20000張、棉被5000件。
在此期間,北京市應急管理局救災與物資保障處副處長王欣全程參與物資協調、指揮調配和裝卸運輸工作。在他看來,救災物資的調撥發放,既要精準、及時,滿足防疫一線的切實需求,更要安全使用,杜絕潛在安全隱患,做到既暖心又安心。
下沉一線完成物資緊急調撥
自今年2月初以來,北京市結合各區疫情防控物資需求,緊鑼密鼓地開展物資調撥發放工作,將救災帳篷、棉大衣、摺疊床、棉被等物資調運到基層社區(村)疫情防控點,為基層管理人員疫情防控提供服務保障。
「一接到物資調撥的指令,我們就會馬上採取行動,以最快的速度做好物資調撥工作。」提起對疫情防控的應急響應,王欣這樣說。
為了實現「快速」這個目標,王欣和同事多次在下班途中接到工作任務,沒有絲毫猶豫就轉頭直奔物資儲備倉庫進行現場協調。從指揮溝通到運輸裝卸,每一個環節他都親自盯守,時常一忙活就到半夜。
「疫情就是命令,非常時期物資發放更是刻不容緩。」2月14日,北京市迎來新一輪雨雪大風降溫天氣。根據當時的統計情況,全市12個區的部分山區及無物業、無安保、開放式小區疫情防控值守人員急需禦寒物資。
為了做好惡劣天氣一線疫情防控服務保障工作,當天下午,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就啟動物資緊急調撥機制,王欣和同事一道,克服物資調撥分散、裝卸力量有限、運輸車輛不足的困難,主動下沉一線靠前協調指揮。直到15日凌晨2時,向全市12個區調撥禦寒帳篷1350頂、棉服1100件,順利完成物資調撥任務。
把物資使用安全當作責任
物資發放到位了,但基層用的怎麼樣?能不能滿足需求?還需要什麼樣的幫助?這些問題時常縈繞在王欣腦中。
在前兩個批次的防疫救災物資發放之後,王欣就與同事來到社區實地了解情況。然而這次的走訪過程,讓王欣發現了問題。
「有些帳篷搭建不規範,有些則私拉電線,違規使用電褥子、電暖氣、電爐子。臨時用電問題突出,這些都是潛在的安全隱患。」對此,熟悉安全監管工作的王欣並沒有亂了陣腳,而是有針對性地開始盤算對策。
為了消除物資使用過程中的安全問題,為基層防疫工作人員提供具體指導,王欣經請示領導,及時起草印發了《關於加強疫情防控期間救災帳篷使用安全的通知》。分條目列明救災帳篷安全使用和臨時用電要求,敦促各區安排專門力量對基層社區(村)進行檢查指導,同時要求將有關精神傳達至屬地和各疫情防控點,確保對防疫一線的安全提示無死角,並且真正實現物資調配、發放和安全使用的工作閉環。
堅守初心承擔應急任務
「你們送來的防疫物資真是給我們防疫工作解決了大問題。」回顧一個多月緊張的防疫物資保障工作,一位一線防疫人員的話令王欣印象深刻。同時,也再次讓他感到安全監管與應急管理工作都以服務人民為中心,肩上的使命一脈相承、同等神聖。
王欣於2003年入職原安監局,先後從事過工業企業監管、事故調查處理、危化品監管、應急管理等工作,如今,轉而投身救災及物資保障工作的他,變化的是業務內容,不變的是應急人堅守的初心和一如既往的奔波忙碌。
「防疫工作是國家的大事,北京的大事,能夠在這關鍵時刻承擔應急任務,肯定有壓力,但是同時能夠發揮自己的作用,為守衛首都平安做貢獻,忙碌更是一種榮耀。」王欣說。
本報記者 劉欣欣 通訊員 楊紅